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茂道
重點突破示范帶動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全程機械化
———余姚市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建設的思考
方茂道

浙江省余姚市自2007年6月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首批100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以來,加快推進農機化示范區建設,向農業現代化方向發展,全市農機裝備水平穩步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示范區建設成效顯著,農業機械化工作持續保持穩步發展勢頭,形成了良好的服務大農業、發展大農機的社會氛圍。
1.1 農機裝備結構布局調整優化明顯
(1)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建設。發展設施農業建設是發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構成之一,設施大棚的建設是設施農業建設的基礎。余姚自2009年開始對設施農業進行補助以來,共建有各類設施大棚約68萬m2。2013年新增設施大棚面積38.3萬m2,其中6 m、8 m單棟大棚面積35.3萬m2,連棟2.9萬m2,玻璃溫室1 080 m2。涉及蔬菜、花卉、水果等特色產業的種植與育苗,有力提高了余姚設施農業的標準與規模。
(2)重點突出發展先進農機。余姚市糧食生產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水稻生產耕、收機械化作業率保持在98%以上,但機械種植、谷物烘干作業率相對比較滯后。余姚市農機部門延續歷年補助政策,繼續執行對水稻插秧機、烘干機優惠補助政策,全市目前擁有高速插秧機570臺,糧食烘干機254臺,特別是在2013年,共推廣高速插秧機99臺,糧食烘干機46臺,有效提高了全市糧食生產機插率和烘干率。在推廣發展糧食機械的同時,還通過與蔬菜、畜牧、水產等專業合作社、基地、示范園區合作,引進了農林高效無人植保飛機、“滾筒式”全自動蔬菜播種流水線、自動脫杯并列式擠奶設備、毛豆采摘機等一大批涉及蔬菜、畜牧等產業的先進特色機械,為今后著重發展特色農業、特色農機打好了扎實基礎。
1.2 政策扶持力度繼續加大
在發展糧食生產機械化中,繼續對插秧機購置實行70%的購機補貼,對開展以機械化育插秧作業為主的“五統一”服務作業實行每667 m2補貼60~80元,并對水稻機插規?;碇行?、機插育秧機械、機插基質育秧技術等均通過項目資金實行了不同程度的補貼,保障了水稻機插技術推廣的快速發展勢頭;農機的作業補貼繼續延伸至大小麥全程機械化作業、油菜機械化收獲。加強項目投入,積極引導農機大戶、農機服務組織、涉農企業等投身項目建設。2013年上報寧波市農機化推廣項目2個、寧波市農業綜合開發農機集中購置項目2個、寧波市農科教結合項目2個、余姚市級農機化項目5個等,內容涉及水稻、蔬菜、水果、茶葉、農產品加工等相關機械化領域,形成了良好的協調發展機制。
1.3 重大農機化技術示范效應明顯
為切實發揮示范區示范引領效應,繼續重點主攻農業主導產業薄弱環節的機械化,2013年繼續將水稻機插技術作為農機化推廣的重要切入點,通過抓試點、建基地、強服務等手段,提高了機插育秧的機械裝備水平,降低了育秧生產成本,提高了機插育秧的社會化服務積極性,降低了育秧風險,并在寧波市農機下鄉活動中取得了良好演示效果,從而有力推進了寧波市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進程。余姚市是寧波市首個創建寧波市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縣)市,目前全市已有6個鄉鎮(街道)成功創建寧波市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鄉鎮。2013年全市水稻機插作業繼續保持1.53萬hm2以上,水稻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更是升至85%以上,糧食機械烘干率達到50%以上。同時積極開展新型農機化技術示范和培訓,舉辦多種形式的現場演示會、技術培訓班、技術咨詢等活動,充分利用全市范圍內建立的農機遠程教育點和區域性教育培訓點,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新型農民培訓。2013年培訓各類人員5 300多人次,有力地提高了全市農機化技術水平。

