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艷
(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
中學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在中國受到了廣大學者和教師的普遍關注,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數相關的研究,都集中在英語學習策略的定義、分類以及定量研究上。本文旨在運用個案研究的方法,對高一英語學習策略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使用情況加以說明、闡述,并提出相關的可行性建議。
就國內對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而言,研究對象方面主要集中于研究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對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研究內容方面,集中在詞匯策略的研究;寫作策略方面的研究。從以上的統計可以看出,國內大多數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都采用了實證研究的方法,個案研究這種研究方法用的較少。學習策略在語言學習的運用中,必然會烙上每個語言學習者的個人色彩,即體現其個體差異性。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采用了個案研究的方法,通過讓研究對象記錄自己的學習英語情況,同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為時三個月的學習情況跟蹤調查,進而分析其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運用學習策略的具體情況和特點,并提出可行性建議。
本個案研究需要了解的是高一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運用學習策略的具體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具體回答下列5 個問題:
1.如何完成英語學習中的記憶型任務(記憶策略)?
3.如何處理聽力和閱讀中的生詞(補償策略)?
4.如何制定自己一個學期的英語學習計劃(元認知策略)?
5.如何克服英語表達中的焦慮因素,更好地用英語和他人交流(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
1.研究對象
陜西省延安市延安中學高一年級的學生李某(性別:女;年齡:16 歲;已經學習英語6 年,父母都不懂英語)為了讓本次研究對象的選擇更加科學化,筆者在選定改名研究對象前進行了研究前測,即英語水平測試(試卷來源于延安中學高一年級英語第三單元的測試卷),該研究所對象最終獲得91 分(滿分為100 分),在班上該研究對象的英語成績處于高分段。
2.數據采集
本次研究數據的采集主要通過該研究對象的學習日記和對其的訪談記錄兩種工具來完成。
本次數據收集歷時3 個月。在這個過程中,要求研究對象李某將其每天英語學習的具體任務完成情況以學習日記的形式呈現,3 個月后由筆者進行分類、整理、總結、統計、分析。每個月末進行一次訪談。訪談將圍繞第一部分提到的5 個問題展開,并進行全程錄音。
一個網格內的影像判讀完成后,點擊Data Driven Pages工具條上的Next Page(下一頁)按鈕,即可跳轉到下一個網格進行判讀。亦可指定跳轉到某一指定編號的網格(圖12,以編號24的網格為例)。
3.數據分析
(1)學習日記

由于所涉及到的日記內容和次數較多,且有些內容有重復,故筆者經過比較和篩選,選擇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日記作為統計和分析依據。
根據李某的學習日記記錄,筆者發現該研究對象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完成最多的是記憶型任務,但方法比較單一,多為機械式的記憶,耗時長,效果不明顯。在三個月的學習日記中,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只提到了兩次,且結果不佳。李某在整個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也沒有提到要制定短期和長期的英語學習計劃,即學習策略中的元認知策略并沒有得到任何體現。生詞的處理提到的此時較多,但處理途徑單一。
(2)訪談

根據訪談記錄,李某在每天的英語學習中雖然用到了一些語言學習策略,但效果并不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記憶策略的單一性;認知策略的模糊性;補償策略的盲目性;元認知策略的無意識性;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的缺乏性。
1.研究結論
第一,該研究對象十分重視記憶策略在語言學習中的運用,且使用頻率較高,但方法太過單一;
第二,該研究對象有著極強的提高英語水平的目標,但不懂得運用認知策略,整合、總結所學的英語知識,認知策略的概念模糊;
第三,該研究對象處理生詞的方法太過盲目,不懂得使用補償策略;
第四,該研究對象沒有制定過長期或短期的英語學習計劃,缺乏對元認知策略的運用;
第五,該研究對象在與別人用英語交談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焦慮、不自信等負面的情感因素,不懂得運用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
2.建議
第一,繼續加強對記憶策略在英語學習中的運用,但要嘗試使用多種記憶方法,如聯想記憶法、圖表記憶法、分類記憶法等,不能只是一味的靠機械式的拼寫進行記憶;
第二,學會運用認知策略,即將所學過的英語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尤其是將新學的詞匯、表達應用的寫作和口語練習中;
第三,遇到生詞,不要一味地查字典,讓生詞成為閱讀和聽力的最大障礙,學習用補償策略解決生詞問題;
第四,制定和自己語言水平相當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定期完成并自檢。循序漸進的進行語言學習,每一次語言學習任務或目標的完成都是下一個語言任務的鋪墊和基礎。階段性學習成果的總結和滿足感,會很大程度上促進語言學習者的學習熱情。
第五,調整心態是運用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的第一步。設置與自己水平相當的評估標準,即學習語言中只和自己比較,只要每一次都有收獲、有進步,就應該提升自己的交流勇氣和自信心。
介于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只選取了一所中學的一個年級的學生,且最終落腳點為該學校的一名學生,本次研究結果也存在著自身的局限性,所以本研究的結果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1]陳輝.非英語專業的中國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策略——一份分析詞匯學習策略的調查報告[J].外語教學,2001.
[2]古月.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個案研究[J].基礎英語教學,2012.
[3]何柳青.語言學習策略與英語寫作水平的關系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2011.
[4]沈葆春.元認知策略與研究生英語寫作[J].東北師大學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