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艷+陳小雪+周梅芳+胡瑞法
[摘要]中國已成為巴基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但由于雙方經濟關系主要以軍品貿易為主,未能與雙方國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從而無法建立穩固的、可持續發展的經貿關系。為此,中國須在加強兩國間政治和軍事關系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對巴投資規模,尤其是對其基礎工業等方面的投資,以促進雙邊關系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中國;巴基斯坦;雙邊關系;經貿關系
[中圖分類號]F7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4)01-0004-02
[作者簡介]鄧海艷(1984-),女,四川資陽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發展經濟、貿易經濟;陳小雪(1989-),女,江西吉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發展經濟;周梅芳(1990-),女,福建泉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發展經濟。胡瑞法(1960-),男,河南靈寶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研究方向:發展經濟、農業經濟。中國與巴基斯坦于1951年建立外交關系,1963年簽署了第一個雙邊貿易協議。如今巴基斯坦已成為中國的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并且中巴兩國關系成為發展中國家和不同文化背景國家之間友好相處的成功典范。然而,中巴關系中存在 “三暖”和“三冷”現象,所謂的“三暖”是指軍事合作、政治合作和官員合作“暖”,“三冷”是指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間交流“冷”。經貿合作作為影響兩國關系的重要因素,其發展不僅涉及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更事關中國的長期國家戰略,因此,中巴兩國經貿關系亟待突破性進展。
一、中巴經貿關系的現狀及問題
(一)中國目前還不是巴基斯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近年來,盡管中巴貿易發展迅速(如圖1),但從貿易額與比重總體來看,其與中巴兩國的長期戰略伙伴關系并不相稱。直到2002年,中國才成為巴基斯坦的第五大貿易伙伴,且當年貿易額僅占巴基斯坦貿易總額的41%;2004年以后,中巴貿易繼續快速發展,中國于2007年成為巴基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貿易額占巴基斯坦貿易總額的86%;2010年,中國對巴基斯坦貿易額僅占該國貿易總額的103%,低于其第一大貿易伙伴阿聯酋的125% (如圖1)。中巴貿易的快速發展主要源于巴基斯坦從中國進口的快速增長,其對華出口的增速則相對較慢,且巴基斯坦對華貿易逆差也在增大,如圖2。
圖11970—2010年巴基斯坦
進出口主要貿易國與貿易額
數據來源:巴基斯坦國家銀行年報(http://wwwsbporgpk)圖21970—2010年巴基斯坦
與中國進出口貿易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巴基斯坦國家銀行年報(http://wwwsbporgpk)(二)中巴貿易所涉領域具有局限性
除了軍事技術方面的合作外,中巴貿易關系僅局限在較小的領域,未能涉及促進巴基斯坦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全面領域。首先,巴基斯坦從中國進口的主要產品為機械設備及其配件(圖3a),而這些產品主要為武器類,2010年其占從中國進口商品總額的366%;其次為化工產品(包括化工原料、化合物、化肥等)和紡織原料(包括人造纖維紗線、植物合成纖維、紡織面料等),分別占進口商品總額的135%和133%;而鋼鐵和金屬制品、機動車配件等占其進口總額的比例不到10%。其次,巴基斯坦對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為棉紗類、與紡織工業有關的產品和農漁產品(圖3b),如棉紗類(占692%)、非鐵類礦石(占74%)、魚及其制成品(占41%)、皮革(占29%)、化工原料及其制品(占25%)、紡織制成品(占12%)等,其余為礦產資源(占99%)。可見,除武器裝備方面的貿易外,中巴貿易仍基本停留在較為低端的商品上。有利于促進雙方深層次合作的貿易品、改善巴基斯坦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其生活品質的家用電器等產品以及提高該國基礎工業水平的能源產品的相關貿易較少。這一現狀不僅體現了兩國建立全面的貿易伙伴關系尚有距離,同時反映出兩國間長期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
圖32010年巴基斯坦對中國的貿易結構
[a:進口結構;b:出口結構]
數據來源:中國駐巴基斯坦參贊處
注:進口主要產品中,機械代表機械設備及其配件;化工代表化工產品;紡織代表紡織原料;金屬制品代表非鐵類金屬制品與鋼鐵及其制品;機動車代表機動車及配件。出口主要產品中,非鐵礦石代表非鐵類礦石;農加工品代表魚及其制品與皮革;化工制品代表化工原料及制品。(三)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投資遠低于西方國家
