10月
一、習近平總書記會見蕭萬長一行
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會見了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一行。習近平強調,兩岸雙方應該堅持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倡導“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加強交流合作,共同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張志軍歡迎臺灣方面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參訪大陸
中臺辦、國臺辦主任張志軍6日在印尼巴厘島與臺灣方面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王郁琦進行了簡短寒暄。張志軍表示兩岸有關部門應加強交流溝通,共同努力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王郁琦提出希望與張志軍實現互訪,張志軍表示贊同,歡迎王郁琦在適當時候到大陸參訪。
三、國民黨決定不就法院裁定王金平暫保黨員資格提出再抗告
臺灣高等法院駁回中國國民黨就臺北地方法院裁定王金平暫保國民黨黨員資格提起的抗告后,6日,國民黨方面表態,愿在不違背公平正義原則下,盡速厘清是非,并兼顧政局安定,決定不提出再抗告。
四、中華民族團結與復興研討會在澳門舉行
8日,由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主辦、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支持的中華民族團結與復興研討會在澳門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就兩岸互信,求同存異,增強兩岸良性互動,振興中華,開創繁榮復興新局面等進行了廣泛探討。
五、臺灣工商界呼吁平息政治紛擾恢復臺灣經濟
臺灣立法機構上月17日開始新會期,但因政爭導致議事停頓,重要法案無法進行審議,引起島內工商界的憂慮。臺灣六大工商團體8日發表聯合聲明,呼吁盡快平息政治紛擾,恢復臺灣經濟動能。
六、首屆兩岸和平論壇在上海開幕
11日,為期兩天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在上海開幕,兩岸120多位學者和各界代表人士就兩岸政治關系、兩岸涉外事務、兩岸安全互信、兩岸和平架構等四個“深水區”議題展開討論。
七、首屆兩岸和平論壇在上海閉幕并發表論壇紀要
12日,為期兩天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在上海閉幕,并形成《首屆兩岸和平論壇紀要》。就兩岸領導人會晤問題,《紀要》建議兩岸本著相互尊重體諒、務實面向未來之精神,積極創造條件,就會晤之形式和內容等安排,努力促成雙方均可接受的方案。
八、10家金融機構將投資共建廈門兩岸股權交易中心
12日,由兩岸10家金融機構投資共建的廈門兩岸股權交易中心簽約儀式在鷺島舉行。該中心將探索建立服務非上市公司特別是臺資企業、福建省中小企業的股權交易市場,積極推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和發展。
九、民進黨對臺行政機構負責人提“不信任案”在臺立法機構未獲通過
針對民進黨黨團對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江宜樺提出的“不信任案”,臺立法機構15日上午進行委員記名投票表決,最終該案沒有通過。根據臺灣有關法令,臺立法機構今后1年內不得再對江宜樺提出“不信任案”。
十、國臺辦:兩岸領導人會面無需借助國際會議場合
國臺辦發言人16日在評論臺灣輿論可由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參加將在北京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年會來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的說法時表示,臺灣方面人士參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應根據APEC有關諒解備忘錄的規定處理。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不需要借助國際會議場合。發言人還表示,首屆兩岸和平論壇為新形勢下開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平臺,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大陸方面支持和鼓勵兩岸和平論壇繼續發揮兩岸民間政治對話重要平臺的作用,促進兩岸智庫和各界有識之士加強溝通研討,不斷積累共識,共同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十一、兩岸媒體代表會聚井岡山共商合作交流大計
16日舉行的海峽媒體井岡山峰會上,臺灣16家媒體和大陸15家媒體代表與會,共商促進海峽兩岸媒體合作交流大計,謀求突破兩岸媒體交流合作發展緩慢的現狀。
十二、兩岸首次保險監管合作會議在臺舉行
17日,兩岸首次保險監管合作會議在臺北舉行,由大陸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負責人項俊波與臺灣金融監督管理機構負責人曾銘宗共同主持。根據共識,雙方機構主要負責人未來將舉行定期會議,原則上每年一次,由雙方輪流在兩岸舉辦。
