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法蘭克福匯報》2月27日文章,原題:中國在印度扮演發展援助者角色 印度的基礎設施處于災難性狀態中。如今,中國愿向其提供巨額發展援助。這兩個國家看似并非那么以對方為敵。 印度可以在它并不喜愛的鄰居幫助下,解決迫切的基礎設施問題,比如公路、橋梁、發電站或者港口的建設。而對中國來說,這種接近將是一次大飛躍:當日本在2000年到2013年在印度次大陸投入150億美元時,中國在那里的出手僅有3.13億。 來自北京的代表團已向新德里提交3000億美元投資印度基礎建設的計劃,這將是印度至2017年所需基礎建設資金的30%。中國的報價已遠超過日本在印度的投資,包括“德里—孟買工業走廊”及新德里地鐵等項目。 下周,新德里的內閣部長們將研究北京感興趣的投資領域,包括鐵路線和火車、公路、隧道、污水處理、港口、電信、核能和太陽能發電廠。其他還包括中國人在印度北方邦、哈里亞納邦等地建立工業和農業園區。印億萬富翁阿尼爾·安巴尼旗下的信實電信,曾從中國幾家銀行借貸11.8億美元。 但所有重大項目都會遇到強大阻力。印度人拒絕了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中興和華為。孟買和喀拉拉邦港口的建設,也是出于政治原因,不肯給中國競標者。 盡管中印已達成協議在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1000億,但目前完全贊成的恐怕只有中國人。大多數印度人認為中國是個強大競爭對手。兩國還在爭奪邊境和水源,印度人還擔心北京在緬甸、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的港口建設是為包圍印度。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仍希望幫助印度人解決困難。據麥肯錫估測,中國每年平均在道路建設上的投入達到GDP的8.5%,而印度只有3.9%。▲(作者克利斯朵夫·海恩等,青木譯)
環球時報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