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昌華
數字出版和ERP,兩個不搭界的工作,在我個人身上實現了交集?;齑畹倪@幾年,太多的話想說,而真的下起筆來,卻不知從何寫起。姑且就從這幾個關鍵詞說起吧。因為這幾個關鍵詞,是兩者的共性,相互借鑒,相得益彰。
共性之一:UI
UI即User Interface(用戶界面)的簡稱。UI設計是指軟件的人機交互、操作邏輯、界面美觀的整體設計。這是一個從上到下,從里到外都不會得到重視的問題。其實我一開始也是這樣。記得1996年剛參加工作搞多媒體開發的時候,我認為技術和內容是一個多媒體產品的核心,做好這兩件事情就是一個好的出版物。至于界面設計、人機交互,那是美編的事情。好在當時電子工業出版社有好的領導和編輯,正是他們的指點、批評、教誨,讓我逐步認識到自己的偏頗和錯誤。其實,UI設計就如人的外貌和品位,不但關乎給人的第一感覺,而且還影響人們對產品的選擇。好的UI設計會讓使用者操作起來更舒適、簡單、自由,充分體現產品的定位和特點,給人帶來舒適的視覺享受,拉近人與產品的距離。檢驗一個界面的標準既不是某個項目開發組領導的意見也不是項目成員投票的結果,而是終端用戶的感受。
每個出版社的人對ERP的第一個評價都會是ERP系統的界面。正如我們在接觸一本圖書時,首先就會看到它的書名、封面、裝幀。在ERP系統中,界面是否美觀、大氣,人機交互是否友好,布局是否符合用戶的操作習慣,界面設計是否科學、合理,不僅會直接影響到使用者對系統的第一印象,還會影響到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心態。系統在做用戶界面設計,就須探討如何讓產品的界面更加具有可用性,如何讓用戶有更良好的體驗。我們的軟件開發商,必須認真思考界面上的每一個按鈕,不光要考慮如何好看,更要考慮按鈕如何擺放,上面顯示什么文字,如何操作便捷、方便,甚至到底要不要這個按鈕的問題。
而在數字出版中,用戶界面設計同樣重要。數字教育類網站猿題庫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與其他題庫產品密密麻麻的試卷選項不同,打開猿題庫公務員產品,只有6個大的按鈕供選擇練習的模式。進入練習后,鐘表計時和自動生成時間軸形式的試題選項被放置在左右兩側,保持試題頁面的干凈簡潔,人機交互頁面簡單明了。猿題庫還在各個方面盡量逼近真實考試體驗。比如在真實的考試中考生是在答題卡上答題,猿題庫上增加了打印答題卡功能,用鉛筆在答題卡上涂抹答案后,再用手機攝像頭拍攝一下,猿題庫的客戶端會自動給出分數。這項功能對于用戶來說簡單易用,猿題庫甚至將該功能申請了國家專利。
共性之二:開放
在當今的社會和產業中,開放越來越成為一種習慣和自然。在一個產業鏈中,一家企業很難上下通吃,必須要有其他單位的合作才能共贏。眾人拾柴火焰高也就是這個道理。
在ERP中,開放性同樣重要。一個不開放的系統,只能成為一個信息孤島。目前中南傳媒出版環節的ERP中,已完成了出版社和省新華書店的對接,開發完成和財務系統的對接。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實現和新教材、出版中心的對接,和省出版局的對接,和集團總部的對接。和外部發行商的EDI(電子數據交換)對接,也必將成為現實。只有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兼容的系統,才會讓數據流轉得更快捷,讓使用者更方便。也只有在不斷的對外數據交換過程中,才能發現我們自身的弱點和不足,才能看到我們改進、提升的目標和方向。同時,在不斷的數據交換過程中,能有效地將我們一線員工從目前的繁雜、重復的手工勞動中解脫出來,提升我們的效率,真正體現出ERP的價值。
在數字出版中,開放性可能會成為一個網站能否生存的關鍵。開心網和MOOC這兩個極端或許能給我們很好的啟示。
開心網的偷菜游戲,或許大家都還記憶猶新。2009年最火的時候,紅遍大江南北,“偷菜”成為人們交流、交互的中心話題,甚至可以成為一種謀生的職業。但在今年,該游戲卻已黯然下線。曾經盛極一時的互聯網黑馬,早已漂白,并被拋棄。2008年2月,開心網上線,成立之初,開心網上的偷菜、搶車位等在線小游戲迅速在上班族之間流行起來。那是一段真正的開心時光,蜂擁而至卻被擋在門外的媒體記者、提著錢來但被謝絕廣告的品牌企業,在2008年都領略到了開心網的固執。不接受采訪、不考慮廣告,最初的開心網將神秘、高貴演繹得淋漓盡致。偷菜、搶車位等應用的成功,加上用戶的瘋長,不但給開心網團隊帶來振奮,連業界都將開心網當作中國的Facebook。而在開放戰略上,開心網卻沉醉于自身的成功。在發展最好的時候,以用戶體驗為借口而拒絕第三方的接入。自己開發游戲固然可以,卻忽視了平臺本身的潛力挖掘。猶疑不決的開心網直到2010年5月才允許第三方應用接入,當月第三方組件僅14個,2011年1月才完全開放接入。其實,Facebook在這方面是開心網真正的老師。它在做開放平臺時,大家都摸不到頭腦,后來大家明白了,原來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無形中有一群人免費為你打工。用戶的愛好、觸點是那么的難以捉摸,即使今天擁有無數用戶,明天也可能會轉瞬離開,所以把眾多開發者圈到自己的旗下,讓他們開發滿足用戶需求的應用,這是一個很有憂患意識的戰略性方向。開放時間太晚,且只學到皮毛,開心網的那種姿態更像是給眾多開發者一點點施舍,而自己去做那些自以為可以滿足用戶的應用。格局決定未來,開始就能預見結局。
