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 / 本刊記者 鐘金花

近年來,我國食品工業發展迅速,生產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數量逐漸增加。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食品生產企業40多萬家,從業人員700余萬人。同時,食品生產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任務也越來越重,較大生產安全事故甚至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如去年的吉林省長春市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6·3”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
為了加強食品生產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國家安監總局日前公布了《食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總局令第66號)(以下簡稱《暫行規定》),自3月1日起施行。《暫行規定》共6章30條,重點對安全生產的基本要求、作業過程的安全管理、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細化、量化,明確了食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應當遵循的基本要求及應當符合的基本條件。
考慮到部分地區安監部門不承擔食品生產企業的安全監管工作,《暫行規定》第三條第二款明確指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根據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按照屬地監管、分級負責的原則,對本行政區域內食品生產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另外,食品生產企業的安全生產涉及方方面面,監管主體也不只安監部門一家,依照有關法規對部門職責的分工,《暫行規定》第三條第三款規定:“食品生產企業的工程建設安全、消防安全和特種設備安全,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關部門負責專項監督管理。”
同時,《暫行規定》第四條指出:“食品生產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其主要負責人對本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負責人和其他負責人對其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集團公司對其所屬或者控股的食品生產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負主管責任。”
《暫行規定》第二章對食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的基本要求有比較詳細的規定。
強化企業安全管理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配備。《暫行規定》第六條要求:“從業人員超過300人的食品生產企業,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3名以上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并至少配備1名注冊安全工程師。”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食品生產企業,“應當配備注冊安全工程師、專職或者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委托安全生產中介機構提供安全生產服務”。并要求充分發揮企業安全管理機構的作用,“食品生產企業應當支持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履行管理職責,并保證其開展工作所必須的條件”。
突出預防為主,加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力度。《暫行規定》第十二條規定:“食品生產企業應當按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確事故隱患治理的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及時發現并消除事故隱患。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應當如實記錄在案,向從業人員通報,并按規定報告所在地負責食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監管的部門。”第十五條第二款還明確,當從業人員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場所,企業不得因此降低其工資、福利待遇或者解除勞動合同。
加強作業場所的安全管理。食品生產企業涉及的生產工藝環節較多,不同的工藝及場所安全管理的要求也不盡相同。為此,《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對生產設施設備,用電設備設施和場所,涉及烘制、油炸等高溫的設施設備和崗位,涉及淀粉等可燃性粉塵爆炸危險的場所、設施設備,重點防火防爆部位,制冷車間等6個方面的安全管理進行了明確。
強化安全生產過程控制。對涉及生產、儲存和使用危險化學品的食品生產企業,《暫行規定》第十七條要求,根據危險化學品的種類和危險特性,在生產、儲存和使用場所設置相應的安全設施設備,并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保證其正常運行。此外,食品生產企業的中間產品為危險化學品的,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取得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證。第十八條要求企業定期組織安全檢查,并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
強化危險作業的現場管理。《暫行規定》第二十一條規定:“食品生產企業進行高處作業、吊裝作業、臨近高壓輸電線路作業、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以及在污水池等有限空間內作業的,應當實行作業審批制度,安排專門人員負責現場安全管理,落實現場安全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