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蘭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以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應該提倡真自主、真體驗,這樣才能讓個性化閱讀在語文課堂上流光溢彩。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真自主;真體驗;真課堂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教育專家提出:“二十一世紀最需要的什么?是創(chuàng)新。課堂是最好的生長個性的土壤。”語文課程要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并適應這種差異,盡可能在語文學習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然而,現實生活總是不容樂觀的,有些語文課看起來非常熱鬧,很有氣氛,可缺少了學生真正的心靈自由體驗。很多時候,孩子們不是在閱讀,而是在老師激情飛揚的課堂中進行統一的體驗,讓所有的感悟、體驗、理解都統一在老師的標準答案之下。我們倡導語文閱讀教學走個性化閱讀教學之路的,只有當學生的閱讀個性化了,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真自主、真感悟、真體驗,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語文課堂。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更加流光溢彩的課堂:
一、真自主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當學生進行閱讀時,要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想怎樣讀就怎樣讀。
1.自主地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閱讀材料
首先閱讀內容要讓學生喜歡。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新課改后的課堂上,我們常能聽到這樣的課堂用語:“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來讀一讀。”這其實就是體現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自主性。在個性化閱讀中講究興趣,只有學生感興趣了,他們才能自主又自覺地進行閱讀。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才會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發(fā)展閱讀個性,提高閱讀水平。例如在學習《天鵝的故事》這篇課文時,我就是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部分來學習,學生大部分選擇的都是“齊心協力破冰”的這一部分,其實這也是文章的重點部分,理解了這一部分以后,再指導學生理解“為什么稱老天鵝是破冰勇士?”,這樣學生會對天鵝的齊心協力,老天鵝的勇敢奉獻了解地更深刻。
2.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學生因為經驗能力不同,因而感受也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學習,這樣每個孩子都覺得被重視。這時教師只要適當的加以引導,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當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時,他們才會學得愉快、輕松,也才會自覺、主動地學習,才會把學習當作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被動學習,學生學得主動積極,讀書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3.自主選擇自己所喜歡的交流方式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自由的氛圍,讓學生能夠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教師和學生應該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可以展開討論,應該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想法。學生在閱讀中有了各種各樣的體驗和收獲,那么他們當然也就希望和別人交流,讓別人和自己一起體驗成功所帶來的愉快。要使學生的這種情感體驗得到表述,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歡的交流方式。在體驗與交流中,在觀點和知識的相互碰撞中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使學生真正喜歡閱讀、熱愛閱讀,并且能夠從閱讀中獲得樂趣。
二、真體驗
于永正先生曾說過:“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孩子。”這就要求每個教師關注學生獨特的內心世界,尊重學生的個性,允許他們有不同的閱讀理解。只有這樣寬容的心境才能使學生的個性之花得到綻放。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體驗并且獲得真實的、獨特的、個性化的理解呢?我覺得應該做到:
1.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積極性
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是引導學生去體驗這種情感,而是一味地照本宣科,一味地強調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的話,那么閱讀的功能就會大大降低。
2.引導學生整體把握作品的內容
每一篇文章,每一部作品都是一個完整卻又獨立的整體,如果把作品分割成一個個獨立的部分,然后加以講解,這樣就會失去文章該有的整體性,必然會失去作品所真正要表達的內涵。
3.尊重學生獨特的解讀和感悟
每個學生的情感不同,經驗能力也不同,這樣就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也就不一樣。允許學生帶著個人情感去表達閱讀結果,就有可能出現“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閱讀效果。比如教學《第一次抱母親》一課,讓學生說說母親為什么流淚,有的學生說是欣慰,有的說是開心,還有些學生說是感動。當學生獨特體驗得到肯定后,學生就嘗到了被尊重的快樂。從而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
因此答案可以是豐富多彩的,思維應當是流動跳躍的,這樣學生才樂意接受我們的學習。
三、真課堂
我們希望在課堂上看到的是一張張充滿自信的笑臉,更希望能夠在課堂上聽到學生們的爭辯聲,在爭辯聲中才能體現學生的個性,還原真正的課堂。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說話的機會,特別是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教師應該保護學生敢于爭辯的意識,以求更好地表現自我。在課堂上,努力使自己做到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思維方式,尊重他們的獨特情感,努力使自己親近學生,努力使自己和學生之間形成一種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
只要我們努力改進閱讀教學,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體現,學生的個性思維才能得以發(fā)展,我們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引領他們在課堂上有個性化的解讀。
【參考文獻】
[1]新《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
[2]熊開明.《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
[3]楊再隋.《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指導用書》(小學語文).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濱海港鎮(zhèn)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