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佳 鄭伯紅
(中南大學,湖南 長沙 410075)
TOD是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的簡稱,作為以公交為主的一種區發展形態最先由新城市主義代表人物彼得·卡爾索爾普(Peter Calthorpe)提出,核心為公交站點,以600M的步行距離為服務半徑,強調土地的綜合利用,將居住、零售、辦公和公共空間組織在社區之中,是一種綜合效益最佳的居住社區。
TOD土地開發模式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較高密度。通過提高建設強度來增加土地使用效率,一定的居住人群及就業人群支撐交通線路必要的客流量,社區內部的商業網點帶來社區活力。一般來說,越是靠近軌道交通站點的土地價值越高、開發強度也越大。
2、土地混合利用,TOD土地開發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土地的混合利用。土地開發以居住用地為主,同時配套一定比例的公建、商業、交通等用地,對TOD模式的居民來說軌道交通將成為人們生活設施的一部分。
3、開放的步行系統。一般來說以5~10min的步行距離(約400m左右的圓心半徑)為服務半徑來界定TOD土地開發模式下社區的范圍。
4、高質量的公交服務。TOD模式的核心要素是公交,公交停靠站及樞紐建筑的設計、不同公交方式之間的零換乘、公交信息的及時更新標牌指示和相關信息、各類公交方式銜接的時間都影響著服務的質量。
1、項目區位
長株潭被國家列為促進中部崛起重點發展的城市群之一,是國家“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7年12月14日,國家批準長株潭城市群成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項目所在區域——湘潭市火車站北片區位于城市中心區邊緣并和中心區保持著便捷的交通聯系;從功能上說,基地將是城市與外界進行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換的重要通道和場所,具有相當高的復合性特點基地在區位、功能、形態上的獨特性,使其城市門戶功能顯得尤為重要。

2、湘潭火車站概況
湘潭火車站位于湖南省湘潭市車站路,始建于1958年。湘潭站是湘黔鐵路、長株潭城際鐵路的重要站點;滬昆高速從基地北部穿過,是連接云南和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門戶。
3、TOD發展模式在用地功能方面的應用
湘潭火車站北片區的設計,在功能上的定位是1、面向全中國的綜合示范性城市門戶形象;2、連結長株潭的區域樞紐型重要集散節點;3、服務大湘潭的功能復合型現代服務新城;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強調用地功能的混合,同時,我們將赤馬路沿線商業地塊的容積率控制在4.0-5.0左右,采用高密度開發,重點打造成湘潭市的門戶區域。高密度開發,混合用地功能,都是TOD發展模式在設計中的重要體現。

4、TOD發展模式在公共交通方面的應用
TOD土地開發模式提倡綠色交通體系,強調步行和高質量的公交服務。湘潭火車站北片區規劃設計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方面的應用主要在于:一、配置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在火車站北部右側設置公交總站一座,并規劃配置9條公交線路,方便人們出行。二、配備良好的換乘系統,規劃在主要公共節點設置自行車集散點,將自行車系統和公共交通系統有機的結合起來,基本上做到“0換乘”。
5、TOD發展理念在慢性系統設計方面的應用
湘潭火車站北片區慢性系統的設計,充分秉承TOD發展理念。主要步行流線為南北向,沿著商業地塊而打造的商業步行環線,南北向與火車站站前廣場以及彩虹橋相連接,形成一條完整的步行流線。商業建筑的中庭圍合空間為步行購物的人們提供了可駐留的休閑公共場所,提升了商業空間的趣味性。
次要步行流線主要將住區、學校、公園等串聯起來,且沿路兩側設有點狀開放綠地,為地塊內居民打造了一條綠色生態慢行廊道。 同時,居住區內部步行軸線橫向延伸,將慢性系統向外延伸,充分考慮到與周邊地塊的聯系。
結語:本文通過介紹TOD開發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其主要特征,以及在TOD發展模式在國外城市規劃中的應用,探討、研究湘潭火車站北片區城市設計中的TOD發展理念?;赥OD理念并結合軌道交通樞紐站點進行的城市開發建設是被實踐證明了的一種有效的開發模式,對于引導我國城鎮以集約、緊湊方式進行空間拓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值得進行廣泛的實踐和推廣。
[1] 金廣君、許光華. TOD發展模式解析及其創作實踐.
[2] 杜軒、張永、任剛..基于TOD模式的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規劃.
[3]郝忠娜、李鎖平、覃運梅.交通引導發展(TOD) 模式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