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鐘金花

花炮行業是我國的傳統產業,具有三個典型特征:傳統文化娛樂產品、勞動密集型產業、高危險性產業。多年以來,因安全與環保兩方面的問題,花炮行業飽受爭議。
這幾年,花炮行業的是是非非尤其多。
央視新址大火、河南連霍高速義昌大橋坍塌、杭州焰火燃放事故等幾大在國人心中留下極深印象的事件里,總是少不了煙花的身影。再加上時有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使得花炮漸漸為公眾所詬病。而自去年起頻頻來襲的“霧霾”更是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禁”與“限”的爭議持續發酵,花炮行業似乎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跟花炮產業離得較遠的普通人,感受到的可能只是發現燃放花炮的越來越少了。對業內人士而言,感觸便深刻多了——花炮行業近兩年幾乎沒有什么利好消息。中央的八項規定和“反四風”建設極大地打壓了花炮生存的空間;因環保問題,一批城市“限改禁”的呼聲再起,甚至已有城市先行,宣布了花炮“禁令”;國家產業政策偏緊,要求大力壓縮生產企業數量,監管部門從生產、運輸到銷售環節管理更加嚴格……
于是,一個觀點席卷而來:花炮行業已經進入“寒冬”。
然而,花炮是否真的“罪不可赦”?
對于主產區來說,花炮對當地的經濟貢獻率不容小覷。
以瀏陽為例。這個全球最大的煙花爆竹生產貿易基地,如今共有煙花爆竹生產企業954家,其產能占全國總量的70%,出口占全國的60%,內銷占全國的50%。千百年的發展,從紙張到藥物,從材料到成品,從生產到燃放,瀏陽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煙花爆竹產業集群,從業人員隊伍(含配套服務行業)已經超過40萬,去年實現年產值190.9億元。
對于瀏陽而言,雖然如今花炮產業對于政府的財政收入已經遠不如過去那么舉足輕重了,但其對當地的經濟貢獻率仍然超過40%。
在瀏陽一些政府人士看來,瀏陽能從貧困縣到百強縣,花炮無疑是功臣,“解決了老百姓吃飯的問題,讓大家能夠安居樂業”。據統計,花炮及其相關產業每年為瀏陽農民帶來的務工收入大約80億元。
“這是一個藏富于民的產業”,從政府部門到企業,花炮人總是會帶著幾分自豪地強調。而到過瀏陽的人也總是會感嘆這么一句:這里豪車如云。
2013年,瀏陽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1035元,位列湖南第二。“瀏陽在湖南算不上最富,但瀏陽農民的收入絕對是排在全省前列,這在很大程度上就與花炮產業有關。”一名政府人士表示。
瀏陽市牛石出口禮花廠董事長何定武說:“其實瀏陽的花炮老板并不像外界以為的那么有錢,做花炮真正惠及的是這里的老百姓。”
還有一點讓瀏陽人特別驕傲的是,在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問題困擾著全國很多地方的時候,他們從沒有這方面的煩惱——“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吃飯問題,犯不著到外面去打工”。 對于瀏陽的老百姓來說,制作和販賣花炮為生,就像耕種一樣自然。能留在老人身邊盡孝,能陪伴孩子成長,這也是瀏陽人顯得特別富足的重要原因。
不僅瀏陽,凡是依賴花炮經濟的地方情況亦是如此。據了解,醴陵市現有花炮企業434家,2013年實現年產值80億元。花炮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之一,為該市經濟社會的發展、解決勞動就業和增加群眾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地,花炮產業集群從業人員有近20萬人。
不過,在花炮產業為主產地帶來經濟騰飛的同時,亦為人所詬病。其問題的根源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安全與環保。
花炮雖美,卻有著先天的缺陷——其本質是火工產品,雖然它已經從火藥上升到了火藥的文化,火藥的藝術。而且這個行業雖然有悠久的歷史,但由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向工廠化模式轉變經歷了1300多年,現如今還不能完全實現機械化生產。既然是火工產品,還大多靠手工操作,那么在生產加工的過程中必然會面臨危險。至于儲存、運輸、燃放方面的危險性亦是同理。事實上,從生產到儲存,從運輸到燃放,與花炮相關的安全事故從未斷過。因此,花炮經濟才被稱為“火藥桶經濟”,以喻示行業的高危特性。
要安全,還是要效益,一度是全國很多花炮生產地痛苦的選擇。2001年是花炮史上的多事之秋,許多花炮生產地就是在那一年因發生重大事故而默默退出這個舞臺。現在,仍然有不少省市面臨著關閉退出的難題。而在堅持下來的傳統主產區,安全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政府和行業。雖然因煙花爆竹生產事故死亡的人數已經大幅下降,行業安全程度大大提高,但問題仍然不少。
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分布散、區域集中度低。湖南現有的2340家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分布在13個市州的70幾個縣市,既不利于煙花爆竹原輔材料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難以形成產業集群效應,也加大了高危行業的安全監管難度。在煙花爆竹的傳統產區,非法生產仍不同程度存在,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煙花爆竹企業從家庭作坊規范而來,其生產工藝的簡單和原材料的易得是煙花爆竹非法生產存在的客觀原因。在江西、云南、廣西、重慶、陜西等主產省市,行業存在的問題基本相似。

