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華
【摘 要】當新課程改革向我們走來的時候,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灌輸、學生機械地接受的那種模式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學生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使課堂呈現出勃勃生機,營造出一種和諧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
【關鍵詞】師生互動;自主探究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播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的一種教學藝術。”隨著新課程標準理念的實施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愈顯得不堪重負,取而代之的是學生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現將教學實踐中對學生自主探究的幾點體會總結出來,以期與同行們共勉。
一、創設情境,精彩導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中來
俗話說,有疑則有思,無疑則無思。“疑”乃學問之始,創新之本。質疑是培養師生互動、自主探究的起點。在教學活動中創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教師提出問題來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執著的探索精神。教師設置疑問情景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思維、積極參與,為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大膽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在爭論中揭示矛盾,發現事物的內在規律,以培養學生主動獲得信息的能力,只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才能將學生對知識的探究不斷引向深入的思維活動。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創設情境,精彩導入尤為重要。例如:在《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時,先播放各種各樣學生熟悉的聲音,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發出聲音,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在這樣充滿趣味性的真實情境中,學生通過親身接觸去感知發聲體的振動,可以更深刻的觀察體會物體如何發聲,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深刻領會物體發聲的原理。在《平面鏡》一節的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本課內容產生好奇,可先讓學生講個“猴子撈月亮”的小故事,或者表演小魔術“淹不滅的燭焰”: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大小相同的蠟燭,后面的蠟燭放在大燒杯中,點燃兩支蠟燭后,向玻璃板后面的大燒杯中澆水,從前面看后面的蠟燭沒有被“澆滅”,這樣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就很容易投入到學習中了。再比如在《科學探究:摩擦力》教學時,教師請同學幫助打開一只沾上油的瓶蓋,當連續幾個同學都未能打開時,學生開始積極地想各種方法(裹上抹布、增大壓力等等),最終在打開瓶蓋的同時,很自然地進入了“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關”的探究教學之中……
實踐表明,創設情境,精彩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如同磁石一般吸引住學生,并快速地將師生情感融合在一起,從而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地、全身心地參與到科學探究中來。
二、循序漸進的開展探究教學,師生共同參與體驗
在實驗教學時,我們往往會遇到這樣兩難的局面:一方面,教師若指導過度,則學生無法實現真正意義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師指導不到位,學生的探究和學習活動又會雜亂無章、盲目無序,從而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如何處理教師指導和開放式教學之間的關系呢?如何在教學過程開放的同時盡量減少探究活動的盲目和無序呢?
首先,我們教師要明確:物理規律、結論的得出是許多科學家長期艱苦的探究活動的結晶,而這些探究活動需要科學家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因此,探究式教學并不是要學生脫離教師,要求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發現和創造,這不僅不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而且會極大地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否定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探究式教學應該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在具體活動中逐步加大探究力度,對于不同的學生,不同要求的探究活動,教師參與的程度也應該不同。
其次,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多給學生創造問題情景,主動實踐,讓學生多動腦,密切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實踐中提高學習能力,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教師則貴在啟發,重在引導,為學生撥云見日,指出學習的重點,幫助學生形成明確的思維方向,使學生有的放矢地進入探究階段。
再次,我們要做到讓探究課堂活而不亂,能放能收。讓學生在自由討論的過程中拓展思維,教師在歸納總結中引導學生形成統一認識。但需要注意保持課堂秩序,要讓學生形成在課堂上舉手發言、有序發言的習慣,不在課堂上講無關話題等等。
三、探究活動中注重小組合作交流
物理課的特點決定了大多數的探究活動都需要合作完成,小組內分工明確,各自完成相關任務,從不同的信息源中尋找相關信息,充分發揮每個組員在探究活動中的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學生個性。在物理新課程的課堂中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去體驗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動手,真正體驗,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傳統教學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提高交流溝通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現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這說明,教師已經在有意識地把這種形式引入課堂。
以上幾點是我在教學實踐和學習時的一些心得。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應該盡快成長起來,不要怕挫折和困難,要不斷學習、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讓實踐之樹常青。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第五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