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鐘金花 通訊員 張小軍
有人形象地比喻,五一商圈是長沙的“購物中心”,芙蓉中路金融街則是“財務室”,而長沙的“客廳”,就在地處雨花區、芙蓉區、天心區三大行政區交會處,北接五一商圈CBD、東臨東塘商圈的侯家塘。作為“長沙客廳”, 侯家塘致力打造一個“財富侯家塘”、“幸福侯家塘”,而創造財富、安享幸福的前提無疑是安全。
從長沙城區地圖上看,芙蓉路、韶山路、勞動路、人民路、梓園路、城南中路等6條城區財富路,寫成了一個金色的“田”字,這就是侯家塘。路網暢達帶來的區位優勢,滋養了這里的樓宇經濟和餐飲、酒店、休閑等服務業。這個面積僅1.78平方公里的城區內街,成就了以有限土地資源獲得最大效益的“以小博大”神話。彈丸之地,聚集了40多座高聳入云的商務樓宇,其中稅收超500萬元的就有好幾座,佳天國際、云海大廈等更是以吸引大公司總部入駐而出名;長沙傳統商業巨頭通程集團總部、金色家族、平和堂、世界家具品牌巨頭美克美家等名店扎堆于此。
“梧桐引來金鳳凰”,“長沙客廳”如何讓這些“金鳳凰”流連忘返?打造“安全感”、“幸福感”無疑是關鍵。
作為內城區,侯家塘雖然沒有高危行業,但是由于人流密集,門店眾多,安全監管的壓力并不小。用街道安監站站長趙延桂的話來講,在這里,安全生產的概念是廣義的,與安全有關的事項是零零碎碎的,“小到哪里掉塊瓷磚,家里起火,都是屬于安全的范疇”。正因如此,在侯家塘街道,安全監管的觸角無處不在,延伸到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街道各社區成立了由社區治安志愿者義務巡邏隊隊員組成的社區小喇叭宣傳隊。“每天早晚,這些小喇叭宣傳隊都會在居民小區集中地進行循環播報,并且不斷更新提醒內容,提醒居民關好門窗,注意防火防盜。”街道工作人員介紹。
一停數月、甚至幾年都不挪窩的“僵尸車”已成城市新公害,不僅影響市容、長期占據公共停車資源,而且有些車由于電路老化、油箱存有殘留汽油等,在夏季高溫情況下,極易發生自燃。8月20日,侯家塘街道聯合雨花區交警大隊對轄區內占道停放且無人管理的機動車進行了全面清理,5臺“僵尸車”全部統一拖離停放至指定停車場。
中元節臨近時,也正值高溫干燥少雨季節,是火災高發期,為了讓轄區居民平安度過節日和寄托哀思之情,街道及社區通過張貼和發放《文明祭祀倡議書》、小喇叭廣播、短信溫馨提示等宣傳方式,積極倡導居民文明祭祀、科學祭祀、安全祭祀。街道及各社區還成立了節日防火小分隊,每天堅持在社區樓棟、主要路口周圍進行巡查,積極勸導和制止居民違章用火、燒香紙蠟燭、燃放鞭炮等行為。貼心的服務,營造了安全和諧的氣氛,提升了侯家塘街道居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侯家塘街道重點隱患分布圖
遇到強降雨天氣,街道安監站聯合各社區對小林子沖棚戶區、省建六公司危房、龍豪科技倉庫、鴻園小區危墻等重點隱患部位進行仔細巡查;隨著冬季來臨,各種保溫取暖器熱銷,為了確保各取暖產品質量,保證廣大消費者能有個安全的取暖環境,街道安監站又聯合梓園工商所對冬季取暖用品市場開展整頓行動,要求各類取暖產品必須嚴格 “過關”才能進入市場。
“為了保安全,哪怕‘草木皆兵’也不過分!”街道辦事處主任張小軍說,“雖然近幾年轄區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為零,但并不是不存在不安全因素。所以我們不僅要在思想上重視,還要在日常監管上做好文章,把工作做前一點、做細一點。”
“空中天橋被拆除后,埋下的定時炸彈清走了,我們終于放心了!”家住圓珠筆廠的居民們如釋重負。12月3日,原長信大酒店大廈與圓珠筆廠廠房兩幢樓房二樓之間在沒有規劃部門審批手續和施工許可的情況下,懸空架起了一座鋼筋焊接的天橋,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接到舉報后,街道城管辦和安監站工作人員立即趕到現場,要求相關責任人在兩日內對違章天橋進行拆除。12月5日,工作人員復查時發現天橋暗地里還在繼續施工,于是依法對該私自搭建的天橋進行了強制拆除,解除了附近居民的心頭之患。
“安全隱患是安全生產最大的敵人,我們的態度是‘零容忍’,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最大限度地消除隱患!”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繼多次帶隊深入轄區龍豪科技有限公司合利華倉庫、東廣印刷廠、小林子沖棚戶區等13余處隱患重點部位進行“回頭查回頭看”行動,確保隱患排查整改不留死角、不留盲區,防止安全隱患“回潮”。
