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圭峰中學 劉學文
一次七年級(下)語文期末考試,文言文閱讀材料出自脫脫的《包拯》。學生答題情況很不理想,某校教師對命題者頗有微詞,紛紛指責其脫離中考考試實際:“《包拯》既非經典課文,也非中考命題范圍,選擇這樣的課文來考試,毫無針對性。”對此言論,筆者不敢茍同。語文版七年級(下)《語文》的文言文有《黔之驢》《陋室銘》《愛蓮說》《口技》《強項令》《包拯》《岳飛》《杞人憂天》《楊布打狗》,照他們說來,《陋室銘》《愛蓮說》《口技》是泉州市中考的命題范圍,平時考試只能從這三篇課文中選擇,至于其他課文,教師教與不教,學生學與不學,似乎無關緊要。對于這種現象,我們可以根據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從三個方面來解讀:
從教材編寫的意圖來看,語文版七年級(下)《語文》的文言文,既有傳統篇目又有新開發篇目,“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并注意體現基礎性和階段性”,“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革命傳統,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感情”,與《課標》“教材編寫建議”的理念相一致。例如《陋室銘》和《愛蓮說》是古代托物言志的名篇,把它們安排在第六單元,還有與第一單元(狀物散文)配合的意圖;第七單元的《強項令》《包拯》和《岳飛》與第二單元的課文都是人物傳記,也有配合學生學習的意圖。所以,即使是非中考考試篇目,教材編寫者也不是隨意安排的,而是有其目的性、針對性和科學性的,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給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正確導向,同時對考試有間接促進作用。
從文言文學習的目標來看,《課標》第四部分“學段與目標內容”指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庇纱丝梢?,文言文學習重視文言詞語、句式的積累和遷移、運用,并在此基礎上提高自己的理解、感悟、欣賞能力,而不是緊緊抓住必考篇目進行死記硬背、狂轟濫炸。如果僅僅為了考試成績,急功近利,舍大取小,語文教學只能淪為應試教育的奴隸。
從平時考試的目的來看,《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語文課程評價應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況,全面落實語文課程目標……應該改變過于重視甄別和選拔的狀況,突出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币虼?,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考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好成績。特別是在七、八年級,考試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不斷提高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
歸根到底一句話:考試不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取向,語文教學不能完全以中考為指揮棒。
“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才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取向,而考試只是語文課程評價的一種方式,根本不能涵蓋所有的評價手段,也不能完全檢驗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語文素養,更不能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導向。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當以上述的“核心價值取向”為導向,扎扎實實地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那么,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正確處理教學與考試之間的關系?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的話值得借鑒:“對于中學生,我常說,考試不能超綱,但是教學必須超綱。比如奧運會跑100米的運動員,他平時就跑100米嗎?”相對于“兩考合一”的中考來說,“考試不能超綱”是相對于《初中學業考試說明》而言的,“教學必須超綱”是指教學要以《課標》為導向。
縱觀泉州市近幾年的中考語文試題,有以下幾個特點:1.詩文默寫只考古代,不考現代,題型完全是填空題,根本沒有理解題、情境題、拓展題。2.淡化語法、詞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3.文言文閱讀只考《課標》推薦背誦的篇目和指定的幾篇文章,共25篇,全部來自課內。4.現代文閱讀只考議論文、說明文、小說、散文,其他文體(體裁)沒出現,或者是零星地出現在綜合性學習題中,往往為一些教師所忽視。
不考是否就意味著不用教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泉州市中考的特點是畢業考試、升學考試“兩考合一”,試題的難易度比例為8:1:1,它不僅有甄別和選拔的目的,還有讓絕大部分學生能夠獲得合格分數的目的。相對于《課標》要求,試題的難易度顯然是降低了。但為了符合《課標》要求,也為了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正如孔慶東教授所言,教師平時的教學必須超“綱”。對于詩文背誦和理解,無論古今中外,只要有利于學生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提高語言水平及語文素養,教師都有必要引導學生在鑒賞、品味、感悟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和默寫,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只進行有選擇的、機械的背誦和默寫訓練。雖然“詞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為考試內容”,但也要“隨文學習”,“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比如,莫言的“圍子里圈子外狼藉著英勇抵抗者和瘋狂進攻者的尸體”一句,“狼藉”是詞語的陌生化手法,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曹劌論戰》“登軾而望之”一句中的“而”字表示偏正關系。沒有一定的語法修辭知識,提高語文素養根本無從談起。對于文言文閱讀,閱讀材料只不過是考試的媒介而已,考試范圍也好,非考試范圍也罷,考題離不開文言詞語、句式的積累和運用。所以,只要不偏離《課標》和《考試說明》,就不必糾結于閱讀什么樣的課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學生的積累、理解、感悟、運用才是正道。對于現代文閱讀,《課標》要求“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即使考試沒有考到戲劇、童話、寓言、新聞、傳記、序、跋之類的內容,教師平時的教學也不可對之敷衍了事,而應該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分析、欣賞不同類型的文章,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對于需要打好語文基礎的七年級學生來說,考試要重在“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大可不必按照中考的考試內容和題型來命題。在命題上,要重視夯實基礎,緊扣文本,不要動不動就用課外的材料,給學生制造“課文不重要,不必學習”的假象。下面是筆者命制的一道七年級(下)期中考試題:
3.綜合性學習。(6 分)
我們都知道一個熠熠生輝的名字——魯迅,我們都學過魯迅的文章《風箏》《魯迅自傳》《〈吶喊〉自序》,對他的生平、思想、成就等有了較多的了解。現在,讓我們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探究一下。
(1)班級決定辦一期魯迅專題的小報,已擬有兩個欄目,請你仿照它們再擬兩個欄目,要求字數相同。(2分)
欄目一:家庭背景 欄目二:___________欄目三:__________ 欄目四:魯迅研究
(2)在這份小報中,需要介紹魯迅生平,請仿造下面的示例,把對魯迅的介紹濃縮成一句話。(3分)
示例:老舍,原名舒慶春,現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語言大師,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龍須溝》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魯迅詩歌《自題小像》中的名句,小明同學忘了下句,請你幫他補充完整。(1分)
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道題目雖然是按照中考的模式來命題的,但它有一個突出的特點:立足《課標》,緊扣文本,重視基礎。其一,考題涉及到一種語文活動——辦小報,既貼近現實生活,又突出學生的自主與合作,體現了《課標》綜合性學習目標、內容和實施建議。其二,材料和答案基本來自七年級(下)《魯迅自傳》和七年級(上)《風箏》,緊扣文本,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其三,考題重在考查學生的概括分類能力、仿造能力和識記效果,能有效檢驗師生平時的教學情況。其四,魯迅其人其作品是熱話題,可他的自傳、自序卻是考試的冷內容,并且(2)(3)題的考試內容算是泉州市中考的冷門,此命題真正做到了“不惟考試”。
總之,語文教學與考試不應只跟著中考的指揮棒轉,一切惟中考是瞻,而應立足《課標》,夯實基礎,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凸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