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海 單 娟
(金肯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
高等職業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高層次的職業教育,是促進社會經濟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高職教育培養的是以社會現實和未來發展趨向需求為導向,培養直接從事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各高職院校積極以就業為導向,圍繞地方經濟發展,為社會應用服務,面向市場辦學,專業設置緊貼市場需求,積極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崗位技術。
畢業設計(論文)是高職教育過程中的最后階段,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江蘇省現有高職高專院校82 所,本文通過對江蘇省30 余所高職院校的問卷調查和20 余家中小型企業高職畢業生實際崗位考察,了解當前高職院校開展畢業設計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及畢業設計過程中的教師、學生和企業崗位的需求動態。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積極探索畢業設計工作的新思路,狠抓畢業設計的教學管理工作,結合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特色、專業特色及校企合作特色,勇于開拓創新,制定相關的制度和措施,使畢業設計(論文)環節得到有效的管理,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基本形成成熟的管理控制模式,但是還有相當多的高職院校,整個畢業設計的管理環節還在摸索和嘗試,或者是模仿別的院校管理方式,并沒有根據自身院校的發展和專業特色,建立穩定、合理、科學的管理模式,畢業設計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畢業設計質量的穩定和以及畢業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
畢業設計的課題不夠科學合理,課題過于陳舊,模擬、虛擬的課題過多,不能與實習的崗位任務和要求結合,導致學生選題缺少創新,脫離專業的應用,不能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思考、分析和科研能力,約束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調查數據統計,52%的院校畢業設計(論文)選題都是由指導教師提供參考課題,其中14%的選題是教師強制分配。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開展的比較好的院校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能夠做到有70%以上的課題來自企業生產、管理、服務及實踐中,而相當多的院校在這個方面都比較薄弱。

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中真正的“雙師型”“工程師型”師資還緊缺,擔任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的職稱結構、職業能力、教學經驗以及實踐經驗參差不齊。教師指導畢業設計的學生人數過多,投入精力不夠使得指導乏力,對學生缺乏有效的監督、指導和檢查,從而畢業設計的質量。另外,能夠實現校內、校外“雙導師”制指導畢業設計的高職院校還為數不多。對國家骨干、省級示范、普通高職及民辦高職共計28 所院校1400 名畢業設計指導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對他們的職稱結構和2012 年所帶學生人數進行統計分析,如表1 所示。

高職院校雖然對畢業設計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有具體實施、檢查、評分等各項管理要求,但具體的實施細則不完善,特別是在過程控制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學生長期在校外頂崗實習,實習單位、地區的分散性和實習崗位的多樣性,導致學校和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全面負責管理和指導,畢業設計的過程和質量難以監控。據調查統計,江蘇省各高職院校都有一套完整的畢業設計的過程管理制度和相關表格,但是70%以上的院校做不到真正的過程監控和管理,只有30%左右的院校通過指導教師頂崗指導、畢業設計期中檢查,了解畢業設計的進展和狀況。
江蘇省每年都會開展畢業設計(論文)評優與抽檢工作。每年隨機對25 所高職院校抽檢250 篇畢業設計(論文)進行分析,近五年抽檢的高職院校畢業設計(論文)平均合格率為33%,比本科院校68%低35 個百分點,比獨立院校68%低35 個百分點,高職院校平均基本合格率為60%,本科院校為31.1%,獨立院校為31.2%,由此可以看出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整理質量穩定在基本合格,合格率與本科院校和獨立院校相比還相差很大的距離,值得高職院校思考和分析。江蘇省高職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抽檢情況統計如表2 所示。

