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9日,2013年中國信息化發展水平評估報告在北京召開,會議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主辦,工業和信息化部楊學山副部長出席講話,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農業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統計局、國家知識產權局,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的負責人,以及相關研究機構共計100人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了《2013年中國信息化發展水平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評估報告》)。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促進我國信息化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委托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等單位研究建立了信息化發展水平評估指標體系,測算和評估了我國2010-2012年信息化發展水平。
從2010—2012年三年數據來看,全國信息化發展總體呈現以下特點:一是2010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快速推進,經濟和社會各行業各領域信息化呈現出快速發展勢頭,全國信息化指數從2010年的52.94,提升到2012年的74.84,年均增長18.9%。二是東中西部地區信息化發展不均衡,東部省份信息化平均指數比中西部省份顯著領先,而中部省份與西部省份的平均指數差距不大,三是網絡就緒度指數增長快于應用指數和效益指數。三年間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網絡就緒度指數增速顯著高于信息通信技術應用指數和應用效益指數。
數據顯示,信息化水平增長速度與國家信息化推進政策有顯著正相關關系。在網絡基礎設施方面,伴隨著國家大力推動“3G網絡建設”、“寬帶普及提速”工程,三年來光纖入戶率、固定寬帶普及率、移動寬帶普及率、固定寬帶端口速率等相關指標大幅提升。同時大力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與企業信息化相關的應用指標三年來也增長明顯。在社會信息化領域,近年來社???、電子商務、銀聯卡等普及應用,社會信息化應用指標也呈現出較高的增長速度。
從具體指標看,2010年以來全國網絡就緒度指數逐年快速增長,從2010年的51.1增長到2012年的84.15,年均增長28.3%,全國信息通信技術應用指數從2010年的51.43提升到2012年的70.55,年均增長17.1%;企業信息化應用指數從2010年的49.76提升到2012年的61.78,年均增長11.43%;政務信息化應用指數從2010年47.66提升到2012年63.92,年均增速15.8%;居民信息化應用指數從2010年的54.16提升到2012年的78.26,年均增長20.21%,是各類應用中增速最快的;信息化應用效益指數從2010年的56.79提升到2012年的71.26,年均增長12%。
同時,各省市信息化指數呈現顯著階梯狀。2012年信息化指數在90以上的省市基本上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省市,包括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福建、廣東等7省市。各省信息化指數在80-90之間出現了斷層。信息化指數在70-80之間的省市有山東、湖北、陜西、遼寧、海南、寧夏、山西等7省市。信息化指數在60-70之間的有河北、廣西、吉林、四川、安徽、新疆、江西、重慶、內蒙古、云南、黑龍江、湖南、甘肅、河南、青海等15省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省市。
本次信息化發展水平評估結果總體上反映了我國信息化發展的現狀,鮮明地體現出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對應性,部分結構性指標也揭示了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正處于高速轉換時期,應用效益指標充分顯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躍升。伴隨著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創新應用,信息化正在和必將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來源: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