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寶學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目前,在超聲波檢測(UT)II 級培訓考核過程中,存在部分學員考試不及格、部分學員考完證后不會干活、總體學員運用理論解決實際中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弱的問題,各考試中心認為問題是培訓教材不合理,我認為不單是培訓教材的問題,而是培訓課程體系的問題。現有課程體系中,理論、實踐教學相對獨立由不同的老師任課,理論老師按照教材講課,學員在理論階段學習枯燥難理解,學習目的不清晰,工藝階段較籠統,針對性不強;實踐老師按照考試要求來講,存在明顯的應試痕跡,兩者沒有真正的統一。要想根本解決問題,必須基于工作過程進行課程體系重構。
超聲波檢測技術是典型的應用技術,最適合“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將理論、實踐操作、行業標準徹底溶合于任務中,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學員在任務中學會基礎理論并結合標準編制工藝卡,依據工藝卡對試板進行檢測并填發檢測報告。
傳統教材第一部分講述超聲檢測的物理基礎;第二部分講述超聲檢測設備與器材;第三部分講述超聲檢測通用技術、第四部分講述典型工件探傷工藝及標準,我認為在前三部分講述內容枯燥沒針對性,學員很難理解;第四部分講述課時安排少,并與前三部分聯系很大,看上去前三部分是基礎,但是學員沒理解透基礎不深,導致核心第四部分內容也掌握不好。
要首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將整個課程分為四大類項目,即項目一:鑄鍛件探傷;項目二:焊縫探傷;項目三:板材和管材探傷;項目四:超聲波探傷新技術應用。
在實際生產中提煉典型探傷工件作為任務,重點解決在完成任務中需要的超聲波檢測理論、儀器及試塊、標準、工藝方法,用工藝卡和檢測報告來檢驗學習效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明顯的理論課和實踐課,由一名老師負責整個項目教學,并配備供教學使用的試件、試塊。
下面以焊縫的超聲波檢測為例設計教學情境,如表1 所示。
基于工作過程開發課程的思路是目前國內外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實際操作部分理論,教師可通過現場操作來解釋,而不在是看圖說話,數字式超聲波探傷儀可連接投影儀直接顯示操作界面,動態波形實時輸出,學員直接觀察整個操作過程,學習目的明確,效果突出。在每個教學情境里可以設置多個典型工作過程,為完成工作而學習理論知識、解讀標準、制定工藝卡,最后得出檢測結論。為鞏固學習效果,可以配備專用習題集及詳解供學員課后練習。
目前,各培訓中心的教師多為企業高級人員,上課時間難以保證,有一些培訓中心安排多名教師任課,每人負責1~2 章,傳統教學模式各章知識的銜接很難保證,教學效果差;若按新的課程體系每名教師負責一個自己優勢項目,反而會提高教學效果。
在2011 年實施改革以來,在3 次培訓班的考核中及格率平均提高17%,對學員所在單位進行調查反饋顯示,部門對參加培訓員工的評價很高,確實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中的相關問題。

[1]朱建軍.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研究[J].職業,2013,(9).
[2]李麗茹.基于工作過程學習領域的課程設計淺談[J].職業,2014,(03).
[3]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