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月
池州是安徽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也是安徽省“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核心區域,自然資源、旅游資源、文化資源十分豐富。為了宣傳和推薦池州,達到既能向外地游客全方位展示池州的地域特點,又能增強本地民眾的城市歸屬感和自豪感,2012年1 月1 日,FM98.1 池州新聞綜合廣播在《池州新聞》《新聞快報》《981 熱線》等新聞、民生類節目的基礎上,開辦了一檔涵蓋池州山水風情、人文典故和歷史文化,主題為“暢游秋浦山水,領略池城風情”的文藝性欄目《聽游池州》。該欄目每期一個主題,時長為10-15 分鐘,通過記者深入采風或使用本地作家學者的個人創作,再配以主持人的深情演繹,用“聽游”的方式,帶領聽眾走進靈山秀水,徜徉文物遺存,充分展示了池州的獨特魅力,是一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藝欣賞類欄目。
文藝節目是豐富廣大受眾業余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手段。與新聞類、社教類節目相比較,最主要的特點是寓教于樂,受眾通過欣賞文藝節目,從中得到輕松與愉悅,受到思想啟迪與藝術熏陶。但在信息大爆炸、傳媒多樣化的當下,純粹的文藝欣賞性欄目在各類媒體中的比重越來越輕。這其中既有節目樣態本身的因素,也有節目內容不夠新穎的原因,更與人們追求快餐化、娛樂化的欣賞口味有著密切關聯。另外,雖然文藝節目的重要性和藝術性毋庸置疑,但因為“類型”的陽春白雪,使得受眾偏于小眾化,其影響力和創收力與民生或娛樂類節目相比有著較大的劣勢。所以一些電臺在創作文藝節目時確實顧慮重重。如何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中找到一種理性的平衡,同樣也是擺在《聽游池州》主創人員面前的一道難題,最終的權衡結果是以社會效益優先?!堵犛纬刂荨窓谀孔畛醯墓澞慷ㄎ徊⒎侵痪窒抻诔刂荩强v覽東西南北、涵蓋古今中外的《聽游神州》。但這樣大而全的創作初衷顯然與地市級廣播媒體特別是與池州廣播這樣一個軟硬件條件偏弱的媒體不相符合。因此迅速調整創作思路,找到一個小切入點,以小見大,以點帶面便成為主創人員重新審視的方向。經過商討,主創者利用池州旅游城市的定位和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優勢,創作了一檔立足池州本土、反映本地民情的文藝性欄目——《聽游池州》。這既是走轉改的需要,也符合三貼近的要求。力爭使每期節目做到“接地氣”“零距離”“有共鳴”。
一、編輯自采。由于《聽游池州》并非創收性欄目,加上人員及條件有限,且主創還承擔大量新聞及社教類欄目的編播。因此,《聽游池州》更多是依靠主創人員自身的職業素養和藝術追求,犧牲業余和休息時間來制作和播出。為彌補人手不足的缺憾,欄目主動與原池州電視臺文藝節目《漫步秋浦》(現已停播)合作,在空余時間跟隨該欄目記者一道下鄉采訪,用自己真實的所見所聞,來積累創作素材,整理創作材料,形成廣播成品。
二、部門聯動。池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各類文化資源異常豐富。為收集相關資料,主創人員及時與市文廣新局溝通,從文化傳承、文化積淀、文化脈絡等方面收集整理各類音視頻材料,并加以廣播式的改造,最終合理運用在節目當中,使得欄目內容既有廣播媒介的親和力,又有文化史料的嚴肅性。
三、專業合作。池州素有千載詩人地的美譽,無論是本土作家、詩人的傾情創作還是外地名家的游歷體驗,都為節目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來源。為使節目內容能更加符合創作主旨,提高文稿質量和藝術水準,欄目主創及時與池州市作家協會和貴池區作家協會溝通,定期收集使用與池州有關的各類文學和文藝創作,從而提升節目的品味和質量。