十三、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及港澳新聞研討會在湖北武漢舉行
20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及港澳新聞研討會在湖北武漢開幕,來自祖國大陸、臺、港、澳新聞界的100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圍繞“多媒體融合時代的傳播策略”,對傳統媒體轉型和新媒體發展進行研討。
十四、兩岸人士共謀發展5G通訊標準
21日,第十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在臺灣淡水開幕,來自兩岸的代表針對共謀發展5G通訊標準、云計算以及兩岸如何落實LED照明產業標準與LED照明產業合作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溝通,并達成29項共識。
十五、《〈臺灣通史〉第一版影印本》在北京出版
臺灣著名史學家連橫所著《〈臺灣通史〉第一版影印本》出版發行,22日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出版座談會。
十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擬籌建臺灣展廳
為了充分展現臺灣同胞為反抗日本殖民統治而進行的努力,進一步促進兩岸文化和歷史交流,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目前正籌建臺灣同胞抗日戰爭專題展廳,擬于2015年建成并對外開放。
十七、滬臺警方聯手破獲跨境電信詐騙案
24日,上海市公安局聯手臺灣刑事警察局在上海、臺灣兩地開展協同作戰,一舉破獲“4·16”、“8·2”特大跨境系列電信詐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69名,搗毀窩點20個。此次聯合行動也是上海、臺灣兩地首開互派警員協同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的先河。
十八、滬臺學者研討兩岸經濟合作聚焦上海自貿區
由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與上海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兩岸經濟合作”研討會24日在臺北舉行,掛牌不久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受到與會學者關注,多數觀點認為該自貿區有助推進兩岸經濟合作。
十九、臺灣各界紀念抗戰勝利臺灣光復68周年
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68周年紀念日,這幾天,臺灣各界舉行活動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
二十、抗戰館舉辦臺灣同胞抗日斗爭史實專題展
為激發民族記憶,展示抗戰精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25日聯合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共同舉辦臺灣同胞抗日斗爭史實專題展。
二十一、“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25日,兩岸合辦的“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在南京舉行,200多名兩岸學者、嘉賓以“孫中山、宋慶齡與民族復興”為主題展開了交流研討。
二十二、在大陸就讀的臺灣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范圍
來自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的消息,為更好地保障在大陸就讀的臺灣大學生權益,教育部等部門決定,自2013年9月起,在大陸各類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接受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全日制臺灣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范圍。
二十三、汪洋在福建考察海峽兩岸經濟合作
27日至28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福建漳州、平潭考察兩岸經濟合作時強調,兩岸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要把大陸的市場優勢、成本優勢與臺灣的技術研發優勢結合起來,推動雙方經濟合作再上新臺階,更好地造福兩岸同胞。
二十四、國臺辦:已暫停臺灣問題食品進口
就臺灣近期頻出食品安全問題,國臺辦發言人30日表示,大陸目前已經暫停問題企業的產品進口。希望臺灣有關方面按照兩岸食品安全協議妥善處理后續問題,維護兩岸業者和消費者的權益。發言人還表示,我們鼓勵和支持兩岸經濟功能區之間加強交流合作,包括上海自貿區和臺灣自由經濟示范區就開展交流合作進行深入探討,加快實質的合作步伐。
二十五、大陸臺商領袖回臺呼吁立法機構盡速通過兩岸服貿協議
31日,臺企聯會長郭山輝率30余位大陸各地臺商協會會長在臺北召開記者會,表達支持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立場。郭山輝宣讀共同聲明表示,兩岸“兩會”簽署的服貿協議為中小企業臺商取得了先機,但先機稍縱即逝,殷切期待臺立法機構盡速表決通過該協議。
11月
