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夏科技發展戰略和信息研究所 韓博
TRIZ理論中小人法應用研究
文/寧夏科技發展戰略和信息研究所 韓博

TRIZ理論是有效解決技術難題的方法,在實際應用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用者面對問題常常無法入手,并出現較多的錯誤。本文圍繞TRIZ理論中五種克服思維慣性的方法—小人法的解題思路、解題流程及注意事項進行闡述,旨在幫助TRIZ應用者更好地解決問題。
任何技術系統存在的目的都是為了完成某項或多項特定的功能,當系統內出現問題(矛盾或沖突)時,為了克服工程師在解決問題時的思維慣性,使問題更好的解決,阿奇舒勒創立了“聰明的小矮人法”。當系統內的某些組件不能完成其必要的功能,并表現出相互矛盾的作用,可利用小人法解決問題。在TRIZ理論中,共有5種克服思維慣性的方法,分別是九屏幕圖法、小人法、IFR(最終理想解)、金魚法和STC算子法(尺寸—時間—成本算子法)。在這五種方法中,小人法是唯一納入TRIZ中重要的算法—ARIZ算法中,可見小人法在TRIZ中的作用。
小人法是用一組小人來代表這些不能完成特定功能部件,通過能動的小人,實現預期的功能。然后,根據小人模型對結構進行重新設計。其有兩個目的,一是克服由于思維慣性導致的思維障礙,尤其是對于系統結構;二是提供解決矛盾問題的思路。
1.小人法的解題思路
按照常規思維,在解決問題時通常選擇的策略是從問題直接到解決方案,而這個過程采用的手段是在原因分析的基礎上,利用試錯法、頭腦風暴法等得到解決方案。這種策略常常會導致形象、專業等思維慣性的產生,解決問題的效率較低。而小人法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將需要解決的問題轉化為小人問題模型,利用小人問題模型產生解決方案模型,最終產生待解決問題的方案,有效規避了思維慣性的產生以及克服了對此類問題原有的思維慣性,解決思路見圖1。而這種解決問題的思路貫穿在整個TRIZ理論體系中,如技術矛盾、物場模型、物理矛盾、知識庫等工具都采用此類的解決策略。
2.小人法的解題流程
小人法在解決問題時通常采取以下步驟,應當指出的是TRIZ理論中各個工具的使用都有較為嚴謹的步驟,或者是“算法”,為學習和應用者提供了清晰的流程。
第一步:分析系統和超系統的構成
描述系統的組成,“系統”是指出現問題的系統,系統層級的選擇對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有很大的影響。系統層級選擇太大時,系統信息不充分,為分析問題帶來了困難;系統層次太小時,可能遺漏很多重要的信息。這時需要根據具體的問題,做具體分析。
第二步:確定系統存在的問題或者矛盾
當系統內的某些組件不能完成其必要功能,并表現出相互矛盾時,找出問題中的矛盾,分析出現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并確定矛盾的根本原因。
第三步:建立問題模型
描述系統各個組成部分的功能(按照第一步確定的結果描述),將系統中執行不同功能的組件想象成一群一群的小人,用圖形的形式表示出來,不同功能的小人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并用一組小人代表那些不能完成特定功能的部件。此時的小人問題模型是當前出現問題時或發生矛盾時的模型。
第四步:建立方案模型
研究得到的問題模型(有小人的圖),將小人擬人化,根據問題的特點及小人執行的功能,賦予小人一定能動性和“人”的特征,拋開原有問題的環境,對小人其進行重組、移動、剪裁、增補等改造,以便實現解決矛盾。
第五步:從解決方案模型過渡到實際方案
根據對小人的重組、移動、剪裁、增補等改造后的解決方案,從幻想情景回到現實問題的環境中,將微觀變成宏觀,實現問題的解決。
3.小人法使時注意事項
長期的實踐和應用經驗表明,在應用小人法時經常出現下列錯誤。一是將系統的組件用一個小人、一行小人或一列小人表示,小人法要求需要使用一組或一簇小人來表示。小人法的目的是為了打破思維慣性,將宏觀轉化為微觀,如果使用一個小人表示,達不到克服思維慣性的目的。二是簡單的將組件轉化為小人,沒有賦予小人相關特性,使應用者面對“小人圖形”模棱兩可,無法解決問題。需要根據小人執行的功能和問題環境給予小人的一些特性,可以有效地通過聯想得到解決方案。
小人法的應用重點、難點在于小人如何實現移動、重組、裁剪和增補,這也是小人法的應用核心。其變化的前提是必須根據執行功能的不同給予小人一定的人物特征,才能實現問題的解決,而激化矛盾有利于小人的重新組合。
1.利用小人法解決水杯喝茶問題案例