相對于中巴雙邊貿易額,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投資遠落后于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甚至低于阿聯酋等中東國家,如表1所示,各國對巴基斯坦的總投資從2001年的51億美元升至2008年的541億美元,達到峰值。然而,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主要國家對巴基斯坦的直接投資大幅度下降,其中2010年僅215億美元,其中FDI的主要投資國為美國、英國、阿聯酋。與此同時,中國對巴的投資大多來自國有企業,投資主要涉及軍事合作及相關領域,缺乏對提高巴基斯坦基礎工業水平,例如電子電器及能源等領域的投資。
二、結論與政策建議
1中巴的經貿關系仍處于低水平階段。雖然近年來中巴貿易發展迅速,中國已成為巴基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然而與中巴兩國長期戰略伙伴關系相比,兩國間的貿易仍處于低水平階段,僅限于有限的幾種商品,未能與雙方國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
2加快與巴基斯坦的全面經貿關系建設,擴大對巴基斯坦的全面投資,尤其是基礎工業方面的投資。巴基斯坦視中國為其長期戰略合作伙伴,而中國則更多的是為巴基斯坦提供一些軍事上的幫助或提供無償經濟援助,缺乏可以加深兩國民間關系、促進該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基礎工業領域的投資,這種僅僅依靠軍事關系與經濟上的無償幫助來維系兩國長期伙伴關系缺乏可持續性。為此,中國政府應發展與巴基斯坦全面的深入兩國國民生活各個方面的貿易關系,同時加大對其持續投資,尤其是對其基礎工業等方面的投資,在促進該國經濟全面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使其成為真正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
[參考文獻]
[1] Atul KumarChina-Pakistan economic relations[N]IPCS Special Report 30,2006
[2] 中國商務部,巴基斯坦商務部中國與巴基斯坦全面經貿合作聯合規劃[J]2008(12):68-94
(責任編輯:董博雯)【國際經貿】endprint
[摘要]中國已成為巴基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但由于雙方經濟關系主要以軍品貿易為主,未能與雙方國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從而無法建立穩固的、可持續發展的經貿關系。為此,中國須在加強兩國間政治和軍事關系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對巴投資規模,尤其是對其基礎工業等方面的投資,以促進雙邊關系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中國;巴基斯坦;雙邊關系;經貿關系
[中圖分類號]F7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4)01-0004-02
[作者簡介]鄧海艷(1984-),女,四川資陽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發展經濟、貿易經濟;陳小雪(1989-),女,江西吉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發展經濟;周梅芳(1990-),女,福建泉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發展經濟。胡瑞法(1960-),男,河南靈寶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研究方向:發展經濟、農業經濟。中國與巴基斯坦于1951年建立外交關系,1963年簽署了第一個雙邊貿易協議。如今巴基斯坦已成為中國的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并且中巴兩國關系成為發展中國家和不同文化背景國家之間友好相處的成功典范。然而,中巴關系中存在 “三暖”和“三冷”現象,所謂的“三暖”是指軍事合作、政治合作和官員合作“暖”,“三冷”是指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間交流“冷”。經貿合作作為影響兩國關系的重要因素,其發展不僅涉及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更事關中國的長期國家戰略,因此,中巴兩國經貿關系亟待突破性進展。
一、中巴經貿關系的現狀及問題
(一)中國目前還不是巴基斯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近年來,盡管中巴貿易發展迅速(如圖1),但從貿易額與比重總體來看,其與中巴兩國的長期戰略伙伴關系并不相稱。直到2002年,中國才成為巴基斯坦的第五大貿易伙伴,且當年貿易額僅占巴基斯坦貿易總額的41%;2004年以后,中巴貿易繼續快速發展,中國于2007年成為巴基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貿易額占巴基斯坦貿易總額的86%;2010年,中國對巴基斯坦貿易額僅占該國貿易總額的103%,低于其第一大貿易伙伴阿聯酋的125% (如圖1)。中巴貿易的快速發展主要源于巴基斯坦從中國進口的快速增長,其對華出口的增速則相對較慢,且巴基斯坦對華貿易逆差也在增大,如圖2。
圖11970—2010年巴基斯坦
進出口主要貿易國與貿易額
數據來源:巴基斯坦國家銀行年報(http://wwwsbporgpk)圖21970—2010年巴基斯坦
與中國進出口貿易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巴基斯坦國家銀行年報(http://wwwsbporgpk)(二)中巴貿易所涉領域具有局限性
