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林潔
“奶瓶2個、奶嘴5個、和尚服3套、尿褲3條……”這是目前廣泛流傳的一張新生兒必備物品清單。這份清單共分床上用品、洗護用品、衛生用品、服裝等6類38項。而這僅僅是開始,隨著小孩不斷成長,還需要更多的玩具、生活和學習用品。家長購買這些嬰童用品時,可能會面臨很多的疑問,嬰童服裝A類和B類有什么區別?玩具是不是一定要有3C標志?這些商品包裝上看似普通的字母或者符號背后,可能涉及很多個標準,而這些標準執行到位與否,與每一個孩子安全成長和家庭幸福密切相關。

目前,我國每年有2000多萬新生兒出生,0至3歲的嬰童人群達到6000多萬。國家統計局預測,自2005年開始到2020年,我國將迎來第4次人口出生高峰,會在2016年達到最高的出生率,并于2028年出現人口峰值。中國嬰童產業研究中心早些時候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0至12歲的嬰童市場總規模約為1.15萬億元,加上嬰童市場在近年來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長,到2015年,中國嬰童市場將達到2萬億元規模。
就是在這樣一片“希望的田野”,問題卻不少。近些年,嬰童產品因不符合相關標準或根本就沒有標準導致嬰童意外傷害的事件屢屢發生。小型果凍導致兒童窒息死亡;孩子被玩具上的利口割傷皮膚、尖角扎傷眼睛;玩具上的小零件脫落被兒童誤食引起窒息;推車上的折疊裝置失靈夾傷孩子;衣服甲醛含量超標引起嬰幼兒皮膚過敏。這些涉及嬰童消費市場的產品安全事件突顯了嬰童消費品在生產工藝、產品標準、市場監管以及消費者的安全消費理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
從2012年11月開始,國家質檢總局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兒童用品質量安全專項監督檢查行動,對童裝、童鞋、童車、玩具和紙尿褲等5類兒童用品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從公布的檢驗結果來看,抽查的663家生產企業生產的674批次產品中,有72批次產品不合格,產品抽樣合格率為89.3%,其中童車產品合格率較低只有80.8%。主要質量問題集中在兒童自行車的閘把強度,兒童三輪車的機械強度,兒童推車的動態耐久性試驗,嬰兒學步車的動態強度,電動童車的制動性。此次抽查童鞋產品的合格率是84.9%,另外在抽查到的210個批次童裝中有20個批次的產品質量不合格,主要質量問題是纖維成份實測與明示名稱不相符,PH值超出標準允許范圍。
現在的嬰童用品,樣式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齊全,但它們的質量是不是合格,用起來是不是安全呢?兒童安全,重在預防,標準則是保障嬰童用品質量的技術支撐。目前,我國已有嬰童用品相關國家標準40項,其中強制性標準17項,推薦性標準23項。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嬰童用品種類繁雜,用品涉及服飾、塑膠、輕工、電子、醫療器械、鋼材、紙品等數十個行業,其中真正有嬰童標準的產品只是一部分。記者調查也發現,在兒童安全領域,標準缺失的情況并不少見。
2013年5月中旬,加拿大衛生部宣布對兩款兒童餐具實施自愿性召回,召回原因為該餐具有部分易脫落,兒童誤食有窒息危險。我們市場上在售的嬰童餐具情況又如何呢?
