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池魚泛塘的主要原因和預防、急救措施
池魚放養密度過大和浮游生物過度繁殖,會大量消耗池水中的氧氣,易發生泛塘。氣溫高而悶熱,氣壓又低,空氣流動緩慢,致使空氣中的氧氣不能正常、有效地溶解在池水中,易引發泛塘。夏秋季節常出現高溫悶熱繼雷雨天氣,雷雨過后池塘表層水溫往往比底層水溫低,引發上、下層水急劇對流,將池底大量的腐殖質翻起,加快分解,消耗池水中大量氧氣,造成缺氧,從而引發泛塘。夏秋季晴熱的白天吹南風,晚上吹北風,氣溫會快速下降,使上、下層水迅速對流,易使池水缺氧,引起泛塘。
冬季要清塘,挖去池底過多、過厚的淤泥,控制淤泥厚度不超過30厘米。不要追求高密度放養和混養,要使池魚密度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肥水時應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施肥做到少而勤,高溫季節要減少施肥量和次數。天天巡塘,發現浮頭及時換注新水或開增氧機增氧。每隔3~5天換注一次新水。投飼要做到“四定”,及時撈取殘飼物。池塘含氧量正常時,多看不到草魚吃草,只能看到浮于水面的草在翻動,草一根根被拖沉于水。若發現草魚僅在浮草邊上吃草,表明浮草下的水溶氧很低;如發現草魚嘴含草而不吃,在池中游來游去,表明池水的溶氧量在1.67~2.20毫克/升,將要發生浮頭,應及時換注新水或增氧。每隔5~6天,按每立方米水體全池潑撒生石灰20~30克一次,可改善水質,減少或減輕缺氧的發生。
發現嚴重浮頭或泛塘時,要迅速向池中灌注新水或開動增氧機增氧。無法灌注新水又無增氧機的,可每667平方米水面速撒碳酸鈉(增氧劑)等4~6千克,30分鐘左右可消除浮頭,有效期可保持5~6小時。發生泛塘后,嚴禁非必須工作人員圍觀和喧嘩,也不要急于撈取死魚,以免池魚受驚掙扎加快死亡。也可每667平方米(按水深1米計)水面撒食鹽5千克或明礬3~5千克,或每667平方米(按水深1米計)水面潑灑黃泥漿25千克或石膏粉2~3千克。對于快要死亡的魚,一定要在開動增氧機或灌注新水達一定量后方可撈取,并將它們放入溶氧較高的清水中搶救。對于沉于池底的死魚,要待浮頭停止后及時拉網撈取或人工下水摸取,否則腐敗后將嚴重污染水體,引起又一次嚴重死魚。
敖禮林 江西省奉新縣畜牧水產局 33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