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曹湛
經濟的飛速發展為我國的城市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為城市中的各項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就目前來看我國大多數城市中產業結構發展不合理,一些城市經濟管理上存在著眾多的職能問題,其影響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不利于城市中產業結構的優化。因此有關人員應對此產生重視,積極地對城市中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
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這其中既包括了城市資源也包括了城市資本,其中資本以及技術一般都集中在城市里。要想促使城市經濟向著可持續化的方向發展,這就要有效利用城市資源。
產業升級對于一個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就目前來看,我國城市中產業應向著生產性服務型發展,這不僅可以有效地對城市中的產業結構進行豐富,同時其對調整城市中產業的發展方向,以及推進節能型城市的建設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城市建設過程中,企業負責人與政府有關部門都應提高對中心城市產業升級的認識,全面了解產業升級的理論依據,將理論與現實相結合,向資源共享型社會,技術創新型社會靠攏。
企業集聚的產生對于城市中企業的發展有利有弊,通過互聯網的運用,企業之間的競爭關系逐漸地凸顯出來,現代化的競爭手段開始不斷產生,比如:集聚理論以及集群形成之后會對區域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具體來說,企業之間的競爭活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要素的角度進行分析。所謂的要素觀點,其主要的內容就是要素決定競爭實力。具體來說,一些學者認為,在產業集聚的情況下,判定一個產業競爭力的不二方法就是對影響產業發展的要素進行分析,針對各企業的內在實力評判企業的發展潛力、競爭能力。這一觀點主要就是立足于產業發展中的物質基礎,著重考量質量的重要性。
(2)從結構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從結構的角度出發對產業的競爭能力進行分析,其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多的角度去認識產業升級的重要性。從結構的角度來看,集聚企業內部一般可以從橫縱兩個角度進行產業結構以及企業結構的研究。因此,就橫向來看,集聚企業之間存在著正式的關系以及競爭,并且也存在著聲譽以及友誼之間的關系,最終形成了雙贏的合作局面。由此可以總結出,產業集聚與社會和經濟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其有著不斷自我升級與完善的功能。然而縱向結構的觀點認為,產業集聚競爭力主要包括了企業層面、集群層面以及國家層面的競爭力的總體。因此這種觀點往往將企業之間的競爭歸結為產業集聚的效果,將其的發展與變化完全與整個產業集聚聯系在一起。
從廣義上來講,產業的轉移主要是指將單純的產品市場擴張或者遷移。通過產業轉移主要的目的就是將資源或者產品進行有效的物資交流,以達到擴大商品流通范圍的目的。就目前來看,產業轉移一般都會在大范圍內進行,有的甚至會進行跨國的轉移。這種大范圍的產業轉移一般都會以投資、貿易等形式進行。廣義的產業轉移從范圍上看過于寬泛,因此有關專家對產業轉移的定義進行了一定的規范,認為產業轉移必須做到設施的轉移。這種轉移一般都以空間為判定標準,并對具體的專業做了細致的分類。
產業升級是對原有產業的一種改革與創新,其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完善產業機構,推進產業發展。在推進產業素質與效率發展的時候,主要表現為:不斷改進產業內部機構組合以及產業內部生產方式;積極開展技術的創新,管理的改革以及生產質量的監管。簡單的說,產業升級的核心思想就是優化資源配置,強化產業結構,增強企業實力。通過對產業升級進行具體的分析可以發現,產業升級包含了多方面的內容,其中最主要的有商品的生產、商品的銷售、服務的質量等,因此有關人員要對這些方面進行合理的調整與改革,以保障產業升級的順利進行。
產業升級集中體現在了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其主要實質就是不斷滿足市場的具體需求,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產業政策的不斷變化。在多種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推進產業升級的發展。具體來說促進產業升級的動能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1)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科技不斷的發展變化,其對產業內部的技術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產業內部的生產力,促使產業內部對生產關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進而推動產業的升級。(2)經濟建設的需要。經濟建設是我國本階段工作的重點,各行各業都應圍繞著經濟建設積極的獻策獻力,因此為了順應經濟建設的需要,我國產業應積極地進行產業的升級,推進經濟的發展。
在城市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資金以及技術的大力支持,并且資金以及技術這些資源對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一直在不斷的加快,不少農村已經在經濟方面取得了質的飛躍,這與城市產業升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一定程度上說,城市的產業升級對農村的產業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可以有效地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進行城市產業升級對發展農村經濟、促進城鄉共榮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產業升級的影響范圍進行研究可以發現,產業升級的影響是呈及階梯狀分布,其主要從中心城市開始,之后逐級向下級城市和鄉村擴散,因此中心城市的產業升級是影響城鄉經濟發展的關鍵,