1.4 農機社會化服務力量持續增強
以農機服務市場化理念,積極引導、鼓勵和扶持農機專業服務組織、農機作業大戶的發展。先后開展農機服務組織技術培訓、財務培訓、農機作業競賽、維修技術比武等系列活動,實施農機合作組織服務能力提升、合作組織擔保購機貸款、農機庫房建設補貼等項目,合作社的服務能力、服務范疇得到有效拓展。全市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61家,2013年全市新建農機合作社6家,成立農機合作社聯合會1家,并新創建規范化合作社5家,全市農機合作社規范化率達到72%以上,全市合作社總資產達2.3億元,社員1 593人,2013年全年作業服務面積近8萬hm2,經營服務收入7 000萬元。培育區域性農機維修服務中心2家,以合作社為實施主體的工廠化育秧中心、糧食烘干中心、農機維修中心為全市農業發展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
1.5 示范區建設安全保障進一步強化
堅持農機發展、農機安全兩手抓,立足“平安農機”示范縣,全面強化“平安農機”建設,開展公安農機聯合執法、農機免費實地技術檢測、農機事故應急處置、外籍農機車輛專項治理、農機安全巡回教育等系列活動。2013年上報創建1個省級農機安全鎮、3個省級農機安全村、5個“平安農機”合作社。繼續擴大農機E路通信息平臺建設,為農戶實時傳播各類農機信息,全年發布各類信息1萬余條,為示范區建設及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構筑了牢固的安全防線,為全市的農機化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駕護航作用。
2.1 政策、財政支持是關鍵
為創新農機化發展思路,給全面發展提供示范及安全保障,在示范區建設階段離不開政府政策、財政的大力支持,如:對重點突破、推廣的農機化技術需要政策的宏觀調控;對新引進機械需要政府扶持開展推廣適應性試驗,降低農機經營風險;創新農機服務形式需要政策性風險機制的有力保障,以提高農機從業人員積極性等。
2.2 因地制宜、重點突破是方向
針對不同農業產業實際,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示范建設方針,突破重點產業機械化薄弱環節,打造示范建設亮點,助推示范區建設,彰顯示范、引領作用。
2.3 抓項目建設是途徑
尤其是在一些新型農業機械和農機化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農機農藝集成技術方面,項目建設將發揮重要支撐作用,以項目拓展農機示范領域,豐富農機化內涵。
2.4 強化服務是保障
示范區的發展需要相關農機信息、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有效協調和服務,通過公共服務能力的有效提高來保障、助推示范區建設。

3.1 存在問題
(1)農機化發展水平及機械結構仍存在不平衡狀況。糧食生產機械化發展仍優先于其他農業產業,急需大力發展高效特色產業的機械化,尤其是在本地區特色經濟作物生產領域,一些主導產業作物的機械缺乏,如小型蔬菜類聯合收割機、高效率植保機等;同時適應本地區的配套機械缺乏,導致本地區的機械利用率難以進一步提高,制約了示范區建設步伐的加快。
(2)農機與農藝仍有待進一步融合。由于余姚市農作物品種與種植方式的多樣,農藝標準與農機作業規范在許多實際應用中還未能完全融合,復合型人才缺乏,成為制約加快農機化發展的因素。
(3)農機化公共服務建設滯后。全市農機從業人員年齡普遍偏大、文化不高,農機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農機技術人員力量跟不上農機化發展,與農機化新技術發展不協調;鄉鎮基層培訓設施落后,信息化服務滯后等,未能有效滿足農機化發展和農民群眾的需求。
(4)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偏弱,有待進一步強化。目前余姚市農機服務組織雖數量上不少,但總體規模小、管理經營能力低下、經營服務模式單一,且多數局限于糧食生產領域和集中于產中環節,不能全面適應社會化生產的需要,在服務規?;?、生產集約化上存在不足。
3.2 發展建議
(1)加大示范區政策扶持力度。農機化扶持政策應向示范區建設傾斜,尤其是對示范區引進先進農業機械要打破常規補助標準、機械范圍種類的限制,實施農機化項目要適當提高對示范區的扶持比例,全面提高示范區建設積極性,引導涉農企業、農機服務組織等加大對農機化的投入力度,加快示范區建設步伐。
(2)加強對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扶持力度。重點在農機庫房用地規劃、作業用電用油、農機社會化維修力量包括實施農機服務政策性保障等方面進行政策性扶持,壯大示范區的農機社會化服務力量。
(3)加強農機社會公共服務能力建設。農業機械技術的不斷更新對管理與使用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重點需著力提高農機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提升農機信息化服務能力,強化建設農機培訓設施及載體等。
作者信息:局長,余姚市農業機械化管理局,315400,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