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科普能力是一個學會向公眾提供科普產品和服務的綜合實力。加強水產科普能力建設,提高公民科學素質是增強水產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基礎,而整合和動員社會力量做科普,是提高學會科普能力的有效任務。
為推動中國水產學會科普能力建設,整合社會科普資源,做好新一年的科普工作規劃,中國水產學會于2013年歲末分別赴海南、湖北、上海等地進行了科普能力調研。
在海南省,中國水產學會副秘書長曲宇風一行走訪慰問了三亞海螺姑娘創意文化園。在湖北和上海,劉雅丹處長調研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東海水產研究所、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學,武漢東湖海洋世界,長江中華鱘保護基地和國家級京山盛昌烏龜原種場,了解這些單位的科普資源和基地建設,以及在開展科學傳播和科技惠漁,特別是在幫助和帶領農民轉變生產方式,倡導生態文明的情況。
學會在調研中了解到,東海水產研究所的標本館是中國水產學會推薦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這些年,該基地在面向行業和社會做科普積累成功經驗,有一支生氣勃勃的科普志愿者隊伍。上海海洋大學的科技館是一個把現代化科技與水產科普相結合,把教學與科普相結合和科技館,面積不大,卻把長江生態現狀生動地展示出來。
在新的一年中,中國水產學會將動員和整合這些社會資源,在科技創新的引導下,統一部署,引導相關單位和社會共同推動水產科普能力建設。(中國水產學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