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潭桂 趙國榮
我叫李潭桂,1912年12月1日出生于廣東龍川縣,少年時入讀佗城學校至高中畢業。為了生計,1931年春節過后,到上海一間洋行打工。
我到上海的第二年,淞滬抗戰爆發,十九路軍和第五軍的將士傷亡很大,軍用卡車一車一車將尸體運走,大街上很多傷兵等待包扎,大量青年加入搶救傷兵的行列中,上海民眾與各地民眾包括外國友人一起以各種方式積極參加抗戰支援前線。1934年底,我收到堂兄書信,得知南京軍校開始招生,便從上海坐火車到南京并在1935年報考了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成為十二期步二科的學生。先在南京通光營集訓一年,體能合格后遷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為中士學生,開始學習軍事戰略戰術、槍械、文化等科目。
1937年冬季一個晚上,軍校突然吹響緊急集合令,全體學生立即身背行軍包肩扛步槍,連夜急行軍。我的第二隊駐扎在李家祠,繼續訓練和學習。后來得知,我們走后第二天南京被日軍的大炮和飛機狂轟濫炸,大量同胞被日軍槍殺,所有同學都非常氣憤,紛紛報名參加抗戰的隊伍。由于我們當時還未畢業,總隊長、各科教官都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參戰的方法有很多種,鼓勵我們好好學習掌握各項軍事知識,才能報效祖國。此后,我們經過長途跋涉,風吹雨淋,艱苦備嘗,到達武漢。
由于戰局急轉,各期學生需一律開赴抗日前線與日軍進行戰斗,我們十二期提前畢業。1938年1月20日,我們在武昌舉行了畢業典禮。蔣校長親自來到軍校作講話,在十二期總隊長的大力推舉下,我們有一部分學生留校當教官。可能是因為我畢業時所寫的一篇講述晚清八國聯軍入侵過程的文章在軍校得到好評,我成了其中一名留校教官。
留校后,我被任命為少尉軍官,幫助十五至十七期學生訓練,主要是射擊和戰術的運用。后來被軍校派到江西南昌招收學生,并負責將學生安全帶回軍校受訓。軍校成立學生戰時干部訓練團,我擔任隊長。負責帶領每一期畢業的學生到各戰區的作戰處,然后分派到各班排作為抗戰骨干人員。當時的每一個場面到現在還歷歷在目,歌聲響遍軍營,全軍將士齊聲高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和義勇軍進行曲。當日軍飛機轟炸武漢時,我帶領學生經洞庭湖到唐家灣,安全將學生帶到分校繼續進行學習。后我又一次接到軍校命令到福建龍巖、湖南、廣西等地招收學生,那時我已被任命為上尉連長,帶一個連的學生訓練,并帶領學生到連縣進行操練和實彈射擊,再送學生到軍校訓練處,學生畢業后分配到第九戰區參加了長沙保衛戰。
1943年底,我被軍校調到韶關(由于廣州當時被日軍占領,省部已遷到韶關)的廣東省保安司令部開展干部訓練團工作,并被任命為少校軍官;1944年在保安司令部訓練五團任隊長、司令部教育副官,1945年到省保十團當團副;抗戰勝利后,廣東省保安司令部遷回廣州東山,我在東山司令部工作六個月。
1949年10月,保安司令部人員及其部隊退守海口和臺灣。當時我和衛兵都上了軍艦,但由于家人的極力反對,我只好把行李放下,離船回家。
當我在報紙上看到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的講話,明確表示國民黨軍隊在抗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給予了客觀的評價,內心感到無比高興。因我有很多軍校同學和學生在抗戰中,為保衛國家而英勇犧牲了,希望我們的后代時刻牢記歷史,團結一致,讓中華民族變得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