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張帆 通訊員 鄧天貴 喻樂
圖 / 本刊記者 郭雄
湖南黃金洞礦業安全創新亮點掃描
□文 / 本刊記者 張帆 通訊員 鄧天貴 喻樂
圖 / 本刊記者 郭雄
盡管是湖南省第二大黃金采選礦,但湖南黃金洞礦業公司并沒有想象中好過。受國際市場金價大幅下降,近一年多,公司始終處于保本經營,略有盈余的境地。
不過,在市場上低調的公司在安全上卻一如既往地“高調”。開展完2014年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之后,公司上下又發起了轟轟烈烈的“百日安全無事故”活動,各檢查小組分赴各生產單位,不僅認真查隱患、看整改、挑問題,而且也查找出了各工區安全生產的創新方法和措施。
在黃金洞礦業公司,每年都會有各種主題、面向各個工種的培訓,采取的形式基本是“大鍋飯”,培訓課堂上動不動就是幾十人。不過,公司“三違”人員可以例外,享受“VIP服務”——在特設安全培訓室,由培訓員單獨進行一對一輔導。
據公司安環總監張良介紹,根據相關規定,“三違”人員培訓的時間完全由學員決定:如果認錯態度好,培訓3天即可進行考試,一旦通過,重新上崗;反之,培訓時間相應延長、考試時間相應延后。
2013年10月,針對井下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作業現場安全隱患不斷,張良根據“先警告,后培訓”的工作原則,提出一對一培訓的建議,很快公司就形成制度。
不久,公司楊山莊工區280中段隊組長吳初為成為了一對一培訓的首批學員。因為在作業過程中違反操作章程,他在被警告要求整改、寫下保證書之后,又犯了同樣的錯誤,被叫到了培訓室。
培訓第一天,不用上班的吳初為還很高興,在培訓過程中,他小動作頻繁,不時抽煙、接電話、跑出課堂買檳榔,甚至對培訓人員說“我沒讀過書,意思意思下就行”。接到報告,張良要求工作人員對其進行“冷處理”,托管其香煙、檳榔、手機,讓其靜坐。意識到苗頭不對,開始還想蒙混過關的吳初為很快端正了態度,主動找到安環部要求上課。
眼見“冷處理”取得了效果,張良讓培訓員給他上了幾堂課,內容很扎實,包括井下安全管理規程、各工種操作規程以及公司頒布的各類安全管理制度。經過3天培訓,這個文化水平不高的隊組長考試得了95分,順利過關,重回崗位。

金屬螺旋桿超前臨時支護的使用,為礦工撐起生命的保護傘
一項統計數據顯示,2006—2012年湖南省非煤礦山事故中,冒頂片幫造成191人死亡,占所有事故總起數的29%,為非煤礦山事故“第一殺手”。
“非煤礦山最大的安全隱患在于冒頂、片幫,與支護方式密切相關。因而,解決了框架支護的問題,也就解決了大部分安全隱患。”張良說。
今年2月,楊山莊工區發明金屬螺旋桿超前臨時支護,在改進支護方式,優化采點頂板,減少安全生產事故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所謂金屬螺旋桿超前臨時支護,即在已有支護基礎上,從支護頂棚超前打入數根木棒延伸至作業面,然后在金屬螺桿上方加設一根橫向長木棒將超前延伸木棒整體托舉,如同搭棚一樣,形成一個小型棚頂。“采用新型金屬螺桿支護結合超前支護的理念,進行頂上搭棚式操作,屬于我們的創新。”楊山莊工區副區長曾桂華自豪地說。
不像如今支撐一個面,此前黃金洞礦業公司各工區采用的支護,只能支撐一個點,“難以真正確保作業人員的安全”。從支撐一個點到支撐整個面,金屬螺旋支護克服了作業面垱頭巖層破碎的問題,不僅保證了在垱頭操作的工作人員安全,還在無形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創新推廣過程中,金屬螺旋桿超前臨時支護曾遭遇礦工的不理解。“他們覺得,在作業垱頭,立這么一根桿子,礙手礙腳,不方便開采。”張良說,“我只好強制推行,誰不安裝就扣分罰錢。”
強制推行之后,成效易見。據介紹,今年以來,黃金洞礦業公司各工區未發生一起被采石傷人事故,與往年相比有了明顯變化。既然有用,工人的態度自然發生轉變,從不理解變為理解,甚至缺其不可。如今,作業面垱頭臨時支護不支起來,開采工根本不會開始做事。“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這就是轉變。”張良笑瞇瞇地說。

湖南黃金洞礦業公司井下安全文化宣傳長廊
“猴車”還沒來,楊山莊工區礦工吳替先在休息室安靜地等待,和他坐在一起的同事正在和別的礦工聊著天。
吳替先沒有參與其中,而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正前方的井下安全文化宣傳走廊,上面張貼著他和妻子的合影,老婆站他左邊,兩個人的臉上掛著幸福的微笑。
在他倆的合影邊沿,斜著張貼了一個紅底心形圖案,上面黃色字體的“注意安全,注意身體,好好工作,平安回家”赫然醒目,這是老婆的深情寄語。
井下安全文化宣傳走廊專門開辟了一塊“家屬寄語”區,除了吳替先和家屬的合影,上面還張貼著好幾個礦工的合影和寄語。井下安全文化宣傳走廊大概有二三十米長,除了家屬寄語,上面還有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警示語、典型事故教訓以及順口溜、打油詩、漫畫。
“礦工每天出入井的時候都可以看一眼,時刻記住安全生產,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無形的教育。”曾桂華如是說。
據了解,打造井下安全文化宣傳走廊開始于2012年,在公司華家灣工區最早引用,后來因為形式新穎,容易被員工接受,公司高層決定在各工區全面推廣。
談到打造井下安全文化宣傳走廊的初衷,張良認為,礦工大多文化素質有限,如果對他們進行高深理論教育不太現實,“但是安全宣傳工作必須要做,所以公司結合現實做了一些創新,希望通過這種通俗易懂的形式給他們以觸動,讓安全生產意識在他們心底扎根”。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