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揚四
【摘 要】現代化的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學生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這種思想在我們蘇科版物理教材中體現得尤為突出,這種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索式的教學方法更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當前,在一些農村中學初中物理教學中還存在著“重講解、輕實驗”,“重結論、輕過程”,“重知識、輕方法”的錯誤傾向。這非常不利于初中生學習物理知識,更不利于初中生尋求科學知識,探索生活現象的興趣培養。
【關鍵詞】初中物理;低成本資源
經過多年的探究,我發現主要問題出在老師身上,其產生的原因可歸結為:(1)主客觀條件的制約。有的地方實驗設施十分短缺,教師隨意取消教材、大綱中要求的實驗。(2)教育思想不端正。由于只重考試分數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干擾,沒有一個統一的教學模式。(3)教學手段單一,只對教材知識進行簡單照搬,難以突出物理學科的特點。
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迫切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村低成本實驗資源,下面我就舉幾個我在教學中低成本資源的應用例子:
一、低成本資源在聲學中的應用
對于剛學物理學的初二學生,讓他們學會觀察到動手做實驗再到主動找資源去驗證實驗,這要我們在教學中慢慢去培養,我首先從最簡單的入手。如:用竹子、廢紙、氣球的摔、摜、摩、擦來發聲,讓學生感受身邊很多物體只要振動就能發出聲音;讓學生用鋼筆在桌上敲分別離開桌面聽和耳朵貼在桌上聽從而讓學生感受空氣傳聲和固體傳聲的不同;環保作為生活的主題,對噪聲的探索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學生不僅能找出控制的方法,而且還從中挖掘出比較不同人的聽力。
二、低成本資源在力學中的應用
為了證明大氣壓的存在,我撿了一個空的飲料瓶,在里面裝少量熱水,然后用蓋子迅速蓋好,讓學生仔細觀察現象,學生聽到“噼噼啪啪”的響聲后,會看到飲料瓶變癟了,飲料瓶為什么會變癟,這是誰的作用呢?不僅能演示大氣壓的存在,還能演示大氣壓很大。用小點的力壓飲料瓶,瓶的形變不大,而用大點的力壓時,罐形得很厲害;當你向左扭時它向左歪,向右扭時向右歪;當你壓它中間時很容易壓癟,而壓兩端時不易壓癟。這樣就能演示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了,在我教液體壓強向大氣壓引入時,我總是找來幾個空的塑料飲料瓶第一次在同一高度扎三個孔讓學生觀察水射出的距離來說明在同一液體內同一深度的壓強,又在上中下分別扎三個孔來觀察水射出的距離來說明同一液體內深度越深壓強越大,這樣既環保又生動,既達到了實驗的目的,又讓學生感覺生活中處處留心皆學問。
三、低成本資源在光學中的應用
對于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我找來手電筒當太陽,籃球當地球,乒乓球當月亮,學生既好奇又興奮。生活中不常見的凹面鏡和凸面鏡,我讓學生回家把家里的不銹鋼勺拿過來正看和反看就可形象地觀察到這兩種面鏡的成像情況了。對于在探究凸透鏡的焦距和凹凸程度的關系時,我找來一個薄塑料袋上下左右用細線扎好后在袋內灌上水,然后通過拉上下左右細線來實現改變凹凸程度,這樣既完成了實驗又讓學生感受到還可到生活中去開發資源。再如我采用兒童激光手電筒(價值僅3元,正規激光器價值上千元)和自制的煙霧空間或膠體溶液做系列化光學實驗,由于激光的單向性好,加之煙霧或膠體溶液對光產生的散射作用,能明顯看出光傳播的路徑,實驗非常成功,很適合在農村學校應用。
第二,我們要設計出一條以實驗為主線促進物理知識學習的課堂思路。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初中生由于受抽象思維的局限,生活知識的缺乏,學習物理有一定的難度。課堂教學思路的清晰、科學與否,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因素。開展實驗探索教學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為思維加工提供大量的素材,而且為學生能力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依據啟發教學原則,我們學校設計了以突出實驗教學為宗旨,能充分體現知識的發生、形成和發展過程的課堂教學思路,即:
1.情境:是教學準備階段,教師可通過列舉生產、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展示實物、模型、掛圖、漫畫或進行演示實驗、分組實驗來創設物理情境。如《重力》一節,可用掛圖出示牛頓在蘋果樹下的深思,起到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復習舊知識的作用。
2.問題:從物理情境中提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使學生進入思維狀態。如在《物態變化》一節,在列舉大量實例的基礎上,可問學生:“我們平常接觸了不少自然現象,誰能在一年的四季分別舉一個有關物態變化的例子?”引導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
3.猜想:要求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想象,猜想可能的結論。如講《杠桿的平衡條件》一節時,杠桿的平衡與哪些因素有關,可先讓學生猜想:可能與力的大小有關,也可能與力臂的長度有關,還可能與力的方向等有關。本環節可激發學生熱情,培養直覺思維能力。
4.探索:在猜想結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演示或隨堂實驗。
5.結論: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結論。在這個環節,可先讓學生根據實驗現象,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實驗結論,再通過看書對比,培養學生運用物理語言的能力。
最后,我們的教學手段要多元化,特別是多媒體的運用。
進入新世紀以來, 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尤其是計算機及其網絡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動了教育技術的發展,各種現代化教學技術走進了課堂。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有了更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對課堂教學的變更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形象、生動的動畫、妙趣橫生的插圖、好聽的音樂,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過程變得不再枯燥、乏味。如在教學《光的折射》時,由于學生受地理區域、生活環境等條件的限制,在生活中很少注意光的折射現象,很難把學生帶入那種奇妙的世界,若把生活中漁民叉魚、筷子在水中變彎、冰透境取火、城市的海市蜃樓現象等畫面用課件展示在學生面前,精美的畫面就可以深深地吸引學生,使學生的注意力在最短時間內被老師控制,利用網絡資源組織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最為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
總之,只要我們善于動腦,那些不花錢的低成本實驗資源對提高初中生學習物理的質量還是大有作為的;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創造出適應本校的教學模式對提高初中生學習物理的質量還是大有幫助的;只要我們勇于探索,新的教學手段對提高初中生學習物理的質量還是大有促進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紅窯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