水杯
水杯是人們經常使用的喝水裝置,所有的人都在使用。據統計,我國有50%左右的人有喝茶的習慣,而普通的水杯不能滿足喝茶人的需要。問題在于利用普通水杯喝茶時,茶葉和水的混合物通過水杯的傾斜,同時進入口中,影響人們的正常喝水。在這個問題中,當水杯沒有盛水,或者盛茶水但沒有喝時并沒有發生矛盾,因此只分析飲水時的矛盾。下面按照小人法的步驟逐一分析。
第一步:分析系統和超系統的構成。
系統的構成有水杯杯體、水、茶葉以及杯蓋組成,超系統是人的手及嘴。由于喝水時所產生的矛盾與系統的杯蓋沒有較大關系,因此不予考慮。而人的手和嘴是超系統,難以改變,也不予考慮。
第二步:確定系統存在的問題或者矛盾
系統中存在的問題是喝水時水和茶葉同時會進入嘴中,根本原因是茶葉的質量較輕,漂浮在水中,會隨水的移動而移動。
第三步:建立問題模型
描述系統組件的功能。

表1 系統組件功能描述

圖2 小人模型
第四步:建立方案模型
在小人模型中,綠色的小人(水)和黑色的小人(茶葉)混合在一起,當紫色小人(杯體)移動或者改變方向時(喝水時),綠色小人和黑色小人也會爭先向外移動。我們需要的是綠色小人,而不是黑色小人。這時,需要有另外一組人,將黑色小人攔住,就如同公交車中有賊和乘客,警察需要辨別好人與壞人,當好人下車時警察放行,壞人下車時警察攔住,最后車內剩余的是壞人。為了攔住壞人,需要警察的出現。因此本問題的方案模型是引入一組具有辨識能力的小人。
第五步:從解決方案模型過渡到實際方案
根據第四步的解決方案模型,需要在出口增加一批警察,而警察必須有識別能力,回到原問題中,需要增加一個裝置,能夠實現茶葉和水的分離。由于水和茶葉的大小不同,很容易地會想到這個裝置應當是帶孔的過濾網,孔的大小決定了過濾茶葉的能力,如圖3。
2.應用小人法解決水杯倒水時溢水的問題
在解決水和茶葉分離的同時又產生了新的問題:當過濾網的孔太大時,茶葉容易和水同時出去;當過濾網的孔太小時,水下流的速度變慢,開水容易溢出,造成對人體的燙傷。應用小人法可解決案例1帶來的新問題。這時的矛盾不是喝水時,而是向杯中倒水時。
第一步:分析系統和超系統的構成。
系統構成如案例1,但在這個新問題中,水溢出與空氣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在解決過程中需要考慮空氣。而茶葉與問題無關,不予考慮。
第二步:確定系統存在的問題或者矛盾
系統中存在的問題是當開水倒入水杯時,一般過濾網的孔較小,水流比較集中,在過濾網上方水的壓力大于空氣外出的壓力,空氣無法從水杯中排出,使得水停留在過濾網上方,容易造成水的溢出,發生燙傷等有害事件。
第三步:建立問題模型
描述系統組件的功能。