在數字教育方面,MOOC就如一縷曙光,給新世紀的教育變革帶來了嶄新的希望,自2012年以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又稱慕課)在全世界開始流行,成千上萬甚至是十幾萬人一起學習一門課程,大規模協作改變一切,課程組織、教學、考核等模式都產生了巨大變化,也對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頂級大學紛紛宣布加入MOOC行列。比如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宣布推出MOOC網站edx,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日本京都大學、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均宣布加入edx。MOOC的成功固然有名校、名師、精品等本身內容上的先天優勢,也有免費、移動等符合現在互聯網發展的運作模式,但開放性卻是它能短時間內獲得這么大影響性、認可性的關鍵。開放是當前時代的普遍特征,就如超女想唱就唱,博客想寫就寫一樣,人們希望能夠隨時隨地學習,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而MOOC正好迎合了這些需求。在這種模式下,每個學生都可以聽到國內一流,甚至世界一流老師的講課,同時又可以得到本校(本地)老師的輔導,這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我們相信MOOC對于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教育質量有著顯著的作用。
共性之三:大數據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普及,人類積累的數據越來越多,大數據(big data)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并成為信息技術行業的流行詞匯,人們希望透過數據分析前沿技術,從各種各樣類型的海量數據中,發現一些隱藏的規律和行為。比如,超市可以從海量購物數據中發現人們購買商品的習慣,從而決定商場進什么貨物,或者如何擺放。
一個好的ERP系統,絕不是只有簡單的公文流轉,業務流程的審批。那只能算是一個三流的軟件。在二流的軟件中,系統能對各種業務數據進行歸集,整理,從而實現統計、查詢、計算功能。在一流的軟件中,更是能提供優秀的決策支持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簡稱DSS)。它須進行數據挖掘,從數據庫大量數據中揭示出隱含的、先前未知的并有潛在價值的信息。系統將基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模式識別、統計學、數據庫、可視化等技術,高度自動化地分析出版生產中的數據,做出歸納性的推理,從中挖掘出潛在的模式,幫助決策者調整市場策略,減少風險,做出正確的決策,這將對一般圖書的選題、發行等產生深刻影響,極大提升我們在一般圖書出版上的核心競爭力。當然,有兩點我們必須注意:一是是否有必要做這一系統,因為軟件開發投入大,決策支持系統運行后見效慢且不明顯。二是決策支持系統強調的是對管理決策的支持,而不是決策的自動化。在我們這一創意產業上,作用力又會明顯降低。
而在數字出版中,數據挖掘同樣可以產生生產力。猿題庫和中國知網能說明這個問題。目前市面上題庫系統很多,而題庫系統的最大競爭力來自于它的后臺分析、處理能力。一個優秀的題庫系統,必有一個優秀的算法系統、一套強大的軟件系統。猿題庫在這方面做得比較成功。利用最好的算法讓題庫變得智能起來,是猿題庫的核心壁壘。猿題庫選擇了IRT項目反應理論作為數據模型的基礎,從而智能分析測試者的考試成績,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忌龅念}目越多,系統越能正確地預測考生的最終考分。在不斷的測試過程中,系統根據每個用戶的特點,給出相應的智能推薦,彌補每個考生在每一個知識點上的欠缺,從而在短時間內提高成績。正是這個完全個性化、智能化的產品,才讓猿題庫短時間獲得了較大的成功。
中國知網整合出版的特點,一是將各類文獻數據庫產品完整、系統地打造成“權威性文獻檢索工具”,支持用戶系統調研、科學決策;二是將文獻及其體系建構為數字化研究與學習工具,按知識發展的脈絡把文獻組織成為知識網絡,將每一篇文獻重新出版為“知網文獻”,支持高效率的創新和研究性學習。知網充分利用個性化的知識服務方法實現了個性化的知識管理,構造了以讀者為中心,并以其工作為線索的個人知識空間,使人們能夠將信息、知識與思維緊密相聯,審時度勢做出科學的判斷和決策。它利用知識挖掘技術和手段,為各行各業的各類機構和個人創造了進行決策與管理、開展技術創新與生產應用的工具。利用網絡傳播技術和內容定制機制,實現了知識信息的及時更新和實時推送。正是因為中國知網強大的軟件開發能力,才讓知網不僅是個“筐”,更開發成了源源不斷出寶藏的“礦”,且挖之不盡,取之不完。
這篇既非數字出版也非ERP的文章,算是我給各位同仁交的一個作業吧。
(作者單位系中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