除了軍事技術方面的合作外,中巴貿易關系僅局限在較小的領域,未能涉及促進巴基斯坦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全面領域。首先,巴基斯坦從中國進口的主要產品為機械設備及其配件(圖3a),而這些產品主要為武器類,2010年其占從中國進口商品總額的366%;其次為化工產品(包括化工原料、化合物、化肥等)和紡織原料(包括人造纖維紗線、植物合成纖維、紡織面料等),分別占進口商品總額的135%和133%;而鋼鐵和金屬制品、機動車配件等占其進口總額的比例不到10%。其次,巴基斯坦對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為棉紗類、與紡織工業有關的產品和農漁產品(圖3b),如棉紗類(占692%)、非鐵類礦石(占74%)、魚及其制成品(占41%)、皮革(占29%)、化工原料及其制品(占25%)、紡織制成品(占12%)等,其余為礦產資源(占99%)。可見,除武器裝備方面的貿易外,中巴貿易仍基本停留在較為低端的商品上。有利于促進雙方深層次合作的貿易品、改善巴基斯坦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其生活品質的家用電器等產品以及提高該國基礎工業水平的能源產品的相關貿易較少。這一現狀不僅體現了兩國建立全面的貿易伙伴關系尚有距離,同時反映出兩國間長期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
圖32010年巴基斯坦對中國的貿易結構
[a:進口結構;b:出口結構]
數據來源:中國駐巴基斯坦參贊處
注:進口主要產品中,機械代表機械設備及其配件;化工代表化工產品;紡織代表紡織原料;金屬制品代表非鐵類金屬制品與鋼鐵及其制品;機動車代表機動車及配件。出口主要產品中,非鐵礦石代表非鐵類礦石;農加工品代表魚及其制品與皮革;化工制品代表化工原料及制品。(三)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投資遠低于西方國家
相對于中巴雙邊貿易額,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投資遠落后于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甚至低于阿聯酋等中東國家,如表1所示,各國對巴基斯坦的總投資從2001年的51億美元升至2008年的541億美元,達到峰值。然而,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主要國家對巴基斯坦的直接投資大幅度下降,其中2010年僅215億美元,其中FDI的主要投資國為美國、英國、阿聯酋。與此同時,中國對巴的投資大多來自國有企業,投資主要涉及軍事合作及相關領域,缺乏對提高巴基斯坦基礎工業水平,例如電子電器及能源等領域的投資。
二、結論與政策建議
1中巴的經貿關系仍處于低水平階段。雖然近年來中巴貿易發展迅速,中國已成為巴基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然而與中巴兩國長期戰略伙伴關系相比,兩國間的貿易仍處于低水平階段,僅限于有限的幾種商品,未能與雙方國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
2加快與巴基斯坦的全面經貿關系建設,擴大對巴基斯坦的全面投資,尤其是基礎工業方面的投資。巴基斯坦視中國為其長期戰略合作伙伴,而中國則更多的是為巴基斯坦提供一些軍事上的幫助或提供無償經濟援助,缺乏可以加深兩國民間關系、促進該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基礎工業領域的投資,這種僅僅依靠軍事關系與經濟上的無償幫助來維系兩國長期伙伴關系缺乏可持續性。為此,中國政府應發展與巴基斯坦全面的深入兩國國民生活各個方面的貿易關系,同時加大對其持續投資,尤其是對其基礎工業等方面的投資,在促進該國經濟全面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使其成為真正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
[參考文獻]
[1] Atul KumarChina-Pakistan economic relations[N]IPCS Special Report 30,2006
[2] 中國商務部,巴基斯坦商務部中國與巴基斯坦全面經貿合作聯合規劃[J]2008(12):68-94
(責任編輯:董博雯)【國際經貿】endprint
[摘要]中國已成為巴基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但由于雙方經濟關系主要以軍品貿易為主,未能與雙方國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從而無法建立穩固的、可持續發展的經貿關系。為此,中國須在加強兩國間政治和軍事關系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對巴投資規模,尤其是對其基礎工業等方面的投資,以促進雙邊關系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中國;巴基斯坦;雙邊關系;經貿關系
[中圖分類號]F7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4)01-0004-02
[作者簡介]鄧海艷(1984-),女,四川資陽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發展經濟、貿易經濟;陳小雪(1989-),女,江西吉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發展經濟;周梅芳(1990-),女,福建泉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發展經濟。胡瑞法(1960-),男,河南靈寶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研究方向:發展經濟、農業經濟。中國與巴基斯坦于1951年建立外交關系,1963年簽署了第一個雙邊貿易協議。如今巴基斯坦已成為中國的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并且中巴兩國關系成為發展中國家和不同文化背景國家之間友好相處的成功典范。然而,中巴關系中存在 “三暖”和“三冷”現象,所謂的“三暖”是指軍事合作、政治合作和官員合作“暖”,“三冷”是指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間交流“冷”。經貿合作作為影響兩國關系的重要因素,其發展不僅涉及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更事關中國的長期國家戰略,因此,中巴兩國經貿關系亟待突破性進展。
