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慧 葉小麗
[摘要] 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孕產婦的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剖宮產率及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 觀察組孕產婦的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剖宮產率及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和降低剖宮產率,并降低對母嬰健康的危害。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綜合護理干預;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a)-0130-02
妊娠期糖尿病是臨床上一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1],是指在妊娠前無糖代謝和糖耐量異常,但在妊娠期出現或發現的糖尿病。隨著近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隨之升高,有文獻表明,其發病率已從1%~5%上升為1.7%~16.7%[2]。妊娠期糖尿病屬于高危妊娠,如不及時控制,將會造成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高膽紅素血癥、羊水過多、胎兒窘迫、巨大兒、先天畸形等嚴重母嬰并發癥的發生[3],嚴重危害母嬰健康。有文獻指出,孕產婦的血糖水平與母嬰并發癥及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4],因此有效地控制孕產婦妊娠期間的血糖對于母嬰健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5]。本院對收治的9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實施不同護理干預,以探討其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6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6例,均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6],并經產前檢查確診,排除孕前糖尿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及伴有感染類疾病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年齡21~36歲,平均(28.1±3.4)歲;初產婦34例,經產婦14例;孕24~37周,平均(32.7±3.5)周。對照組:年齡22~37歲,平均(28.3±3.6)歲;初產婦35例,經產婦13例;孕25~38周,平均(33.1±3.6)周。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和護理,包括調整飲食、胰島素治療和基礎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入院后,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使患者認識、了解該疾病和明確其對母嬰的影響及危害,幫助患者正確看待妊娠期糖尿病并提高重視程度,告知患者控制好血糖可有效避免母嬰的影響及危害,使患者認識到控制血糖十分必要,使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②心理護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屬于高危產婦,故其心理壓力大,易產生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心理,不利于治療和護理,因此護理人員應當以熱情、親切的態度,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況而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消除其各種心理障礙,并例舉多個成功治療案例,以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③飲食護理:合理飲食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能將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7],正確的飲食結構應為既要確保孕婦與胎兒的營養必需,又不可造成孕婦攝入過多糖分,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孕婦體質量、運動強度和病情等進行合理、科學的飲食安排,保證孕婦每天能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盡量低脂肪、低鹽飲食,鼓勵孕婦少食多餐,分5~6次/d進食,多食水果、蔬菜和雜糧等易消化食物,少食動物性食品,禁止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④運動指導:適當運動能延緩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因此醫務人員應根據孕婦具體情況,制訂并指導孕婦開展合理有效的有氧運動,如孕婦體操、啞鈴操、散步、中速步行、孕婦瑜珈等,囑咐其避免空腹和劇烈運動,一般于餐后30~60 min進行運動,15~30 min/次,1~2次/d為宜,孕婦在運動時需要有護理人員或家屬陪伴;⑤預防感染:應加強孕婦衛生宣教,幫助和指導其建立正確的生活衛生習慣,保持腹部及會陰部清潔,保證室內環境舒適、清潔和保證空氣流通,預防感染的發生;⑥控制血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各種不良并發癥的發生與血糖控制情況密切相關,因此護理人員應認真做好血糖監測工作,主要監測孕婦三餐前30 min、三餐后2 h及晚上臨睡前的血糖水平,如有異常出現則需及時進行調整,將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并教會孕婦自我檢測血糖的方法,以便及時了解血糖變化。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孕產婦及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及剖宮產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孕產婦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及剖宮產率的比較
觀察組孕產婦的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孕產婦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及剖宮產率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屬于高危妊娠,是臨床上一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與肥胖、遺傳、不良生活習慣等有關,對孕婦和嬰兒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孕產婦的血糖水平高低與母嬰并發癥及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因此血糖的控制決定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8-9]。顧曉紅[2]的研究顯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產下健康新生嬰兒的概率明顯較之正常孕婦低,尤以巨大兒、早產兒為甚,長期高血糖對妊娠期糖尿病母嬰危害巨大,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若要獲得良好的妊娠結局,對孕期血糖的控制是關鍵,而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是給予其綜合護理干預。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經治療和護理后母嬰均安全出院,觀察組孕產婦及圍產兒的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及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與顧曉紅[2]的研究結果相近,說明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母嬰的妊娠結局,可能由于綜合護理干預能幫助孕婦提高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認識水平,幫助其建立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正確治療等健康行為,從而有效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和降低剖宮產率,并降低對母嬰健康的危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應貫穿于整個妊娠期,并有效結合產前檢查和產后護理,實現全程的無縫隙護理。
[參考文獻]
[1] 谷秀玲.妊娠期糖尿病產前護理策略及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11(10):59-60.
