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彌漫著古典的氣質和一絲未來主義氣息的Evening落戶在北京798藝術區。Evening從來不拘泥于任何藝術與設計的形式與表達方式,主要以呈現出立體作品風格傾訴回憶與憧憬都是一種幻想。于惋寧說:“Evening就像我自己。事實上,它也是我的英文名字,而你不覺得它的讀音與我的中文名字‘于惋寧的有著驚人的相似嗎?”Evening是一束在穿梭中折射的光,模糊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用內斂微妙的設計表達富有懷舊和幻想的情懷。
北京·十年
平和而執著地等待,謙虛而無畏地翹首,讓它在漫長的時光中,傾聽那一代又一代,一撥又一撥的勵志青年在它包容的世界中講述似曾相識卻又專屬個人的故事。故事中主角又將自己的喜怒哀樂的情感穿針引線般地織如這里。這里是哪里?這里是北京,讓人莫名思念和尊敬的地方。于惋寧,Evening創始人,曾參加韓國首爾舉辦的“時裝遇到首飾”展覽與香港舉辦的國際新材料展,并榮獲“可穿的藝術”獎項。原本出生在美麗冰城哈爾濱的她,現在卻對北京念念不忘,產生出家的情感。“在北京生活差不多10年了,它就像我的故鄉,也是我第二個故鄉。”十年可以讓陌生的街頭變得熟悉,十年也讓北京增添了許多榮耀與傷痕。十年之后,我們不得不承認它的傷痕遭受了諸多的抱怨,但愛它的人依舊。“北京擁堵的交通也許對于很多人來說是個煩惱。但是對我并不是。我更多的將它當成一個城市的風景。這與我的密集癖有很大的關系。我喜歡密集的東西,就像前兩天我在網上看見的一張照片。畫面俯拍了北京早晚高峰時期橋面上密密麻麻排列的車隊。當然,我僅僅只是從視覺上贊同和享受如此。”有著美麗嬌容的她笑著說。
北京的十年生活,也讓于惋寧與時裝設計從一個陌生人轉變到熟悉的情人。兩者間緊密的紐帶就是癡狂的喜愛和盈然的趣味。“坦白說,我不僅對時裝設計感興趣,對于各個方面的設計我都是很感興趣。例如,建筑、產品、汽車、家具……只不過時裝設計是我現在可以立刻響應的。未來若有不錯的發展方向,我會考慮做一些跨界設計。同樣,未來的Evening也會是一個多元化的品牌。”在2013 fashion art上,于惋寧便以作品“進化”展示了與眾不同的時裝設計。“‘進化誕生于2011年,用絲綢和塑料組合而成,模仿人的皮膚與毛發的形態。我希望以一種天然的材質結合一種化工材質,讓自然與刻意相遇,控制與失控相遇,原始與未來相遇,柔軟與堅硬相遇……這個矛盾體就像是一面鏡子,兩種對立觀念的碰撞帶給我們疑問與思索。而我們也在矛盾中找到平衡,在平衡中找到答案。”
十年,變化的地方很多,但依然有人樂此不疲的堅持自我的生活方式。同為夢想沖刺的年輕人一樣,于惋寧慢慢地在北京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其實,2009年我就在798找到了現在看見的這個工作室。當時我并沒有想好要做什么,而是在一點一滴的親自參與工作室的裝修設計中靜靜的思考著。直至2010年才正式開始做服裝設計。但是那時的狀態也稱不上是迷茫,只是我是一直沒有自己的定位,也不想把自己定到什么位置上去而已。”
望京·望京
2013年于惋寧以“望京”為靈感創作了自己的秋冬成衣系列。“可能我對于北京的感覺是很片面的,我心中的北京也許和許多人心中的北京不一樣。但望京是我在北京最有感受的地方。我的學習地是在望京,我的交友圈是在望京,我的工作室也是在望京。這里有我的回憶、夢想……在我腦海中的望京不太像北京大多數的地方,它可謂是北京中的新城,且帶有一絲‘邪氣,就像望京的路都是‘斜的。然而,‘望京系列的創作說起來也很特別,它主要來自一位攝影師的作品。我驚嘆于他的觀察力和審美的視角。他讓我看到了一個奇怪,詭異,好玩,不同以往的望京。基于我對望京的感受和他攝影的理解最終創作了‘望京系列。”
時尚北京:望京最讓你懷念的地方是哪里?
于惋寧:南湖綜合市場,里面有菜、肉、水果、生活基本用品……五花八門什么都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在里面解決。它是我北京置辦生活的初地。但幾年前的一場火災讓那里只能成為我永恒的記憶。同時,隨著望京的穩步發展,像南湖綜合市場類似不入流的地方也在消失。但消失在生活中的不入流的地方,往往存活著許多鮮活的記憶。
時尚北京:假如有一臺時光穿梭機,你是否也想回到過去再品一品“老”北京的韻味,或是提前來到未來看一看“新”北京的樣貌,還是順其自然地處在原地呢?
于惋寧:對于唯心主義的我而言,客觀的外在環境不會引起我過多的好奇心。所以對于過去與未來我并不好奇。同樣,我也不認為回到過去和到達未來我能理解到什么,因為我的意識就停留在當下。作為生活在當下的人,我更愿意順其自然的前行,享受當下的生活。
時尚北京:請介紹下,Evening2014春夏系列新品。
于惋寧:“樓梯間”的誕生是來自樓梯間反復旋轉向下時大腦產生的幻覺。重復的臺階、不停的旋轉、狹窄的空間、強烈的秩序感,在這個被限定的空間中像萬花筒般迸發的暈眩……而這一切會令幽閉恐懼癥患者崩潰的感受對我來說仿佛是一次從天而降的愉悅經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