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孫秀萍日本是個多災的國家,大地震及核泄漏的殘局尚未收拾好,最近的幾場大雪又讓日本陷入飛機停飛、高速路被封閉、交通大規(guī)模癱瘓之中。但經歷第一場雪災短暫的混亂后,東京市政府和民間機構及數百萬民眾,迅速一致地作出改變,特別對第一場雪帶來的混亂進行了反省,井井有條地度過了第二場大雪,這樣快速的反省和改變讓《環(huán)球時報》記者感慨不已。 2月14日,東京下起立春后的第二場大雪。當天《環(huán)球時報》記者正好乘坐電車前往松下公司采訪,途中手機便接到該公司職員的電子郵件,詢問大雪可能阻礙交通是否能夠前來?同時強調如果能來也不要著急,避免摔倒等,這讓記者很受感動。由于大雪,電車比預定時間晚了30分鐘,車站的職員反復通過廣播表示道歉,并通過電子顯示板和播音隨時告知電車預定進站時間,讓顧客可以安心等待,因此盡管電車晚點,大家依然井然有序。 實際上,因為第一場大雪的教訓,日本氣象廳發(fā)出大雪警報后,東京各大媒體就反復播放。幾乎所有電視臺在播報大雪預警的同時,都警告當天交通可能出現混亂,要做好準備。許多媒體提前提醒民眾,下雪后膠皮靴子、除雪工具會出現供不應求現象,所以請大家盡早做好準備。很多公司也人性化地發(fā)出通知,讓員工提早下班回家。 采訪完回到家中,記者發(fā)現小區(qū)管理處已在小區(qū)門口放了很多掃把和鐵锨供居民掃雪使用,這些都是免費的。前些年,東京及其周邊地區(qū)每年下雪不多,有時一年只有一次,但小區(qū)管理處的掃雪工具卻是常備的。一旦下雪,各家各戶主動出來掃雪。因此下雪后沒多久,人行道上就被打掃一干二凈。這些事都沒有任何組織去呼吁,都是小區(qū)居民出于自愿。 今年東京的雪比往年頻繁,日本媒體對雪災也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意識。東京各大媒體在報道雪災同時請大量專家和學者談防雪災的對策。《日本經濟新聞》等大篇幅報道雪災使東京等地的交通問題凸顯,該報呼吁東京及全國各地,把雪災也當作重要災害對待,從根本上調整防災對策。 面對大雪造成的災害和不便,記者在東京很少聽到日本人抱怨的聲音,更多的是反省自己,如何才能避免上次雪災后混亂再次出現,更好防患于未然。而短短幾天,從個人到機構,它們都能及時有效將各種改進措施落在實處,真是殊為不易?!?/p>
環(huán)球時報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