[2] 顧曉紅.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控制及新生兒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3,21(4):57-59.
[3] 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9-162.
[4] 管瑜,丁紅香,徐曉杰.POCT血糖儀測定末梢血糖在篩查妊娠糖尿病中的應用價值[J].吉林醫學,2012,33(10):2058-2059.
[5] 王韶紅.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母嬰的影響[J].中外健康文摘,2012,9(9):400-401.
[6] 吳連方.妊娠糖尿病的篩查與診斷[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5,4(8):462-463.
[7] 賈改英,王宏霞,王桂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5例護理探討[J].醫學信息,2013,26(3):371.
[8] 吳結英.護理干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5例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2,33(35):7826-7827.
[9] 吳倩,王有義,喬偉.新生兒窒息糖代謝紊亂的血糖監測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9(5):84-85.
(收稿日期:2013-08-30 本文編輯:李亞聰)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孕產婦的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剖宮產率及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 觀察組孕產婦的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剖宮產率及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和降低剖宮產率,并降低對母嬰健康的危害。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綜合護理干預;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a)-0130-02
妊娠期糖尿病是臨床上一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1],是指在妊娠前無糖代謝和糖耐量異常,但在妊娠期出現或發現的糖尿病。隨著近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隨之升高,有文獻表明,其發病率已從1%~5%上升為1.7%~16.7%[2]。妊娠期糖尿病屬于高危妊娠,如不及時控制,將會造成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高膽紅素血癥、羊水過多、胎兒窘迫、巨大兒、先天畸形等嚴重母嬰并發癥的發生[3],嚴重危害母嬰健康。有文獻指出,孕產婦的血糖水平與母嬰并發癥及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4],因此有效地控制孕產婦妊娠期間的血糖對于母嬰健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5]。本院對收治的9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實施不同護理干預,以探討其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6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6例,均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6],并經產前檢查確診,排除孕前糖尿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及伴有感染類疾病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年齡21~36歲,平均(28.1±3.4)歲;初產婦34例,經產婦14例;孕24~37周,平均(32.7±3.5)周。對照組:年齡22~37歲,平均(28.3±3.6)歲;初產婦35例,經產婦13例;孕25~38周,平均(33.1±3.6)周。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和護理,包括調整飲食、胰島素治療和基礎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入院后,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使患者認識、了解該疾病和明確其對母嬰的影響及危害,幫助患者正確看待妊娠期糖尿病并提高重視程度,告知患者控制好血糖可有效避免母嬰的影響及危害,使患者認識到控制血糖十分必要,使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②心理護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屬于高危產婦,故其心理壓力大,易產生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心理,不利于治療和護理,因此護理人員應當以熱情、親切的態度,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況而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消除其各種心理障礙,并例舉多個成功治療案例,以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③飲食護理:合理飲食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能將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7],正確的飲食結構應為既要確保孕婦與胎兒的營養必需,又不可造成孕婦攝入過多糖分,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孕婦體質量、運動強度和病情等進行合理、科學的飲食安排,保證孕婦每天能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盡量低脂肪、低鹽飲食,鼓勵孕婦少食多餐,分5~6次/d進食,多食水果、蔬菜和雜糧等易消化食物,少食動物性食品,禁止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④運動指導:適當運動能延緩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因此醫務人員應根據孕婦具體情況,制訂并指導孕婦開展合理有效的有氧運動,如孕婦體操、啞鈴操、散步、中速步行、孕婦瑜珈等,囑咐其避免空腹和劇烈運動,一般于餐后30~60 min進行運動,15~30 min/次,1~2次/d為宜,孕婦在運動時需要有護理人員或家屬陪伴;⑤預防感染:應加強孕婦衛生宣教,幫助和指導其建立正確的生活衛生習慣,保持腹部及會陰部清潔,保證室內環境舒適、清潔和保證空氣流通,預防感染的發生;⑥控制血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各種不良并發癥的發生與血糖控制情況密切相關,因此護理人員應認真做好血糖監測工作,主要監測孕婦三餐前30 min、三餐后2 h及晚上臨睡前的血糖水平,如有異常出現則需及時進行調整,將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并教會孕婦自我檢測血糖的方法,以便及時了解血糖變化。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孕產婦及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及剖宮產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孕產婦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及剖宮產率的比較