高職院校的畢業設計工作,長期以來形成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完成任務的管理格局,畢業設計的質量管理不夠嚴密。畢業設計的質量不僅反映出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同時還反映專業的人才培養及教學管理水平,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重點。高職教育既要面向職業的素質和能力培養,還要注重學生個體的人格完善。對高職院校畢業設計的管理對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加強高職院校對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畢業設計(論文)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理論和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養成初步科學研究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加強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強化過程管理,不斷提高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整體水平,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第二,做好畢業設計選題工作。高職院校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要科學,要強調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符合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要符合本專業培養目標與教學要求,課題的設置要結合專業特點、能力需求以及畢業實習崗位需求,能夠較好的體現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綜合應用。畢業設計的選題要結合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崗位,加重崗位工作任務的選題分量,同時積極創新開展團隊型的畢業設計選題項目,真正的能夠幫助企業解決實際技術問題,提高學生的實務實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第三,加強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雙師型”和“工程師型”指導教師的科研背景、學術水平、實際經驗、教學管理和實踐能力非常重要。每位教師指導的學生數要適當,才能夠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與學生交流和討論,高效的指導畢業設計(論文)的各個環節。同時,積極摸索、實施校內和校外“雙導師”制的畢業設計指導,校內由“雙師型”專業教師擔任,校外由實習單位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型”企業人擔任,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指導教師隊伍。高職院校要堅持不懈地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培養,努力克服指導教師工作任務重,自身科研能力薄弱,以及年輕教師專業發展轉型的矛盾。
第四,強化畢業設計過程的監控管理。畢業設計工作從選題開題到論文答辯要經歷一個學期的時間,每個環節、每個階段工作完成的好壞,都會影響畢業設計的質量。學院職能部門必須重視畢業設計過程的管理與監控,加強畢業設計的監控,加強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的管理,建立學生和指導教師的考核制度,強化責任意識。
第五,開拓校企聯合指導畢業設計的模式。高職院校與公司企業合作指導畢業設計工作能夠有效提高畢業設計的社會應用價值。指導教師結合企業職業崗位任務設置課題,采用“雙導師”制指導畢業設計,校內的教師側重畢業設計規范化管理,科學嚴謹的思想指導,校外的工程師側重畢業設計的工程技術和方法指導,聯合加強學生工作實踐分析能力。學生可以結合崗位任務要求,使用公司的項目及設備資源,學習工程師師傅的技術經驗,積極參與企業的生產和管理,積極解決工程技術問和項目管理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
第六,建立畢業設計的管理系統平臺。積極摸索基于信息技術的畢業設計管理模式,建立畢業設計管理信息平臺和監控保障體系,對畢業設計的所有環節進行信息平臺管理,解決畢業設計日常的時空問題、交互問題、過程監控問題、檢查問題以及資料的歸檔等問題,提高畢業設計的管理水平,以戴明循環(PDCA 循環)管理理論和方法為指導建立質量保障體系。
第七,提高畢業設計的管理水平。高職院校應根據社會職業需求和專業建設思路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的畢業設計管理制度和質量要求,明確畢業設計的實踐目的、設計環節、質量標準、評分標準、成果要求和答辯程序等,改進和優化畢業設計的管理方法和思路,建立畢業設計的質量監控及管理體系,加強過程跟蹤,保證畢業設計的質量。
高職教育既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屬性和規律,又具有自身的特殊屬性和規律。畢業設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高職院校應積極發揮高職教育的“工學結合”“社會實踐”“工學交替”“社會服務”“產學研合作”“校企合作”等高職教育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認真貫徹2014 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精神,積極分析當前畢業設計工作的現狀和問題,努力探索最優的畢業設計工作的管理模式和質量監控評價體系,高度重視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加強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控制與管理,全面提高畢業設計教學管理水平,真正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實踐動手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的高技能、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1]趙杰,李濤.畢業設計指導與案例剖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3.
[2]成立平.專家型校長辦學是高職教育的必然選擇[J].職業技術教育,2010,7.
[3]樊琳娟.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校企“雙指導”模式的探索[J].職業技術,2010,(10).
[4]王一海.高職院校畢業設計(論文)現狀與質量控制的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