東廣印刷廠和順長印務有限公司是生產、倉儲、生活“三合一”,后者還屬于無證經營,龍豪科技有限公司合利華倉庫內大量使用易燃建筑材料,部分房頂使用易燃采光瓦,庫內照明使用非防爆燈,亂拉電線,三處都是消防安全重大隱患區域。在所轄社區與街道安監站多次上門督促整改仍未落實到位的情況下,街道對其實施了查封,三家單位暫停了經營生涯。
小林子沖棚戶區面積為3416平方米,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100多人。棚戶區內部分房屋缺損嚴重,經鑒定均為危房;部分房屋由木板、油毛氈等易燃物品搭建,且居民消防意識非常淡薄,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街道先是對棚戶區道路和下水管道進行了改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隱患險情;又聘請專業電工對棚戶區每間房屋,每一條用電線路進行檢查,向每戶房東詳細介紹用電線路整改要求和具體辦法;張貼棚戶區疏散圖,清理、疏通棚戶區內通道,在公共通道上安裝應急照明燈,為每戶配發、更新了滅火器等消防設施。
為了有效治理隱患,侯家塘街道推出安全隱患動態監控管理制度,制作了街道重點隱患分布地圖,標注了各隱患所處的具體位置和所屬社區,實現了對重點隱患的精準定位。并將排查出的安全隱患按“綠、黃、紅”三色進行等級分類,對“綠色”隱患,力求在街道層面整改到位;對“黃色”隱患,協調街道科、所、隊組織聯合執法整改到位;“紅色”隱患則報請區政府,以強有力的手段督促整改到位。
“火災發生時是先滅火還是先逃生?”“如何發出求救信號?”“常備的救生工具有哪些?”……7月20日,侯家塘街道為轄區內140余名環衛工人送去了一份“消防大餐”,讓他們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消防自救知識的震撼力。
8月15日下午,街道又從貼近印刷廠和廢品站工作實際出發,以一線工人的實際需要為基礎,為他們“量身定制”了一堂消防安全培訓課,讓他們全面接受了一次消防安全知識的“洗禮”。

街道組織的消防安全專題講座
“小課堂,大智慧”。近年來,侯家塘街道結合轄區企業、樓宇實際,以街道“尚學堂”、社區市民學校為平臺,將安全課堂送進了轄區企業、大廈樓宇及居民庭院。通過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有效地提高了轄區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及廣大居民群眾的安全意識和逃生自救能力。小小課堂承載了街道、社區對轄區居民群眾安全負責的“大安全”夢想。
“街道人員力量與實際工作需求有差距,提高整個轄區居民的安全意識,是根本性的舉措。只有大家在安全方面做到‘自給自足’,才能使安全‘小獨奏’轉向全民‘大合唱’,最終實現個人‘小安全’到全民‘大平安’的轉變。”街道辦事處主任張小軍說。
“蝴蝶效應”給了侯家塘街道一個啟示:一個小小的宣傳或措施,如果能予以放大,廣而推行,那么安全宣傳工作亦能乘風破浪。于是,街道通過開展一系列安全宣教“微”舉措,探索構建轄區安全“大格局”,取得了好效果。
街道以韶山路社區為示范,在社區陣地入口處設置了“消防體驗角”,以身臨其境的方式讓轄區居民廣泛參與到消防器材的真實體驗,小至幼兒園的孩童,大到銀發蒼蒼的老者都有機會與滅火器、防毒面具等“親密接觸”,并現場開展“手把手”式教學。同時,在轄區新時空大酒店一樓大廳還設置了“安全知識角”,將街道印制的《客廳導報-消防專刊》、《安全知與行》等宣傳手冊、畫冊放置到酒店的書報夾上,以供來往的客人隨時參閱,潛移默化中接受安全知識的洗禮。可謂是“小角落”里“大學問”。
侯家塘社區主任告訴記者,通過循環宣傳,她感到自己社區居民的安全意識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有次火情,還沒等報119,居民自己就成功處置了”。
“安全工作,抓和不抓效果絕對不一樣。抓了的話可能短期內看不到成效,不過時間一長,效果自然就顯現出來了。”張小軍總結道。
◎責任編輯/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