一、1日,兩岸首條直通海底光纜“海峽光纜1號”獲臺當局核可將啟動商業運轉
兩岸首條橫跨臺灣海峽的海底光纜“海峽光纜1號”日前通過臺灣當局“通訊傳播委員會”審驗核可,參與光纜建設的多家臺灣業者對外表示,由此將啟動光纜的商業運轉。
二、2013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在南京舉行
4日,由兩岸企業家峰會主辦的2013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在南京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出席并致辭。俞正聲表示,海峽兩岸分別成立兩岸企業家峰會,匯聚兩岸企業家的力量,共同致力促進經濟合作的擴大深化,順應了兩岸經濟共同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有利于夯實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經濟基礎,有利于壯大中華民族經濟的整體實力。
三、臺灣科學家隨大陸第30次科學考察隊出征南極
7日,隨著“雪龍”號一聲長鳴,大陸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踏上為期155天的科考征程。大陸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由256名隊員組成,來自全國60多個單位,還有來自寶島臺灣的科考隊員。
四、臺灣地區人民幣存款余額破千億
臺灣當局貨幣政策主管機關副負責人楊金龍8日表示,臺灣的人民幣市場規模快速成長,人民幣存款余額已突破千億元,僅次于美元存款,高于日元和歐元存款。該機關考慮建立兩岸人民幣匯率與利率定價機制,作為臺灣地區人民幣衍生性商品訂價參考及比價基礎。
五、中國國民黨第19次代表大會通過新政綱
10日,中國國民黨第19次代表大會在臺中市舉行,會議通過的該黨新的政策綱領提出“創造兩岸互利,開展互惠關系”,2005年國共兩黨領導人共同發布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的落實再度被列入其中。
六、國臺辦:兩岸年輕一代應多接觸交流
就臺灣歌手張懸月初在英國演唱時因旗幟問題引發兩岸青年網上“論戰”,國臺辦發言人13日表示,這件事情本來不應該發生,希望有關人士謹慎處理。我們不希望兩岸文化交流受到其他因素干擾。發言人還表示,我們支持臺灣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目前兩岸有關方面正就建立貨幣互換安排開展相關研究。
七、臺灣媒體積極評價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深遠影響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12日在北京閉幕,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受到臺灣媒體高度關注。13日出版的臺灣主要報紙均作了大篇幅的詳細報道,積極評價會議的深遠影響。
八、海峽兩岸人士舉行公祭抗日英烈典禮紀念常德會戰70周年
13日上午,位于湖南省常德市中心的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塔前,來自海峽兩岸的各界人士和當年浴血戰場的抗戰老兵代表們莊嚴集會,舉行公祭典禮,隆重紀念常德會戰中英勇獻身的民族英烈。
九、外交部發言人:中方未與岡比亞進行過接觸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5日在回應岡比亞與臺灣“斷交”的報道時表示,中方也是從外媒得知有關消息,之前沒有與岡方進行過接觸。洪磊重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支持中國實現和平統一是大勢所趨。
十、兩岸合作的閩南話講古節目《兩帝師》在臺灣首播
19日,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與臺灣云嘉廣播公司共同策劃制作的歷史人物系列講古節目《兩帝師》在臺灣開播。在開播儀式上,制作方表示,期望兩岸共同制作播出的這一系列節目,闖出兩岸共同制播佳音、傳頌良行嘉德的康莊大道。
十一、外交部:中方堅決反對美國國會相關委員會通過涉售臺武器議案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1日表示,中方對美國國會相關委員會審議通過有關涉及售臺武器議案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不滿。美國國會參議院外委會日前通過涉售臺武器議案,其中包含向臺灣出售或轉讓四艘“佩里級”導彈護衛艦的內容。
十二、臺灣立法機構舉行服貿協議公聽會
21日,臺灣立法機構舉行第十一場《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公聽會。會上臺當局多位行政部門官員先后就協議對臺灣畜牧服務業、營造業、殯葬業和保險業的利好進行說明,呼吁立法機構盡速通過協議。
十三、臺灣通過聯合稽查因應大陸旅游法實施后的團客市場
臺灣“交通部”觀光局首次實施擴大聯合稽查,前往大陸觀光團來臺旅游重點地區嘉義,全面查核旅館、餐廳、購物店及游覽車等相關產業。
十四、臺灣成立迎老聯盟迎接“銀發浪潮”
22日,“銀浪·迎浪”臺灣長期照顧模式創新論壇在臺北舉行,論壇同時宣布成立“2025臺灣迎老聯盟”。該聯盟由臺灣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云林縣老人福利保護協會、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多扶接送事業有限公司等共同發起成立,旨在凝聚跨領域共識,探討如何為臺灣發展創新、貼近使用者并具可持續性的老人長期照顧模式。
