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宇
摘 要:2013年10月11日湖南衛視戶外明星親子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一經推出便奪得同時段收視第一的好成績,同時也引發了媒體網絡對于該節目的高關注度和高討論度,不得不說這檔節目取得了成功。本文試圖從傳播理論的角度對這檔節目的成功之道進行探析,分析其給中國戶外真人秀節目帶來的啟示。
關鍵詞:爸爸去哪兒;傳播學;湖南衛視;明星親子真人秀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03-0077-02
2013年10月11日湖南衛視推出了一檔戶外明星親子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在沒有媽媽的情況下,明星爸爸與孩子在戶外生活三天兩夜,通過節目設置的任務在各個家庭中比賽串聯節目,從中看到明星爸爸與孩子間的趣事。這檔節目第一期播出便以CSM全國收視率1.1,市場份額7.67%拿下同時段收視第一,并迅速在全國各大媒體、網絡中產生熱議,同時也引發了各界對于親子、教育等問題的深思,不得不說這檔節目在各類音樂選秀節目中殺出重圍,證明了戶外明星真人秀節目的魅力,那么它的魅力何在?
一、《爸爸去哪兒》節目獲得成功的傳播學探析
(一)沉默的螺旋——利用大眾從眾心理
沉默的螺旋理論即輿論的產生理論,它認為意見的表明是一個社會過程,輿論的形成是大眾傳播、人際傳播和人們對“意見環境”的認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經大眾傳媒強調提示的意見由于具有公開性和傳播的廣泛性,容易被當作多數或優勢意見所認知,這種環境認知所帶來的壓力或安全感,會引起人際接觸中劣勢意見的沉默和優勢意見的大聲疾呼的螺旋式擴散過程,并導致社會生活中占壓倒性優勢的多數意見——輿論的誕生。
《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引自韓國MBC電視臺版權《爸爸,我們去哪兒》,韓國版從2013年初播出起就成為了韓國大熱的綜藝節目,國內一些視頻網站也對該節目進行了同步播出,這使得該節目在中國有了一定的受眾基礎。湖南衛視作為地方衛視的龍頭老大,其創新和引領中國娛樂綜藝節目風向的能力有目共睹,在選秀節目大行其道的各家衛視混戰中,湖南衛視宣布買下韓國MBC電視臺版權無疑吸引了大批媒體和觀眾的關注。在高調買下版權后網絡上隨即引發了關于中國版《爸爸》的猜想和討論,在節目組公布參與攝制的明星家庭中有林志穎家庭后更是吸引了眾多目光,為最終節目的高收視和高關注度做足了鋪墊。前期的宣傳為節目培養了大批觀眾,而開播后明星與孩子,孩子之間真實、有趣的互動場面贏得了這些觀眾的心,他們通過網絡、媒體、人與人之間各種形式的討論,無形中影響了他人的意見,使得他人產生了觀看此節目的欲望,而《爸爸》節目就是在這種高關注、輿論造勢的情況下贏得了高收視。
(二)使用與滿足——大眾的窺視心理
使用與滿足理論是從受眾角度通過分析受眾對媒介的使用動機和獲得的需求滿足來考察大眾傳播給人類帶來的心理和行為上的效用。該理論把受眾成員看作是有著特定需求的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
《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之所以取得成功,即是利用了大眾對于明星私生活的窺看心里。明星作為公眾人物給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覺,除了他們在鎂光燈下的曝光以外,大眾對于明星的內心以及其私生活一無所知。但大眾在潛意識下希望了解這個人,了解他們的個性,與家人的相處方式和他們的生活習慣等。《爸爸》節目正是滿足了大眾的這一需求,將明星爸爸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一起互動的情景展現在觀眾面前,滿足了大眾對于明星私生活的需求。而在這檔節目中明星不再高高在上,不再是戴著面具的表演者,而是真實的將自己與孩子的親昵動作,對于孩子的父愛展現出來,既拉近了與大眾間的感情,使大眾看到了明星作為父親溫柔的一面,也使大眾的需求得到了滿足。
(三)議程設置——人為設置大眾關注點
傳播學中議程設置理論認為大眾傳媒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議題來有效的左右人們關注某一事實和意見,即大眾傳媒對事物和意見的強調程度與受眾的重視程度成正比,該理論強調,受眾會因媒介提供的議題而改變對事物重要性的認識,對媒介認為重要性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動。
湖南衛視在《爸爸去哪兒》中巧妙的運用了議程設置,成功將大眾的目光聚焦到林志穎父子身上。不可否認,雖然五位明星爸爸都各有建樹,但林志穎作為影視歌三棲的明星擁有最高的人氣,他不僅是內地人的偶像,也在港臺東南亞地區都頗有影響力,再加之網絡中流傳的林志穎傳奇的人生經歷,也為他加分不少。