記者走訪城區多個母嬰用品店、超市看到,市面上在售的兒童餐具種類繁多。碗、筷子、調羹、杯子等都有各種各樣的款式,造型可愛,但價格卻高低不一。其中,兒童碗的價格就從幾元至幾十元不等。
在某超市,基本上所有餐具產品上都沒有“兒童專用”標志。有的兒童碗只在標簽上品名標有“童碗”的字樣。對此,銷售員表示,兒童餐具一般都是專門為兒童設計的造型,選用的材料也更好。但是對于嬰童餐具具體有什么不一樣,銷售人員表示并不知情,“兒童餐具就是型號更小一點吧?!?/p>
調查相關資料會發現,現已有若干關于餐具的標準,如《DB44/T927-2011熱塑性塑料餐具》、《DB13/T1584-2012陶制餐具》、《不銹鋼食具容器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等,可是兒童餐具并沒獲得各類標準、方法的“特殊關照”,記者尚未查閱到專門針對兒童餐具的質量標準。
除了沒有標準的問題,因為有的標準非強制執行,也讓生產企業在生產嬰童用品時,隨意性大,有空子可鉆。以兒童皮鞋為例,目前市面上的兒童鞋類產品五花八門。不同企業產品外包裝上明示的標準不一樣,有些產品標識的是兒童皮鞋行業標準,有些產品標識的則是皮鞋行業標準。這些鞋子也沒有注明童鞋材質等必要信息。
魯茨優品是一家鞋類貿易公司,即將推出兒童系列真皮童鞋。公司產品經理朱峻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的兒童真皮皮鞋執行的是GB20400-2006《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質限量》國家標準,這是強制執行的國標。主要參照的是該標準中,關于A類為嬰幼兒產品(24月以下幼兒)的規定,即偶氮含量都必須小于30ppm,以及游離甲醛限量為20ppm?!芭嫉陀坞x甲醛被證明對人體有害,出于對嬰幼兒的保護,實施了更為嚴格的標準?!彼f。
有業內人士透露,由于我國童鞋標準的不完善,并且與童鞋發展速度相比較為滯后,在2008年之前,國內童鞋與成人鞋采用同一標準。2008年行業標準QB/T 2880-2007《兒童皮鞋》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無專門童鞋標準可依的局面。首次將有害物質限量指標引入到該兒童鞋類標準,但此標準只為行業的推薦性標準。因此企業可以自由選擇按照哪一個標準生產兒童皮鞋,監督抽查時只能按照企業明示的標準項目進行檢測。
對于這些看不見的隱患,消費者更加無從知曉。“我們向能夠嚴格實施我們的質量控制標準的制造企業定制產品。目前消費者對兒童皮鞋產品的化學隱患關注還不夠,這需要時間。”朱峻峰說。

標準是衡量企業生產的產品是否過關的硬指標。有質監、工商部門工作人員表示,除了嬰童餐具、兒童皮鞋,目前市場上很多用品國家標準里沒有制定嬰幼兒標準,所以他們對嬰幼兒用品的檢測只能參照這類產品的強制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只要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產品就可以在市場上銷售,至于是否可以打上嬰幼兒專用的標簽,工商部門也沒有評判依據。
長期以來,一些兒童用品標準混亂、標識不清,在流通和消費過程中出現諸多安全隱患。占據兒童用品大半份額的中低市場成為不達標產品的“重災區”,而這里恰恰是監管盲區。同時,由于缺少對兒童安全的責任和意識,生產企業鉆空子,蒙混過關以減少成本和損失,甚至逃避責任;銷售商家把關不嚴,對兒童用品新國標置若罔聞,這些都導致市場混亂。
在長沙某地下批發市場,這里很多玩具都沒有標明廠址、廠名以及適合年齡段等基本信息。多位攤主說,很少有人來檢查。
在某服裝市場,標注舊國標甚至無任何標志的“三無”嬰幼兒服裝觸目可及:這些嬰童服飾上標準、成分等信息全無;吊牌上的原“B類”標志被寫有“A類”的貼紙覆蓋;銷售人員稱“只分大小號,不分AB類。而B類服裝的甲醛含量限值是A類的3倍多。
專業人士告訴記者,GB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明確要求,所有3歲以內嬰幼兒服裝必須滿足最高安全級別A類,且須在標簽上標明。
在某品牌服裝專賣店嬰童展區,記者看到,這里的嬰童服裝分為“kids”和“baby”,隨機查看“baby”區的服裝,這些衣物一般配有獨立包裝,吊牌上明確標注安全技術類別為“A類” ,嬰幼兒用品“GB18401-2010”等,包裝上還加印有“為了防止甲醛的侵入,保護幼兒的肌膚,請不要把商品從袋中取出”的警示標語。
讓人擔憂的并不只有兒童服裝,也并非只是標志不全,兒童用品質量的“硬傷”帶給孩子的威脅更大。國家質檢總局最新的抽檢報告顯示,13%的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產品、16%的童鞋、近20%的童車以及7%的兒童玩具均不合格。有些童車、玩具有銳利尖端或危險夾縫;個別批次童鞋甲醛超標四五倍。
有專家提醒,國家相關部門已對童車、電動玩具、塑膠玩具、金屬玩具、彈射玩具、玩具娃娃6類玩具實施“3C”強制性產品認證,無“3C”認證的玩具應拒絕購買。
家長安全意識缺乏給不達標產品以可乘之機。許多家長對國標根本不關注,買東西更多地是關注價格。“我們買玩具,不知道要看什么標志?!遍L沙市民韋女士說,“只要孩子自己喜歡、價格合適就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