瀏陽市大瑤鎮在花炮經濟支撐下,建設如火如荼,面貌日新月異

目前,瀏陽大多數花炮企業已實現不同程度的機械化生產
“部分企業的主體責任不落實,安全隱患嚴重。”湖南省安監局煙花爆竹安全監管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違規違章行為習以為常,企業沒有真正認識到這其中的嚴重危害;人員素質低,工庫房簡陋,防護屏障、防火隔離帶、防靜電、防雷等安全設施不達標;企業老板、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差,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機構徒有虛名等等,都是影響煙花爆竹安全生產的主要因素。”
近兩年,隨著環保問題日益突出,公眾環保意識逐漸提高,花炮更是因此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2013年,“霧霾”成為了年度關鍵詞,它引發了人們對城市環境和大氣污染的共同關注,也讓花炮燃放這個老話題在春節有了新的含義。輿論幾乎一邊倒地把花炮燃放看做導致PM2.5值飆升的“元兇”,讓花炮行業“很受傷”。
對于行內人士來說,雖然認為花炮行業是在替其他行業“背黑鍋”,覺得“委屈”,但也無法完全硬氣起來。不少花炮企業的老板以及行業主管部門人士在接受采訪時都強調花炮對環境的影響十分微弱,卻不得不承認,“不能說花炮燃放沒有污染,畢竟還是產生了煙霧,有殘渣落地”。
在功與過、是與非面前,引發了花炮行業的自省:難道花炮的形象不可以改變嗎?
多年來,從政府到企業,花炮行業從未停止過努力,以求突破安全與環保的瓶頸。在這過程中,行業面貌改變不小。
整體來看,全國煙花爆竹行業發生了兩次較大的轉變:2004年至2007年,通過實施安全許可制度,全國取締關閉了數萬個家庭作坊式煙花爆竹生產廠點,到2007年底有生產企業7000多家,初步實現了煙花爆竹生產工廠化;2008年至2013年,通過安全許可換證、整頓提升和專項治理,全國累計又整合關閉4000多家生產企業,企業工廠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機械化生產取得較大進展,安全標準化創建穩步推進,科技化、集約化態勢初步顯現,各類煙花爆竹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行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湖南作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煙花爆竹生產基地,其安全監管的壓力可想而知。為了確保行業安全、健康、有序發展,從深入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到強化責任落實,推動隱患排查治理;從緊盯特殊時段,抓好煙花爆竹安全監管工作,到突出重點,加強煙花爆竹運輸安全管理;從群策群力,推動企業整頓關閉和產業轉型升級,到抓本質安全,推進煙花爆竹機械化和藥物改良……省安監局在煙花爆竹行業整頓提升、機械化生產、產品結構調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近年來,我們針對煙花爆竹安全生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重點是提高煙花爆竹本質安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淘汰過剩產能,實現安全健康發展。”省安監局煙花爆竹安全監管處工作人員介紹。在省安監局的督促指導下,一些花炮主產縣市區大力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不斷加強企業安全管理,不斷提高本質安全水平。
隨著煙火藥自動混藥機、禮花彈敷球機、引火線自動化生產成套設備、空氣源煙火藥熱泵干燥設備、煙花爆竹自動化卷筒成套設備、組合煙花機械化生產線等機械設備的研發成功及投入應用,一些關鍵涉藥工序實現了人藥分離,行業安全水平大大提升。如今,瀏陽、醴陵、宜章等主產縣的許多花炮企業已實現不同程度的機械化生產。
今年,省安監局繼續強力推進煙花爆竹機械化工作。“一是繼續強制推廣應用爆竹自動裝藥機,自2014年起,爆竹生產全部采用自動裝藥機和空筒插引,淘汰手工插引、帶藥插引和手工混藥、裝藥工藝;二是積極推廣應用成熟的煙花生產機械;三是積極推動煙花爆竹機械研發和技術升級。”該名工作人員介紹。
接下來,我省將繼續在“加快推進落后煙花爆竹企業的關閉退出,嚴格煙花爆竹企業安全準入,提升煙花爆竹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加快煙花爆竹產品調整升級,切實加強煙花爆竹安全監管工作,規范煙花爆竹生產經營秩序”六個方面做文章,大力推進煙花爆竹安全治本攻堅,建立健全煙花爆竹安全長效機制。
針對環保問題,省安監局也十分重視煙花藥物性能改良工作,“支持低感度、低爆能等安全型煙花藥劑研發應用,加大無硫、微煙等安全環保型藥物的推廣應用力度,在研制成功無硫煙花發射藥的基礎上,完成煙花開包藥的研發”。各主產縣市區也圍繞“科技、綠色、低碳”的目標,鼓勵企業進行微煙、無煙、低噪、少塵產品的研發,淘汰煙霧大、粉塵多的產品。在瀏陽,如今幾乎家家花炮企業都已參與研發環保產品。
“研制環保型煙花是公司目前的攻關目標,以力求最大限度減少煙霧量和毒害,生產真正安全環保煙花。同時,集團的技術部也在不斷開發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瀏陽金生花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長江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作為行業龍頭老大的湖南,正通過不斷創新,點滴塑造現代花炮行業的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