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協
劉立勤:與科協同成長
文/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協

量,成為公司持續發展與贏利的動力源泉,引領了國內行業技術發展。
他個人因此獲得2011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3年福建省技術發明一等獎、2009年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北京市科協專家建議獎一等獎、北京市政府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發表論文30余篇、專著10余部。
作為集團首席技術專家,宋維平提出“協同創新價值”的研發戰略,切實加強產品研發三大創新條件平臺建設,使產品研發優勢成為大北農集團三大核心競爭力之一。
在企業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宋維平主持組建了全國飼料行業唯一一家依托企業建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飼用微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2010年),還主持組建了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006年)、飼料生物安全調控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1年),完成了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第二批創新型企業試點”認定等工作。
在帶領企業技術創新的同時,宋維平積極推動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近年來,他先后促成了大北農集團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法國農業科學院等國內外50余家科研院所的產學研深度合作關系,推動了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間的合作關系,形成了合作研發、委托與合資育種、共建研究機構和產業聯盟等多種合作模式,促進了產業鏈的融合,推動了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我國現代農業產學研合作樹立了典范。
20多年間,她與科協同成長,共命運;20多年間,她為科協工作奉獻出了青春和熱情;20多年間,她參與了科協的發展、壯大,科協也見證了她的成長與輝煌。
她是劉立勤,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協秘書長。自1993年開始從事科協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作為公司科協秘書長,她熱愛科協工作,工作積極主動,踏實認真,精益求精,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務實創新的精神把公司科協工作開展得井然有序。
在組織科技人員開展“講、比”活動中,她積極爭取公司領導支持,大膽創新工作方法,善于總結工作經驗,使公司“講、比”活動成為科協參與企業技術創新的切入點,成為企業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節能降耗減排的效益增長點,成為天津市科協“講、比”活動的一面旗幟,多次受到上級科協的表彰獎勵。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科協開展“講、比”活動,既沒有任務指標,也沒有考核標準,更談不上獎勵表彰,科技人員只是自愿參與,缺少使命感、榮譽感。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市場經濟的沖擊更甚,公司的生存問題更為緊迫。在市場疲軟、經濟滑坡、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壓力下,企業的中心工作轉移到向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上來。科協作為公司科技力量的核心群體,抓住機遇與挑戰,以開展“講、比”活動來拯救公司的危機,扭轉企業經濟形勢不利的局面。
劉立勤及時向公司領導匯報科協開展“講、比”活動的工作計劃和目標,把參加“講、比”活動納入公司科技人員年終業績考核中,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定、晉升的考核條件之一,得到了公司領導的全力支持。
這對科協開展“講、比”活動是極大的激勵,同時也激發了科技人員參與“講、比”活動的積極性,為活動的可持續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幾年來,科協向公司領導舉薦的在“講、比”活動中涌現出來的科技精英,有的被破格晉升和內部特聘,有的走上了領導崗位,成為公司的技術骨干。
為使“講、比”活動制度化規范化,劉立勤主持制定了《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協“講、比”活動管理規定》和《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協“講、比”活動獎懲條例》,使“講、比”活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講、比”活動從組織發動、立項備案、實施跟蹤、總結評比、到表彰獎勵,有了一套規范的工作程序。
細致的工作,周到的服務,完善的獎勵措施,極大地調動了科技人員參與“講、比”活動的積極性,同時,也使“講、比”活動成為公司科協工作的一條主線,成為科協的品牌活動。
劉立勤接任科協工作以來,“講、比”活動歷經21載,經久不衰,并逐年得以深化。2009年至2013年,組織申報的“講、比”項目,就有36 項獲得天津市優秀“講、比”項目,累計為公司創經濟效益達4560萬元。
在開展“講、比”活動中,劉立勤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把“講、比”活動與公司知識產權工作相結合,把“講、比”項目中具有實用性、新穎性、創新性的科技成果,組織申請專利,既保護了公司的科技成果又鼓勵了科技人員的創新熱情。2009年至2013年,在“講、比”項目中申請的專利達15件,使參與“講、比”項目的科技人員同時又得到公司專利申請的獎勵,科技人員參與“講、比”活動的熱情更加高漲。劉立勤也因此受到公司領導的表彰獎勵。

劉立勤
█ 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協秘書長
█ 2011~2012年度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優秀組織者
與此同時,她積極組織將公司重大科技創新“講、比”項目在塘沽科技局、濱海新區科委、天津市科委、天津市經發委等政府部門立項,爭取項目的資金資助,引領公司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展。
自2005年至2014年,由她組織申報和參與申報的科技項目獲得不同級別的立項共11項,為企業爭取到項目無償資助1945.5萬元,尤其是她參與申報的天津市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1500噸/年丙烯直接環氧化制環氧丙烷”中試項目,得到天津市政府750萬元的無償資助,同時得到塘沽科技局50萬元的項目匹配資金的資助。
在項目申請立項、結項驗收、成果鑒定的整個管理過程中,她敦促項目組按照任務合同書的要求,逐一對照落實完成,嚴格把關,無一疏漏,使公司承擔的科技項目,全部順利通過結項驗收。
同時,她親自主持撰稿將創新程度大、技術水平高、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的科技項目申報科技獎,2010年至2013年,分別獲得天津市技術發明三等獎一項、濱海新區技術發明一等獎一項、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以及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
幾年來,她帶領科協組織,在公司新項目的開發、傳統技術改造,以及節能降耗等方面,相繼攻克了諸多技術難題,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特別是2008年公司年完成的“講、比”項目“氯丙醇回收”,于2010年取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權,同年申報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科技局知識產權專項資金支持項目,為公司爭取到累計25萬元的資金無償資助,為該發明專利產業化的順利實施提供了資金保障。2011年公司聚氯乙烯分廠完成的“講、比”項目“聚合工藝優化及聚合后處理技術”,使國產30M3聚合釜實現全封閉自動控制,聚合工藝的反應周期由改造前的12小時縮短到7.5小時,單釜生產能力由年產5000噸提高到10000噸,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標準,每年增加利潤8665萬元,為我國聚聚乙烯行業的技術改造提供了成套的技術。該項技術成果取得2項專利,在國內6家企業進行了成功轉讓。
劉立勤不僅在工作中兢兢業業,還注重理論學習,積極探討新時期科協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工作中善于總結經驗并上升到理論,再用理論去指導科協工作。她撰寫的科協工作論文《發揮企業科協優勢積極推進企業自主創新》被《科協論壇》2007年第7期錄用,《積極開展“講、比”競賽活動,勇當企業科技創新的主力軍》被天津市科協科普工作暨理論研討會錄用,并收入科協工作研討論文集。
劉立勤從事科協工作多年,是一位資深的科協工作者,曾連續多年被評為天津市優秀科協干部,連續三屆被評為天津市“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優秀組織者。
責編/龐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