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建兵 李向陽 夏美瓊 南華大學環境保護與安全工程學院
事故樹分析法在祁東縣某礦透水事故中的應用
□文 / 楊建兵 李向陽 夏美瓊 南華大學環境保護與安全工程學院
非煤礦山一直是事故多發領域,其中,透水事故占很大比例。據統計,我國2001~2009年發生礦山透水事故511起,死亡3245人,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總結發現,其中造成礦山采場頂板透水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地面防洪及防水措施不完善、措施執行不力和地表水(多為雨季降水)等。本文以祁東縣某礦采場頂板透水事故為例,構造事故樹,對造成事故的基本原因進行研究和綜合分析,提出預防透水事故的安全措施。

圖1 祁東縣某礦透水事故現場
祁東縣某礦是一家大型鋼鐵原料生產(采礦-選礦)股份制企業,自2005獲得招標至事故發生時,已形成一個中段兩個采場,其中一個采場已經結束采礦,正在出礦。由于當地部分村民非法進行露天剝離采礦,該采場對應的地表形成一個長數十米深近二十米的大坑,與采場頂板僅數米。該非法采礦被打擊取締后,礦山未及時采取措施填平。2010年4月8日,當地連降暴雨,大坑嚴重積水,礦山6名工作人員在未檢查作業場所的安全狀況、安全隱患的情況下,進入采場準備出礦。由于采場頂板不堪積水過多、承壓過重,坍塌下來,導致井下透水。事故發生后,企業負責人及時上報了相關情況,在經過47小時的緊急救援后,5名礦工獲救,1人死亡(見圖1)。
事故樹分析是一種常用于分析導致事故原因的方法,它既可以進行定性分析,也可以進行定量分析。它從事故發生的基本過程和直接原因出發,逐步深入研究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發現整個系統中各種制度的不完善和缺乏、監督不嚴以及勞動組織不合理等原因。從而提出相應改進措施,降低事故發生率和事故損失大小,提高生產效率,走經濟與技術相結合的道路。

圖2 透水事故事故樹
根據事故現場的調研和事故樹編制的理論,得到以衡陽市祁東縣鐵礦透水事故為頂事件的事故樹(見圖2)。
最小割集是指能引起頂上事件發生的最低數量的基本事件的集合,化簡過程如下:

最小割集(共24個)為:

根據求得的最小割集,基本元素X1,X2,X6,X9在每個最小割集中出現,這幾個基本事件結構重要度最大,表明只需這幾個基本元素不同時發生,該頂上事件就不會發生。所以該透水事故中,X1(違章操作)是導致事故發生的最直接原因。
安全培訓和教育措施
1、加強員工宣傳教育和安全培訓,重點培訓事故隱患判斷和處理能力。
2、將安全規程和各項管理制度編制成單印本發放到管理員和員工手中,經常性組織他們學習。
安全管理措施
1、嚴格落實探放水措施。必須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綜合治理”的方針,加強對老窿水、汛期降水的預測預警,加強對礦區水文地質勘查,制定細致的探放水措施,在探采過程中嚴格執行。
2、加強采場管理。一是制訂《頂板安全管理制度》和《頂板分級管理制度》,指定專人負責各個作業區域的頂板松石檢查和處理工作。井下各采場嚴格按設計采掘,控制采場高度,嚴禁超高導致頂板厚度不夠,導致冒頂;二是采場結束后應該及時上圖,并采取充填或封閉,防止積水。
3、完善應急救援制度。針對礦山水文地質及礦區降雨量的特點,合理制定礦山預防透水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救援演練,提高井下從業人員預防透水或在發生透水后能自?;ケ5陌踩寄?。
4、對危險區域,采取設置安全警示標牌和安全通路標牌等圈定禁止人員進入的危險區等措施,否則不得作業。
安全技術措施
1、配備探水設備,在水文條件復雜的區域先進行探放水工作,在確保不會發生透水的前提下再進行采掘施工。
2、加強隱患排查治理。不僅在采掘作業面排查隱患,也要對作業面周邊的老采空區進行檢查。
3、定期對井巷工程進行測量上圖,在接近老采空區時要嚴格控制采掘幅度,防止打穿老窿導致透水。
4、加強對井下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要能分辨“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水色發渾有臭味、工作面有害氣體增加、裂隙出現滲水”等透水預兆,熟悉事故的應急救援預案和處理措施,并通過演練加以熟練掌握。
造成礦山采場頂板透水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事故樹分析得到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預防采場頂板透水事故的關鍵是強化職工安全培訓, 完善采場頂板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技術措施。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