十五、福建高校累計招收臺灣學生已逾5000人
福建省教育廳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吳金興22日在閩臺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在閩高校就讀的臺灣學生有1746人,福建高校至今累計招收的臺灣學生已達5511人。福建是最早招收臺灣學生、也是唯一享有自主對臺招生政策的省份。
十六、中國網絡電視臺首播兩岸合拍微電影
由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與福建省旅游信息中心聯合出品的首部兩岸合拍微電影《花開彼岸》,在中國網絡電視臺“DV看兩岸”活動平臺首播。
十七、臺灣出臺陸資不動產總量管制新政
臺灣當局內政主管部門日前宣布,自明年1月1日起,將對大陸居民來臺取得不動產采取“總量管制”。這次訂定的《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取得不動產物權采行總量管制的數額及執行方式》規定:每年取得數額上限為土地13公頃、建物400戶;長期總量管制,即最終大陸居民在臺灣可取得的不動產土地上限為1300公頃、建物兩萬戶。
十八、兩岸攝影師“聚焦臺灣”畫冊首發式暨展覽在臺北舉行
《百名攝影師聚焦臺灣》畫冊首發式暨展覽開幕式24日在臺北舉行。連戰作序的畫冊收錄了來自海峽兩岸百余位攝影師精心拍攝的兩百余幅全面反映臺灣社會、經濟、生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攝影作品。
十九、第二屆海峽兩岸科技論壇探討更廣泛合作交流
25日,第二屆海峽兩岸科技論壇在臺北舉行。來自兩岸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和科技界人士就科技計劃管理與資源分享,科學產業發展與管理,生物、節能科技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加強兩岸科技界更廣泛的合作與交流成為共識。
二十、“海峽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在香港舉行
“海峽兩岸和平發展論壇”
25日下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二十一、第五屆海峽媒體峰會開幕
由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和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共同主辦的第五屆海峽媒體峰會25日在臺北舉行。多位兩岸媒體人在會上呼吁,兩岸媒體合作應繼續向前“邁大步”,盡快實現媒體互設常駐機構,實現新聞交流常態化。
二十二、陳德銘率團訪臺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德銘26日率海協會交流團抵臺。當晚,在臺北會見了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這是陳德銘就任海協會長以來第一次訪問臺灣。
二十三、國臺辦:十八屆三中全會所作決定為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提供新機遇
國臺辦發言人27日表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各個領域的改革發展作出了系統部署,提出了具體任務,必將對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產生重大影響,提供新的發展機遇。發言人還表示,民進黨企圖在不放棄“臺獨”立場和“一邊一國”主張的前提下,用一些模糊的概念作為與大陸交往的政治基礎,大陸對此不可能接受。民進黨應認清現實,痛下決心,真正放棄不切實際的“臺獨”主張。
二十四、臺監管機構發布陸企赴臺發行人民幣債券相關政策
臺灣監管機構27日正式發布允許陸企赴臺發行人民幣債券相關政策。交通銀行已第一時間向臺灣監管機構遞交了發行申請,力爭成為首家在臺發行人民幣債券的陸資機構。
二十五、遼寧艦通過臺灣海峽進入南海
赴南海海域進行科研試驗和訓練任務的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及導彈驅逐艦沈陽艦、石家莊艦和導彈護衛艦煙臺艦、濰坊艦,28日通過臺灣海峽進入南海,繼續駛向預定試驗和訓練海域。
二十六、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兩岸產業合作取得積極成果
28日,第三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在江蘇省昆山市開幕。以兩岸產業合作論壇共同召集人身份出席開幕式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表示,2010年《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實施以來,兩岸產業合作取得積極成果。
二十七、中國僑聯:兩岸僑聯組織已建立起常態化交流機制
第八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以來,在中國僑聯的推動下,兩岸僑界在文化、經濟、民間等層面的交流日益增多,主要表現在兩岸僑社間的交流互動不斷增加,海外親臺僑社和僑胞與大陸交流和接觸逐漸增多,兩岸僑聯組織建立了常態化的交流機制。(吳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