《爸爸》節目無論是在前期宣傳、拍攝過程、節目剪輯等各個階段明顯可以看出林志穎是電視臺宣傳重點,顯然其號召力是其他爸爸無法比擬的,而在節目播出當天,林志穎展現出的爸爸細膩、溫柔的一面更是為其贏得了好爸爸的贊譽。電視臺獲得收視率的同時,也可以借助林志穎在港臺以至于東南亞地區推廣該節目,可以說是一舉雙贏。
觀眾作為電視節目的受眾,在潛移默化中也將注意力放在了林志穎父子身上,《爸爸去哪兒》節目播出后,網絡討論以喜愛林志穎父子居多,整個節目中他們被討論的次數也是最多,足以看出該節目宣傳側重點在收視保證的林志穎父子,這也不知不覺地影響受眾的關注點,而林志穎父子也因節目中的表現不負重望,成為了高收視率的首席功臣。
(四)把關人——巧妙的敘事結構
把關人理論作為傳播渠道環節的一個重要理論,是指大眾傳媒的新聞或信息的生產與傳播并不是具有純粹的客觀中立性,而是依據傳媒的一定立場、方針、價值標準所進行的有目的的取舍選擇和加工活動。新聞和信息的選擇受到媒體的經營目標、受眾需求以及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但是,與媒介的方針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內容更容易優先入選,優先得到傳播。
《爸爸去哪兒》節目對五組家庭進行拍攝,每期總拍攝時長達到1000分鐘左右,但播放時間只有90分鐘,那么如何在1000分鐘的素材中選擇精華呢?這就需要制作者的精心剪輯,在這個過程中制作人就是這檔節目的把關人,他們不能不可謂是做得恰如其分,將一天生活以故事化的手法敘述:從早晨起床時各自家庭的樣子,到來到宿營地第一頓餐,再到午休時孩子們的憨態可掬,以及下午進行任務的戲劇表現。整個剪輯過程可謂詳略得當、突出重點,從孩子們起床的囧樣,到被告知沒收食品玩具時孩子們的反應和面部表情的抓取,以及收集蔬菜時逗趣的場面,這些刻畫無一不是展示了制作者的剪輯功力,敘事有詳有略,突出精彩部分,緊湊而不拖沓。
最精彩之處就是在于制作者很好的挖掘出了一天生活的戲劇化劇情,在第一期中模特張亮和前跳水冠軍田亮的孩子極具戲劇化的表現,從初期不愿意在農村生活,以至于哭嚷著回家,到收集蔬菜時積極踴躍的表現,這一極端反差效果,也通過制作者的手在節目中展現出來,使得整個敘事過程充滿張力,引人入勝。此外,制作者在孩子們特有的動作或表情時添加了特效和搞笑的音樂,給節目添加了幾分歡樂,一些特效字幕幫助觀眾能夠更好的了解孩子們不同的特點,成為節目的點睛之筆。
二、《爸爸去哪兒》的啟示
《爸爸去哪兒》節目熱播無疑對于戶外真人秀節目在中國屏幕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它對于中國自己的戶外真人秀節目有什么啟示呢?筆者認為有兩點,即真實的情感和創新的驅動。
(一)真實的情感流露
2013年暑假,充斥在中國銀幕中的音樂選秀節目讓人目不暇接,選秀選手動輒訴說自己的悲苦經歷賺取評委和觀眾的眼淚,殊不知節目背后卻被網友抓包,揭穿謊言,這樣的戲劇已經不是一次兩次,選手誨人不倦的訴說自己的經歷,但在選秀浪潮下,觀眾很難分辨真偽,對觀眾而言,訴說自己悲苦經歷似乎已經成為選秀的常態化表演,很難真正博得同情。與此同時,惺惺作態使得中國需要一檔真情實感的節目,沒有謊言,沒有利益,面對自己的親生兒子或女兒,又有誰會說謊或演戲呢?而筆者認為戶外真人秀節目就應該以真實的情感為基準,發覺人性中最為真實的一面,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戶外真人秀節目需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情感,在實際的互動和實踐中讓觀眾體會自己的心情,而不是空口無憑的訴說自己的情感,戶外真人秀正是應該在實際中讓人們得到升華。
(二)創新是保障
自2012年《中國好聲音》節目獲得較好的收視率后,引進版權節目在中國各大電視臺引起熱潮,從最早《中國達人秀》,到《好聲音》大獲成功,再到湖南衛視引進《我是歌手》獲得收視第一,引進節目一發不可收拾,在中國各個電視臺開花泛濫。雖然《爸爸》同樣收獲好評,但引進節目并不是一個好的辦法,中國綜戶外真人秀節目要想長遠發展關鍵還是要創新,在吸取各國節目經驗成果后研發更加具有自己特色的戶外真人秀節目才是正確的途徑。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日下發通知,各大電視臺每年引進的國外版權節目不得超過一檔,這張加強版限娛令一下發,各大衛視紛紛表示招架不住,雖然對于各家衛視來說節目開發遇到了困難,但不得不說這道限娛令令衛視頭痛的同時,也迫使衛視積極開動思維,開發屬于中國自己的節目,促進中國電視節目制作人獨立思考,為未來中國電視節目可能出現的推陳出新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三、結 語
中國戶外真人秀節目出現較晚,發展也并不順遂,但《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的熱播為戶外真人秀節目打開了一條通道,也為中國綜藝節目打開了一道大幕,希望戶外真人秀節目并不只是曇花一現,而是一個真正的開始。
參考文獻:
[1]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 呂文彬.放大聲音的正能量——解析《中國好聲音》[J].新聞世界,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