一、中巴經貿關系的現狀及問題
(一)中國目前還不是巴基斯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近年來,盡管中巴貿易發展迅速(如圖1),但從貿易額與比重總體來看,其與中巴兩國的長期戰略伙伴關系并不相稱。直到2002年,中國才成為巴基斯坦的第五大貿易伙伴,且當年貿易額僅占巴基斯坦貿易總額的41%;2004年以后,中巴貿易繼續快速發展,中國于2007年成為巴基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貿易額占巴基斯坦貿易總額的86%;2010年,中國對巴基斯坦貿易額僅占該國貿易總額的103%,低于其第一大貿易伙伴阿聯酋的125% (如圖1)。中巴貿易的快速發展主要源于巴基斯坦從中國進口的快速增長,其對華出口的增速則相對較慢,且巴基斯坦對華貿易逆差也在增大,如圖2。
圖11970—2010年巴基斯坦
進出口主要貿易國與貿易額
數據來源:巴基斯坦國家銀行年報(http://wwwsbporgpk)圖21970—2010年巴基斯坦
與中國進出口貿易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巴基斯坦國家銀行年報(http://wwwsbporgpk)(二)中巴貿易所涉領域具有局限性
除了軍事技術方面的合作外,中巴貿易關系僅局限在較小的領域,未能涉及促進巴基斯坦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全面領域。首先,巴基斯坦從中國進口的主要產品為機械設備及其配件(圖3a),而這些產品主要為武器類,2010年其占從中國進口商品總額的366%;其次為化工產品(包括化工原料、化合物、化肥等)和紡織原料(包括人造纖維紗線、植物合成纖維、紡織面料等),分別占進口商品總額的135%和133%;而鋼鐵和金屬制品、機動車配件等占其進口總額的比例不到10%。其次,巴基斯坦對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為棉紗類、與紡織工業有關的產品和農漁產品(圖3b),如棉紗類(占692%)、非鐵類礦石(占74%)、魚及其制成品(占41%)、皮革(占29%)、化工原料及其制品(占25%)、紡織制成品(占12%)等,其余為礦產資源(占99%)??梢?,除武器裝備方面的貿易外,中巴貿易仍基本停留在較為低端的商品上。有利于促進雙方深層次合作的貿易品、改善巴基斯坦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其生活品質的家用電器等產品以及提高該國基礎工業水平的能源產品的相關貿易較少。這一現狀不僅體現了兩國建立全面的貿易伙伴關系尚有距離,同時反映出兩國間長期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
圖32010年巴基斯坦對中國的貿易結構
[a:進口結構;b:出口結構]
數據來源:中國駐巴基斯坦參贊處
注:進口主要產品中,機械代表機械設備及其配件;化工代表化工產品;紡織代表紡織原料;金屬制品代表非鐵類金屬制品與鋼鐵及其制品;機動車代表機動車及配件。出口主要產品中,非鐵礦石代表非鐵類礦石;農加工品代表魚及其制品與皮革;化工制品代表化工原料及制品。(三)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投資遠低于西方國家
相對于中巴雙邊貿易額,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投資遠落后于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甚至低于阿聯酋等中東國家,如表1所示,各國對巴基斯坦的總投資從2001年的51億美元升至2008年的541億美元,達到峰值。然而,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主要國家對巴基斯坦的直接投資大幅度下降,其中2010年僅215億美元,其中FDI的主要投資國為美國、英國、阿聯酋。與此同時,中國對巴的投資大多來自國有企業,投資主要涉及軍事合作及相關領域,缺乏對提高巴基斯坦基礎工業水平,例如電子電器及能源等領域的投資。
二、結論與政策建議
1中巴的經貿關系仍處于低水平階段。雖然近年來中巴貿易發展迅速,中國已成為巴基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然而與中巴兩國長期戰略伙伴關系相比,兩國間的貿易仍處于低水平階段,僅限于有限的幾種商品,未能與雙方國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
2加快與巴基斯坦的全面經貿關系建設,擴大對巴基斯坦的全面投資,尤其是基礎工業方面的投資。巴基斯坦視中國為其長期戰略合作伙伴,而中國則更多的是為巴基斯坦提供一些軍事上的幫助或提供無償經濟援助,缺乏可以加深兩國民間關系、促進該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基礎工業領域的投資,這種僅僅依靠軍事關系與經濟上的無償幫助來維系兩國長期伙伴關系缺乏可持續性。為此,中國政府應發展與巴基斯坦全面的深入兩國國民生活各個方面的貿易關系,同時加大對其持續投資,尤其是對其基礎工業等方面的投資,在促進該國經濟全面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使其成為真正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
[參考文獻]
[1] Atul KumarChina-Pakistan economic relations[N]IPCS Special Report 30,2006
[2] 中國商務部,巴基斯坦商務部中國與巴基斯坦全面經貿合作聯合規劃[J]2008(12):68-94
(責任編輯:董博雯)【國際經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