觀察組孕產婦的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孕產婦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及剖宮產率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屬于高危妊娠,是臨床上一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與肥胖、遺傳、不良生活習慣等有關,對孕婦和嬰兒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孕產婦的血糖水平高低與母嬰并發癥及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因此血糖的控制決定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8-9]。顧曉紅[2]的研究顯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產下健康新生嬰兒的概率明顯較之正常孕婦低,尤以巨大兒、早產兒為甚,長期高血糖對妊娠期糖尿病母嬰危害巨大,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若要獲得良好的妊娠結局,對孕期血糖的控制是關鍵,而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是給予其綜合護理干預。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經治療和護理后母嬰均安全出院,觀察組孕產婦及圍產兒的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及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與顧曉紅[2]的研究結果相近,說明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母嬰的妊娠結局,可能由于綜合護理干預能幫助孕婦提高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認識水平,幫助其建立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正確治療等健康行為,從而有效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和降低剖宮產率,并降低對母嬰健康的危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應貫穿于整個妊娠期,并有效結合產前檢查和產后護理,實現全程的無縫隙護理。
[參考文獻]
[1] 谷秀玲.妊娠期糖尿病產前護理策略及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11(10):59-60.
[2] 顧曉紅.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控制及新生兒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3,21(4):57-59.
[3] 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9-162.
[4] 管瑜,丁紅香,徐曉杰.POCT血糖儀測定末梢血糖在篩查妊娠糖尿病中的應用價值[J].吉林醫學,2012,33(10):2058-2059.
[5] 王韶紅.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母嬰的影響[J].中外健康文摘,2012,9(9):400-401.
[6] 吳連方.妊娠糖尿病的篩查與診斷[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5,4(8):462-463.
[7] 賈改英,王宏霞,王桂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5例護理探討[J].醫學信息,2013,26(3):371.
[8] 吳結英.護理干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5例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2,33(35):7826-7827.
[9] 吳倩,王有義,喬偉.新生兒窒息糖代謝紊亂的血糖監測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9(5):84-85.
(收稿日期:2013-08-30 本文編輯:李亞聰)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孕產婦的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剖宮產率及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 觀察組孕產婦的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剖宮產率及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和降低剖宮產率,并降低對母嬰健康的危害。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綜合護理干預;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a)-0130-02
妊娠期糖尿病是臨床上一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1],是指在妊娠前無糖代謝和糖耐量異常,但在妊娠期出現或發現的糖尿病。隨著近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隨之升高,有文獻表明,其發病率已從1%~5%上升為1.7%~16.7%[2]。妊娠期糖尿病屬于高危妊娠,如不及時控制,將會造成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高膽紅素血癥、羊水過多、胎兒窘迫、巨大兒、先天畸形等嚴重母嬰并發癥的發生[3],嚴重危害母嬰健康。有文獻指出,孕產婦的血糖水平與母嬰并發癥及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4],因此有效地控制孕產婦妊娠期間的血糖對于母嬰健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5]。本院對收治的9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實施不同護理干預,以探討其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6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6例,均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6],并經產前檢查確診,排除孕前糖尿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及伴有感染類疾病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年齡21~36歲,平均(28.1±3.4)歲;初產婦34例,經產婦14例;孕24~37周,平均(32.7±3.5)周。對照組:年齡22~37歲,平均(28.3±3.6)歲;初產婦35例,經產婦13例;孕25~38周,平均(33.1±3.6)周。