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我們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很多文化作品曾享譽世界文壇。這些都是值得學生去探究的。語文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積累知識,增加文學底蘊,還能夠陶冶學生的性情。而老師在上課時的教學語言往往很大程度上決定能否喚醒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與熱情,通常教學語言風趣幽默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老師很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關鍵詞】語文課堂;語言;探究
一、課堂語言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老師在課上是否能用生動的語言給我們傳授知識。語文是一科能夠讓學生從優(yōu)美的文章中不斷提高審美情趣的學科,而語文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教學語言。優(yōu)秀的老師會通過語言感染學生,讓學生對學習充滿激情和興趣。而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模式明顯更為奏效。因為小學生多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那個時段的學生由于積累的知識并不多,所以很難從專業(yè)的角度欣賞一篇文章的優(yōu)美之處,因此更需要老師的引導。但課程引導并非是全理論性的授課方式,因為這樣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筆者認為: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更愿意在優(yōu)美又富有激情的課堂氛圍中和老師一同遨游知識的海洋。
二、課堂教學語言的探究
語文教學本身就帶著一種情感的魅力。尤其是其語言,充滿著感情美、文學美、音韻美,讓人在賞讀時能夠感覺身臨其境。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一位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因此,小學的語文教學藝術就是語言藝術,那么老師應該如何加強課堂上的教學語言藝術呢?
(一)語言之文學美
我國自古以來,唐詩宋詞千萬首,這些詞曲都是我國優(yōu)秀語言文化的代表。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該具有深厚的文學功底,而說及語言的音韻美,我國的唐詩宋詞以句末押韻為主要特點,念起來朗朗上口,讓人印象深刻。但也不是說讓老師在課堂上賣弄自己的文學功底,張口閉口都是詩詞歌賦。這樣只會讓學生厭惡。例如當老師在上《游園不值》時,其中最后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很典型的將春意盎然的景色描繪了出來。老師可以在進入課題前,讓學生猜測今天要上的課跟自己念的哪句詩有關:“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當學生躍躍欲試時,學生的激情已經(jīng)被老師慢慢調(diào)起來了。這時老師可以播放關于這首詩的主題音樂,讓學生在進入課題前就能夠在老師悠然的音樂中,慢慢感受春意的來臨。最后與老師共同探討將要學習的那首詩。老師可以在上課過程中適時地念幾句詩詞,因為文化底蘊深厚的老師總能讓學生感覺到這位老師在講課時所散發(fā)出的文學氣息,令人陶醉。
(二)語言之感情美
很多時候,文章作者都是以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手法寫作。因此,老師在上課時,應以“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為原則,用美的教學語言,向?qū)W生傳遞美的文學作品。一個對課堂充滿感情的老師,能輕松自在地將一篇文章向?qū)W生講述得趣味橫生,那才是真正地將學生引入到了文學的領域,讓他們能夠主動地感受、探索語文的奧妙。例如老師在上第十一冊的第十五課《青海高原一株柳》時,由于文章用詞慷慨激烈。因此老師在講述課文時也應該以慷慨激昂的情緒為情感基調(diào)。上課并非是簡單的聽與被聽的關系,而是以師生的情感互動為背景的共同學習與交流,一起感受語言的魅力與獨特。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飽含深情地向?qū)W生們念文中一段話:“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jīng)歷過多少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jīng)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jīng)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早已深深地將學生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了那頑強的生命力上。只有用情、用心地將文章的語言誦讀出來,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它獨特的魅力所在。這時無需多言語,學生早已身臨其境地感受出文章所要表達的感情,因為一個人的閱讀情感能夠直接決定他對于這篇文章的記憶以及理解速度。
(三)語言之親切美
雨果說過:大膽是取得進步所付出的代價。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的緣故,很容易在課堂上因為老師的大聲斥責而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當老師在上課時,應大膽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盡量地少去斥責學生而應多贊美學生。例如有位老師在教《黃鶴樓送別》時,當學生已經(jīng)初步了解此詩的大致含義后,但其閱讀的情感還未到位。這位老師便一句句地讓學生帶著感情地嘗試誦讀。和學生一起在誦讀過程中逐步調(diào)整學生的閱讀情感。老師應該學會適當?shù)刭澝缹W生的進步。只有讓學生們了解應該如何去做才能夠得到老師的夸獎和贊美,他們才會更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三、結(jié)束語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可見,語言是成就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所在。老師上課時是否聲情并茂,是否語言優(yōu)美,都直接關系到了課堂質(zhì)量。同時,抑揚頓挫的音調(diào)能夠改變學生印象中枯燥的課堂教學,從而激發(fā)他們對語文的熱愛。老師自身應該加強語音的標準性以及詞匯和語法的準確性,熟練地運用語言技巧讓學生能夠從一開始就熱愛語文、熱愛文學。
【參考文獻】
[1]張周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研究[J]. 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02),152.
[2]葉黛亞.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魅力[J].文學教育(中),2010,(05),133.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后塍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