四、媒體互動。為廣聚精品,《聽游池州》與本地優勢媒體如《池州日報》和池州人網合作,利用群眾的力量,發揮集體的優勢,面向社會征集描寫池州優美風光、人文典故、歷史傳承和游歷體驗等為主要內容的文藝作品并擇優播出。真正體現“池州人游池州,池州人繪池州,池州人品池州,池州人贊池州”,使得節目的聽游特色更加明顯,聽游感悟更加真實。
圍繞節目主旨,《聽游池州》欄目對節目內容進行了認真編排和策劃。
首先,精心策劃組織。2013 年池州新聞綜合廣播推出系列主題宣傳報道,影響大,反響好。無論是新聞還是文藝,都各有側重,精彩紛呈。其中《聽游池州》作為一檔文藝性欄目緊緊圍繞頻率定位和宣傳主題,對節目內容加以科學編播。推出了“游在池州”大型系列報道8 期,“池州文化寶庫”專題10 期,“池州傳奇故事”10 期。既配合整體宣傳需要,又全方位展現池州的文化成就與底蘊。
其次,打磨本土內容?!堵犛纬刂荨贰叭∽猿刂?,用于池州”。欄目對本地特色內容的使用力求精益求精,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對池州各地的風土人情、人文典故加以細致如實地描述,《塔里馮》《徜徉古徽道》《漫步南溪》等一大批節目在臺內部考評中受到好評。2013 年共刊發《大愿文化隨想》《江南化石東流鎮》《平天湖秋色》《印象九華》《池州古橋》《池州摩崖石刻》《宗族祠堂》等各類專題數十篇,既滿足了聽眾收聽需求,又全方位展示了池州的文化魅力和獨特形象。
第三,扎實踐行“走轉改”,作風文風明顯改觀。在“走轉改”活動中,主持人與記者定期下基層,按照“大主題、小切口”的宣傳思路,實現了“小視角、大反響”的播出效果,真正踐行“筆頭向下、話筒向下”。已播發基層文化專欄30 篇。這其中既有新農村發展成績的介紹,又有基層文化建設成就的宣揚。濃郁的鄉土氣息給池州的聲屏帶來了一股清新樸實之風。
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對廣播文藝節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做到內容上的新穎,節目形態也要不斷創新,不斷擴展文藝節目的發展空間。因此在今后節目的留存問題上,主創人員進行了深入的思索,如果繼續發展節目,就必須在以下方面下工夫。
一、拓展環節設置,豐富表現手段。好的節目內容,如果沒有好的播出形式和主持技巧,同樣達不到提高節目質量的目的,為此節目要在形式和內容的創新上下工夫。這就需要我們摒棄老腦筋,開拓新思路。所以《聽游池州》欄目在內容上要進一步突出知識性、娛樂性和欣賞性,在形式上也要靈活多樣,常變常新。例如節目的片頭、片尾、片花及音樂、音響效果都應精心設計,使聽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還要適當加入采訪錄音和現場同期聲,使節目表現形式多樣且豐滿。
二、增加信息來源,優化節目內容。節目內容決定節目質量,充實節目內容,側重于選擇有一定深度,貼近觀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材料,讓聽眾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得更多的認知和審美感受。欄目準備在原有信息合作伙伴的基礎上,增加信息來源和節目傳播渠道,擴大節目影響。并適時組建鄉鎮、社區聯絡員,定期了解基層文化文藝信息,不斷補充和完善節目素材。
三、改善主持語言,完善主持風格。廣播節目風格的體現,主持人起著極大的作用。今后主持人語言的運用將進一步提高,不斷的改進和創新。一改現在節目以單純的播音為主,進一步向編播一體化發展。同時根據內容需要,使需要播音的內容表達的更傳神,適合主持評述的內容點評的更精彩。
四、加強欄目嫁接,實現優勢互補。單純的文藝欣賞類欄目其受眾面較窄,欄目下步擬于池州交通旅游廣播《樂游天下》節目合作?!稑酚翁煜隆肥且粰n立足池州,放眼全球的特色旅游欄目.《聽游池州》擬作為其節目中的一個特別環節。這樣,既能增加欄目的宣傳渠道,又能使兩檔節目實現優勢互補,真正發揮旅游城市媒體的旅游推介功能。
廣播文藝節目的發展任重而道遠,地市廣播節目的發展更是壓力重重?!堵犛纬刂荨窓谀侩m然在2014 年7月獲得2013 年度安徽廣播文藝“年度名牌欄目”,但還需要根據節目需要和頻率定位的整體要求加以細化優化,力爭其生命力、創作力源源不斷,思想性、藝術性細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