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和護理,包括調整飲食、胰島素治療和基礎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入院后,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使患者認識、了解該疾病和明確其對母嬰的影響及危害,幫助患者正確看待妊娠期糖尿病并提高重視程度,告知患者控制好血糖可有效避免母嬰的影響及危害,使患者認識到控制血糖十分必要,使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②心理護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屬于高危產婦,故其心理壓力大,易產生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心理,不利于治療和護理,因此護理人員應當以熱情、親切的態度,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況而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消除其各種心理障礙,并例舉多個成功治療案例,以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③飲食護理:合理飲食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能將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7],正確的飲食結構應為既要確保孕婦與胎兒的營養必需,又不可造成孕婦攝入過多糖分,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孕婦體質量、運動強度和病情等進行合理、科學的飲食安排,保證孕婦每天能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盡量低脂肪、低鹽飲食,鼓勵孕婦少食多餐,分5~6次/d進食,多食水果、蔬菜和雜糧等易消化食物,少食動物性食品,禁止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④運動指導:適當運動能延緩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因此醫務人員應根據孕婦具體情況,制訂并指導孕婦開展合理有效的有氧運動,如孕婦體操、啞鈴操、散步、中速步行、孕婦瑜珈等,囑咐其避免空腹和劇烈運動,一般于餐后30~60 min進行運動,15~30 min/次,1~2次/d為宜,孕婦在運動時需要有護理人員或家屬陪伴;⑤預防感染:應加強孕婦衛生宣教,幫助和指導其建立正確的生活衛生習慣,保持腹部及會陰部清潔,保證室內環境舒適、清潔和保證空氣流通,預防感染的發生;⑥控制血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各種不良并發癥的發生與血糖控制情況密切相關,因此護理人員應認真做好血糖監測工作,主要監測孕婦三餐前30 min、三餐后2 h及晚上臨睡前的血糖水平,如有異常出現則需及時進行調整,將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并教會孕婦自我檢測血糖的方法,以便及時了解血糖變化。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孕產婦及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及剖宮產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孕產婦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及剖宮產率的比較
觀察組孕產婦的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孕產婦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及剖宮產率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圍產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屬于高危妊娠,是臨床上一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與肥胖、遺傳、不良生活習慣等有關,對孕婦和嬰兒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孕產婦的血糖水平高低與母嬰并發癥及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因此血糖的控制決定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8-9]。顧曉紅[2]的研究顯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產下健康新生嬰兒的概率明顯較之正常孕婦低,尤以巨大兒、早產兒為甚,長期高血糖對妊娠期糖尿病母嬰危害巨大,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若要獲得良好的妊娠結局,對孕期血糖的控制是關鍵,而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是給予其綜合護理干預。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經治療和護理后母嬰均安全出院,觀察組孕產婦及圍產兒的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及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與顧曉紅[2]的研究結果相近,說明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母嬰的妊娠結局,可能由于綜合護理干預能幫助孕婦提高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認識水平,幫助其建立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正確治療等健康行為,從而有效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和降低剖宮產率,并降低對母嬰健康的危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應貫穿于整個妊娠期,并有效結合產前檢查和產后護理,實現全程的無縫隙護理。
[參考文獻]
[1] 谷秀玲.妊娠期糖尿病產前護理策略及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11(10):59-60.
[2] 顧曉紅.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控制及新生兒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3,21(4):57-59.
[3] 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9-162.
[4] 管瑜,丁紅香,徐曉杰.POCT血糖儀測定末梢血糖在篩查妊娠糖尿病中的應用價值[J].吉林醫學,2012,33(10):2058-2059.
[5] 王韶紅.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母嬰的影響[J].中外健康文摘,2012,9(9):400-401.
[6] 吳連方.妊娠糖尿病的篩查與診斷[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5,4(8):462-463.
[7] 賈改英,王宏霞,王桂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5例護理探討[J].醫學信息,2013,26(3):371.
[8] 吳結英.護理干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5例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2,33(35):7826-7827.
[9] 吳倩,王有義,喬偉.新生兒窒息糖代謝紊亂的血糖監測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9(5):84-85.
(收稿日期:2013-08-30 本文編輯:李亞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