伴隨著現代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粗放式生產已經逐漸地從生產生活中被淘汰,目前社會上的生產活動正向著部門內的產品間分工轉變。在這種新的區域分工格局之下,要不斷地對生產分工進行細化,提高分工的合理化以及科學化。產業的升級與產業分工的細化,致使城市的功能也產生著一定的變化,正向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因此,一些中心城市開始不斷加強自身的經營管理職能,同時中小城市也開始不斷強化生產制造功能。
在這種產業鏈分工體系中,由于公司總部、研發和設計中心等核心管理機構都向著中心城市聚集,因此,現代的中心城市已經逐漸向著經濟中心、管理中心的方向發展。就各大企業的發展狀況來看,大多數企業在機構安排上選擇了相同的模式,都將決策機構、管理機構等“頭腦”性的機構,安排在了公司的總部。就企業的發展而言,這無疑是一種有效的公司結構安排,其對公司企業的發展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同時對于中心城市的功能也起著一定的豐富作用。
中心城市的發展與總部經濟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尤其是在中心城市的服務職能提升方面,總部經濟起著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總部經濟與城市職能之間存在著相互推動的關系。總部經濟的不斷發展促進總部具體職能的多元化,同時也對城市功能提出更多新的要求,推動城市功能的豐富。而城市功能的豐富,為總部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保障,為總部經濟活動的順利展開、產業結構的有效升級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通過對總部經濟的研究發現,總部經濟一般都出現在中心城市中并且與中心城市形成了有效的聯系紐帶。具體來說,中心城市可以發展總部經濟的構成要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擁有科技基礎;(2)服務職能,基礎設施較為健全;(3)產業發展相對豐富,經濟發展相對迅速;(4)擁有著良好的信息資源;(5)勞動力等人才資本密集度;(6)市場規模等。
中心城市中的產業升級受著多方面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影響來自于總部經濟。總部經濟對于中心城市產業升級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影響中心城市產業升級向服務業發展。現代社會突出強調了企業的社會職能以及服務職能,任何一個企業其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服務大眾,因此總部經濟一直在向著服務性產業進行轉型,而這也對中心城市內部產業升級造成一定的影響,引導了中心城市產業升級的方向。(2)豐富了城市產業機構,促進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隨著總部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心城市的經濟也有了巨大的進步,因此第三產業在中心城市中蓬勃地成長起來,對中心城市的整體產業結構進行了豐富,推動了中心城市產業的均衡發展。
房地產行業的興起,為中心城市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對總部經濟的發展起著一定的動力作用。總部經濟的集群效應主要表現在各類總部活動中的規模經濟以及產業之間的關聯。因此,中心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要注重發展商務區、商貿街等經濟類型的專業功能區,為總部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利的空間條件,最終形成一個集群。通過形成企業的集群,不僅使得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而且能夠減少投資的成本,最終使得中心城市的整體經濟以及產業結構得到質的飛躍。
在建設總部經濟的時候,中心城市要在城市內部進行合理的分區規劃,為總部經濟的發展找好合適的空間,既要保障總部經濟的有效建立,同時還要保障城市中居民的正常生活環境。因此,中心城市應該積極地將一些內容相近、功能趨同的企業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發展區,為總部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保證。
基礎設施建設決定著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作為中心城市,其對周邊的城市鄉鎮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中心城市應積極地對城市中的基礎設施進行建設,保障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備,為總部經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同時中心城市還應加大城市文化的建設,一個城市的經濟與文化有著同等的地位,經濟文化建設的不協調,將嚴重影響著一個城市的長遠發展。因此中心城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重視文化的重要性,向文化城市的方向邁進。
中心城市作為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其有著許多天然的優勢條件,并且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心城市開始對產業的選擇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促使城市資源得以最大化的利用。中心城市在發展總部經濟的過程中,要不斷促使產業的升級以及調整產業結構得以順利實現。
[1] 梁香青,魏浩.我國地區經濟發展模式的比較與戰略構想[J].中國軟科學,2010(6).
[2] 田代貴.重慶市商業中心區發展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5).
[3] 李江帆,曾國軍.中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升級趨勢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