表2 系統組件功能描述

圖4 小人模型
第四步:建立方案模型
在小人模型中,當倒入開水時,藍色小人(開水)經過紅色小人(過濾網)向下移動,在短時間內會出現大量的藍色小人,由于藍色小人“人多勢眾”,使得底部的白色小人(空氣)無法出去,形成兩者對立的局面。此時水杯從過濾網到杯口的容積較小,造成藍色小人移動到紫色小人(水杯)的外邊,燙傷倒水者。在這里,矛盾表現在藍色小人和白色小人在紅色小人的區域發生對峙,一方想出去,一方想進來,矛盾的區域在紅色小人(過濾網)。如同在一條相向的單行道路上,當兩方相遇時,都不能通過,最好的辦法是運用交通警察,將兩者分開,各行其路。在本問題中,能夠承擔交通警察的角色只有紅色小人(過濾網),而出現問題正是因為紅色小人的存在使得雙方對峙。對峙的重要原因是雙方在同一個平面上,無法實現兩者的分離。如何通過改變紅色小人,來實現雙方對峙呢?利用紅色小人疏導藍色小人和白色小人,使雙方各行其道。可以考慮通過重組紅色小人,將紅色小人的排列由平面排列轉化為“下凸”型排列,當藍色小人向下移動時,白色小人可以自覺向上移動。
第五步:從解決方案模型過渡到實際方案
根據第四步的解決方案模型,改變原有直面型的過濾網,設計為“下凸”型的過濾網,使水和空氣各自沿著不同的道路移動,不會出現雙方對峙,造成人員的傷害。過濾網的形狀見圖5。

圖5 新型水杯過濾網
3.應用小人法解決水杯倒茶的問題
在案例1和2的解決方案中,仍然存在當茶葉較碎小時,很多茶葉移動出來,如喝龍井、茉莉花等。當喝鐵觀音等茶葉片較大的茶時不存在問題,但在喝完茶后,茶葉容易粘連在杯壁,不易清理茶葉。
第一步:分析系統和超系統的構成。
系統的構成有水杯杯體、水、茶葉、過濾網及杯蓋。
第二步:確定系統存在的問題或者矛盾
當水杯使用者喝顆粒較小的茶葉時,需要過濾網的孔非常小,這樣在案例2中的設計也會出現案例1中所出現的后果,當喝茶葉葉片較大的茶時,茶葉不容易清理,出現了兩個問題。
第三步:建立小人問題模型
描述系統組件的功能。

表3 系統組件功能描述

圖6 小人模型
第四步:建立方案模型
在小人模型中,紅色小人(過濾網)執行的主要功能是當喝水時將黑色小人(茶葉)和藍色小人(水)分離,也就是將黑色小人固定在一個區域內,藍色小人可以自由移動,同時不能造成在藍色小人進入時,引起藍色小人和白色小人之間的對峙。進一步激化矛盾,當紅色小人之間的間距非常小時,白色小人和藍色小人都很難通過,同時將紅色小人移動在杯口,這時藍色小人向下移動就會向外溢出。考慮可否將水杯顛倒一下,或將紅色小人在整個水杯中的站位進行調整,從上方移動到下方,不會造成藍色小人向外移動的現象(溢出燙傷)。當紅色小人移動到下方時,黑色小人進入杯子比較困難,如果杯體下方能夠給黑色小人開一扇門,那么黑色小人的進出將變得非常容易。這時大量藍色小人進入時,沒有紅色小人的阻擋,很容易的向下移動,而黑色小人由于下方有門,可很容易的出入,而紅色小人的間距非常小,有效實現黑色小人和藍色小人之間的隔離。
第五步:從解決方案模型過渡到實際方案
根據第四步的解決方案模型,將過濾網安裝在水杯的最下方,同時在水杯的下方也設計為可以開口的形式,從而容易地解決了上述的問題。在倒入開水時,水不易溢出,同時在喝顆粒較小的茶葉時,茶葉不會漏過濾網,當喝葉片較大的茶葉時,離杯口較近,很容易地實現清理。

圖7 新型水杯
小人法是克服思維慣性的重要方法,尤其在解決宏觀物體實體結構類問題時,應用該方法能夠有效實現結構的重新組合、移動和設計。該方法只有在不斷的應用過程中增加經驗,才能提高使用效率。
責編/劉紅偉
[1]曹福全. 創新思維與方法概論[M]. 哈爾濱:黑龍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創新方法研究會.創新方法教程(初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楊清亮. 發明是這樣誕生的:TRIZ理論全接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4] 根里奇.阿奇舒勒著,譚培波等譯,創新的算法:TRIZ、系統創新和技術創造力.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2011IM020700和2013IM021600)
國家創新方法工作專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