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張 帆 圖 / 本刊記者 郭 雄
既要綠水青山 也要金山銀山
——寶山公司借勢礦山公園打造“兩型礦山”
□文 / 本刊記者 張 帆 圖 / 本刊記者 郭 雄

古代采礦場景如今成為游覽景點
2013年9月,湖南省首家國家礦山公園——寶山國家礦山公園正式開門納客。剛一開張,就迎來四方旅客。“一心七區”的特色旅游項目,不僅包括古代采礦歷史展示、現代采掘流程觀光、工礦科普知識普及,還包括互動休閑娛樂,極大滿足工礦旅游迷的愿望。作為該礦山公園背后的投資主體,湖南寶山有色金屬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寶山公司)充分利用寶山獨特的工礦旅游資源,探索出一條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礦山企業的新路子。
幾年前,當美國電影《地心歷險記》公開上映時,不少鐵桿粉絲一擁而上,目睹這部讓人震撼的好萊塢大片。在地心深處、奇山怪獸等要素的刺激下,不少熱衷于地礦旅游的影迷在嘆為觀止的同時,更在心底涌起一探地下秘密的強烈欲望。位于郴州市桂陽縣的寶山國家礦山公園的開張,意味著他們有了好去處。因為有著不少與影片中類似場景,該公園票務銷售火爆,國慶黃金周創下了近60萬元的開園以來最高紀錄。
2013年末,記者來到該公園井下探秘區,一睹廬山真面目。從一號月臺登上小火車,沿著昔日巷道蜿蜒穿行,在轟鳴聲音和迷幻燈光的伴隨下,不到五分鐘即抵達地下三四百米深處,千年寶山礦業文化頓時撲面而來。在漢朝、隋唐、現代各時期的采礦舊址,與真人無異的礦工蠟像栩栩如生、采礦工藝和設備真實再現;在神奇地貌展示區,由銅藍、碳酸鈣結晶物、黃鐵礦和硫鐵礦交結形成的“瀑布帶”更讓人驚嘆不已。“伸手便可觸摸歷史痕跡,我仿佛已經穿越時空隧道。”一位游客表示。
游覽工礦景區不僅是礦業科普知識的熏陶,還有身臨其境的體驗。“媽呀,真可怕,太危險了。”來自長沙的游客周女士一面驚叫,一面緊緊挽著男友手臂。她所經歷的正是礦井透水的逼真模擬。在礦井歷險體驗區,除了透水和塌方,游客還可以體驗地心漫游——越來越高的溫度、史前動物的獸骨、它們發出的怪叫和巖漿“咕咕”流動的聲音。
走出探秘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如古羅馬競技場的露天單體采空區,中間區域已經改造成了文體表演看臺和舞臺。據了解,經過30年的開采,這個“仰天鍋”面積達10個足球場大,深達70層樓高的。寶山國家礦山公園景區分為“一心七區”,除了井下探秘區、露天單體采空區,還包括游客服務中心、礦山風情園區、選冶工藝參觀區、烹采園區、子龍訓練營區、礦冶博覽園區。

①乘坐小火車進入礦山公園景區

②礦井透水事故體驗區
距郴州市區、京珠高速、京廣鐵路、武廣高速鐵路僅30公里,緊鄰陽山古村、小埠生態園、萬花巖、仰天湖景區,處在郴州市西線旅游的“黃金走廊”上,獨特的區位位置使寶山國家礦山公園剛開張,就迎來了大量游客——2013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桂陽共接待游客總數6萬余人次,其中寶山國家礦山公園接待3萬余人次,游客日接待量近5000人。面對龐大客流,如何保障安全成了公園管理方著重考慮的問題。
安全設置的配備是基本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礦山公園的井下探秘區,記者發現,消防柜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里面擺放著相關消防設施;一部倚墻而掛的應急電話。“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井底遇險人員可通過應急電話與地面聯系。”公園的工作人員說,“告之具體位置,即可進行救援。”與此同時,公園方還在井下裝備了鼓風機,排出的大風量讓人絲毫不覺悶熱。
安全提示和安全教育也被放到了重要位置。在進入公園井下探秘區之前,記者和所有游客被要求觀看旅游安全教育片《游客須知》。而作為景點和游客之間的媒介,公園講解員除了講解景點內容,說得最多的就是安全常識。在井下探秘區,講解員不時就各種情況提醒游客:不要遠離隊伍,以免迷失方向從旅游區域誤入生產區域,出現危險情況;快速通過硫磺水流地帶;戴上安全帽,以免碰頭等等。
據悉,這些講解員在上崗前,進行了嚴格培訓,除了普通話、桂陽和寶山公司的歷史、礦井生產工藝、礦石區分,“還涉及安全基本理論、礦井安全知識以及應急救援等安全教育”。
“2013年,圍繞生產經營、提質擴能和工礦旅游三大重點工作,公司做了大量工作,未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寶山公司安環部長龍九生表示。對于接下來的工作,他說:“要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礦山公園的品質和特色,進一步增強工礦旅游的安全性、知識性、體驗性、舒適性、刺激性。

在進入公園井下探秘區之前,記者和所有游客被要求先觀看旅游安全教育片
從2007年初步提出設想,到2013年正式問世,寶山國家礦山公園與游客見面,經歷了六年。與公園景區建設同步,寶山公司積極進行土方復墾、植樹種草。如今,站在公園烹采園區,放眼望去,寶山草木蔥蘢,漫山的松樹、柏樹、櫻花樹隨風飄搖,宛若世外桃源,曾經的“滿目瘡痍”早已不復存在。
過去,這里因礦而興,因礦而傷,桂陽縣城寶山路附近居民對此感觸頗深。據市民李山洪回憶,上世紀90年代,寶山附近小冶煉作坊隨處可見,“他們炸毀山體獲取礦石,砍伐林木作為燃料,家家點火,戶戶冒煙。當時下的都是酸雨,打在菜葉上,一個個洞。”桂陽縣國土局一位工作人員也說:“雨水沖刷形成一兩米寬的溝壑,就像黃土高坡,水土流失非常嚴重。”
在寶山公司管理層看來,工礦旅游是企業在產業轉移上探索出一條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礦山企業的新路子,符合國家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工礦旅游的一個初衷是企業資源枯竭后另辟生存之道,而另一個原因則是恢復長期開采、選礦工藝落后造成巨大破壞的生態環境。“桂陽率先在全省發展工礦旅游項目,對防治礦山地質災害、修復礦山生態、帶動就業、推動第三產業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具有示范和引導作用,這是轉型發展的必然之路。”湖南師范大學教授朱翔表示。
在政府和民眾對生態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的今天,“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已成共識。2013年7月,湖南省兩型社會建設工作會議在長沙召開。“要進一步加快推進兩型社會建設,努力讓產業結構變‘輕’、發展模式變‘綠’、經濟質量變‘優’,給子孫后代留下更多發展資源,加快實現全省人民的‘兩型夢’。”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如是強調。朱翔建議,寶山工礦旅游項目要堅持在保護中開發的原則,“老的礦體作為旅游,新的礦體繼續開發,但要講究環境保護、資源的開發效益,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責任編輯/徐紀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