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保險市場居全球第二
中國農業保險市場正進入加速擴張階段。據財政部網站2014年7月2日消息,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的農業保險市場。
目前,中央財政保費補貼范圍已由最初試點的6省(區)擴大到全國,補貼品種由最初的5個種植業品種擴大至種植、養殖、林業3大類15個品種,基本覆蓋了主要的大宗農產品,各級財政合計保費補貼比例占75%~80%,較試點初期大幅提高。
數據顯示,2013年中央財政撥付保費補貼資金126.88億元,是2007年的6倍。同時,中央財政探索建立了多方參與、共擔風險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在農業風險防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保險學會副秘書長張領偉表示,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農業災害發生后,保險公司對其補償的比例最大,目前已接近60%。
在此前連續11年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對農業保險分別提出了針對性的發展意見,并為今天農業保險的發展水平打下了堅實基礎。2013年,中國農業保險實現了“四個突破”:主要農作物承保面積突破6 667萬公頃;保險金額突破1萬億元;參保農戶突破2億戶次;保險賠款突破200億元。水稻、玉米、小麥三大口糧作物的保險覆蓋率分別達64.9%、67.3%和61.8%。
張領偉認為,農業保險作為支農惠農的一種形式,能夠通過建立扎根基層、服務農村、貼近農民的保險服務模式,充分發揮保險機制在災后補償、恢復生產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對穩定農業大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多位業內人士也認為,中央對農業保險的重視在今年得到空前強化,這進一步引爆了農業保險市場。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提高中央、省級財政對主要糧食作物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逐步減少或取消產糧大縣縣級保費補貼,不斷提高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品種保險的覆蓋面和風險保障水平。
“增加對農業保險補貼,對國家來說可以將支出的補貼進行合理預算,更實惠,也更加可控。”張領偉認為,要重點推動保險業在農業保障、防災減災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應主要發展農業保險、縣域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等,并提高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對農業保險的補貼標準。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