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 德圖片說明:大嶼山郊野公園。凌 德攝為了發展經濟,香港特首梁振英今年年初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計劃把大嶼山及鄰近地區打造成“東大嶼都會”,令其成為一個新的核心商業區。由于這可能涉及一大片郊野公園的開發,因此在香港社會引起很大爭議。大嶼山位于香港西南面,是香港最大的島嶼,面積147平方公里,比香港島大84%。近年,大嶼山部分地區已逐漸發展成新巿鎮,但仍有超過一半面積被列為郊野公園。由于大嶼山郊野公園面積廣闊,加上生態資源豐富,許多香港人都喜歡假日去那里游覽、露營,沿途山巒起伏,景色優美,可令人忘卻城市生活的煩憂。像大嶼山這樣的郊野公園,在香港有很多,主要分布在市郊未開發地區。香港政府1976年制定《郊野公園條例》,并于同年劃定第一批3個郊野公園。目前香港已劃定24個郊野公園,總面積達43455公頃,約占香港四成的土地面積,每年吸引游客約1200萬人次。大嶼山發展咨詢委員會委員劉炳章稱,香港逾700萬人口大都聚在只占全港7%的已發展土地上,相對于郊野公園用地的四成比例,太不協調。“只要取出占全港總面積2%-3%的用地,便可讓近100萬市民改善居住環境,如此看來,郊野公園用地是否真的絲毫不能碰?香港實際上又需要多少郊野公園?這些都是大家該討論的問題”。但香港鄉郊基金主席林超英稱,郊野公園的構思來自港督麥理浩,當年香港平民沒有太多娛樂,港英政府遂建郊野公園,成為首個面向平民、全民共享概念的公共財產。他表示,內地都強調城鄉共生的概念,要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后花園”,“要有山有水”,很難理解為何香港要縮減自己的“后花園”。香港離島區區議員周浩鼎所服務地區恰好是大嶼山。他對《環球時報》稱,許多大嶼山居民向他反映,隨著港珠澳大橋即將落成,位于大嶼山的東涌將成為珠三角的心臟點,若能做好其他商業硬件配套,將可以解決該地區許多就業和居住問題。但同時,大嶼山居民也認為,大嶼山土地資源珍貴,不應輕易去開發郊野公園。周浩鼎稱,是否發展郊野公園,應該是港府最后考慮的一步。目前香港仍有不少荒廢土地,當局應優先發展這些地方,而不是率先向郊野公園“開刀”。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由于爭議太大,港府未來發展大嶼山時,很可能會先發展緊貼郊野公園的荒廢綠化地帶。▲
環球時報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