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三策略』
農村實用人才是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者、示范者和推動者。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亟待搭建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平臺,盡快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各級各部門要健全工作機構,完善工作職責,確保農村人才工作有人過問、有人抓落實。要將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規劃之中,將實用人才培養列入鄉鎮村年度目標考核內容,統籌規劃,同步推進。要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建立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強化跟蹤管理與服務,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農村實用人才資源。
可以充分利用轄區教育培訓資源,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體系,實行多層次、全覆蓋、大規模的技能培訓。采取“請進來”和“送出去”的方式,邀請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教授對本地現有人才進行重點培訓,選派有基礎的實用技能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或農業經濟發達地區實施培訓學習。充分發揮農業專家、科技人才的技術優勢,建立“一對一、傳幫帶”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激勵機制,引導城市專業技術人員向農村流動。鼓勵涉農企業加大本地“土專家”、“田秀才”培養力度,盡快催生一批新生農村實用人才。
要建立農村實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逐步規范實用人才的成長和發展,使“土專家”、“田秀才”有名有分。設立實用人才獎勵基金,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各類實用人才進行重獎。建立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檔案,在推薦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候選人時,優先考慮優秀農村實用人才。開展評先選優活動,放大典型的示范輻射帶動效應。同時,還要制定農村實用人才優惠政策,為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開辟“綠色通道”,在信息、技術、資金、審批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出臺優惠政策,鼓勵農村實用人才參與農業項目開發,創辦農業科技企業和農業龍頭企業。
曾子芳 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黎塘郵政支局 5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