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鳳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新修訂)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焙玫慕虒W設計便能把學生從數學課堂帶進一個美麗的“生活樂園”,并從中感受數學,經歷數學,體驗數學,從而感受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要把數學課堂變成一個美麗的“生活樂園”,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在生活中預習數學,認識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數學來源于生活,小學生數學的認知結構的形成,首先必須依賴于生活實踐活動,而課前預習,便是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良好條件。
例如在人教版第三冊的米與厘米的新課教學前,我先讓學生回去觀察帶有米與厘米單位的物體并收集相關的材料。這樣學生在課前就初步有了長度單位的概念,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交流觀察成果,所有學生都饒有興趣地參與,使這節課收到良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學第四冊“千克”與“克”的認識時,我先讓學生在家里了解哪些物體或物體包裝上標有“千克或克”的字樣。到學生上課時,很多學生匯報:一袋大米25千克,一包鹽500克……在學生的討論交流中,學生明白:稱較重的物體用千克作單位,稱較輕的物體用克作單位,并理解了千克與克的數量關系。在六年級百分數的學習之前,我讓學生收集日常生活中有百分數的事物。他們有的舉了在報紙上登載的中國人口增長的百分率、酒中酒精的百分含量、牛奶中含純牛奶的量、藥品中各種成份的百分含量……通過大量的課前預習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白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從而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二、在課堂中“再現”生活,體驗生活與數學學習的密切聯系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提出“數學現實”的教學原則,即數學教育源于現實、扎根現實,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重現”生活,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體驗數學問題。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我根據學生課前搜集的酒類情況,進行板書:
青島啤酒(酒精度):2.8%
分金亭(酒精度):45%
……
然后提問:如果你當家,家里來了客人,你會用什么酒來招待客人?學生從這個問題入手,很投入地探索百分數的特點(意義)、優點及運用。通過學生興趣盎然的自主探究活動,使枯燥無味的數學學習充滿了生活氣息,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在實踐中應用數學,感知數學知識的生活價值
授完新課后,要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的知識并靈活運用,必須注重數學的實際應用。例如學完米與厘米的認識后,我要求學生回去度量自己家中客廳的長、寬,家中床的長、寬,桌面的長、寬及自己的身高等,又如完成面積的教學后,讓學生測量、計算客廳、教室等的面積。
如在教學完“位置與順序”后,我設計了這樣的調查性作業:(1)親愛的小朋友們,我們都有一雙勤勞的手,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右手做哪些事?用左手做哪些事?請你舉兩個例子說一說。(2)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身體,說一說左邊有哪些部位?右邊有哪些部位?(3)你家住在單元的( )側,你的鄰居住在單元的( )側,如果你在馬路上行走時,按照交通規則應靠( )側通行。(4)你們家的客廳一定很漂亮吧。請你說一說、畫一畫,左邊擺放的是什么?右邊擺放的是什么?
在這些調查式的實踐作業中,學生求真、求實,回歸生活的“大課堂”經過自己的調查研究、分析概括,既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時代氣息。
再如,在學習了時間的簡單計算后,出示中央電視臺星期六部分節目表,從中設問編題,加強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
7:00東方時空 19:38焦點訪談 9:05少兒節目 10:06東西南北中 18:05文化長廊 19:00新聞聯播
然后布置問題:
(1)小明吃早飯時,他爸爸正在看《東方時空》,小明吃早飯大約幾時?
(2)8:20小明開始做作業,他想看《少兒節目》,他還能做多少分鐘作業?
(3)《文化長廊》節目到《新聞聯播》節目有多少分鐘?
(4)請你編一張星期六的活動表。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睂嵺`應用就是將所學的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應用積累的數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數學思維與解題能力。
就小學數學而言,實踐應用不僅是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一些教學基本練習和變式練習,而且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做到學思結合,學以致用。在解決“裁布做衣”問題時,例如:一塊長20米的布,每件衣服用布1.5米,算出做7件衣服還余0.5米的布,剩下的布不夠做一件衣服,就舍去,采用“去尾法”取近似值,最多做7件衣服。在解決“卡車運貨”問題時,例如:一輛載重5噸的卡車運21噸煤,要運幾趟?2÷5=4(趟)……l(噸),余下1噸還需運一趟,采用“進一法”取近似值,一共5趟。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還必需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靈活地加以應用。這樣的數學學習才是有用的,也是有價值的。
應用題的教學,更應貼近生活,每一類型的應用題都應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如相遇問題的教學,可通過學生實踐來完成鞏固過程,豐富的生活經歷應用題材,帶來多種多樣的形式。
數學從生活中來,因而還應“回”到生活中去。讓我們一起努力,把數學課堂營造成為一個美麗的“生活樂園”。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天場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