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 方 侯 健
當前,在諸多教學模式中,項目驅動教學法較為引人注目。與其他教學法不同,它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新方法。這一教學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方式獲得的。”①
基于建構主義的項目驅動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為導向驅動學生自主探索、互助協作,分階段設計與實施項目,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做中學,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實踐。學生全程參與項目運作的過程充滿樂趣與挑戰,他們可以在推進項目、解決問題的驅動下發揮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主動學習與實踐操作,從而加深對原理和理論的理解,體驗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復雜性與藝術性。
這一教學法轉變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教師是主導,其作用不完全是教授者,更多的時候是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是主體,是項目自發的推動者和實踐者。在完成項目的驅動下,學生需要發揮能動性與創造力,對多門新聞傳播類課程的知識關聯銜接、融會貫通,以主動實踐的方式運用所學來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而在整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更像是一個教練,主要工作是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源與環境,幫助學生設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對學生項目實施進行督導和質量控制,啟發學生項目實施,及時糾正學生的偏差,并引導學生對項目成果進行反思與評價。
新聞傳播學專業可以在單一做畢業論文的基礎上增設畢業設計環節。畢業設計設置多個模塊,鼓勵學生結合實習或就業單位的實際,結合真實的產學研項目或學科競賽來完成。畢業設計下設的多個模塊,可既有指向傳媒內容制作的如新聞采寫作品發表模塊、平面廣告VI設計模塊等;又有應對多媒體傳播渠道的如影視作品制作模塊、期刊雜志策劃與制作模塊、網頁設計與制作模塊等;還有針對文化傳媒項目運作與經營管理的如文化傳媒項目運作模塊等。

模塊簡介新聞采寫作品發表模塊 學生結合實習媒體的實踐,協同或獨立進行采、寫、編、評、制作等新聞報道,作品在實習媒體上發表平面廣告、VI設計模塊 平面廣告設計與時報金犢獎、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等大賽結合;視覺識別手冊設計與實際項目結合影視作品制作模塊 作品可涉及電視新聞片、紀錄片、劇情短片、 實驗片、電視專題片等,學生擔任導演、編劇、攝像、剪輯等職位,協作團隊完成期刊雜志策劃與制作模塊 作品可涉及新聞、時尚、文化和企業內刊等多種類型,學生自選紙媒或電子形式策劃和制作網頁設計與制作模塊 網站可涉及新聞、廣告與文化等多個主題,學生完成三層鏈接結構,并運用多種多媒體技術和動態網頁制作技術文化傳媒項目運作模塊 學生通過深入的調研,參與策劃并運作真實的文化傳媒項目,評估項目實效,并撰寫完整的項目報告畢業設計模塊
自選機制尊重學生的差異性,較好地滿足學生多元的成長需求,并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針對新聞傳播學專業研究型、創作型、應用型等不同需求,在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學改革工作中采用選修機制,可以創設不同的教學情景,給予學生個性化的輔導與訓練,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經過努力得到發展。具體操作方案如 下:
首先,新聞傳播學各專業在達成新聞傳播學專業整體培養目標的前提下,根據本專業的培養特色,選擇并抽取畢業設計模塊,并制定了詳細畢業設計選題指導書,明確畢業設計作品和報告的具體規格和要求;其次,在學生選題階段,容許學生充分估計到自身的知識儲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職業規劃、就業實際和個人興趣來選擇做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選擇做畢業設計的學生可進一步從本專業方向多個畢業設計模塊中選擇一個模塊來完成畢業綜合訓練環節。
以新聞學專業畢業設計模塊的設置為例,由于媒介融合催生了新聞素材的跨媒介采集,多樣化的融合新聞大量涌現,新聞產品的加工方式與發布渠道更是多元化的,傳播方式也從傳統的點到面的傳播方式轉變為點對點、點對面和面對面的復雜傳播方式②。新聞生產與傳播的變革帶來新聞學人才培養的變革。新聞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可考慮,以傳統的《新聞概論》《中外新聞史》《新聞采訪與寫作》《報刊編輯學》《新聞評論》《新聞策劃學》《新聞道德與法規》等課程為縱向課程體系,以電視新聞、報刊新聞、網絡新聞傳播等不同媒體新聞學課程為橫向課程體系,橫縱交織實現對新聞學教學內容較為全面的覆蓋。而新聞學專業的畢業設計則可考慮選擇抽取新聞采寫作品發表模塊、電視紀實短片(如電視新聞片、專題片、紀錄片等)模塊、新聞類的期刊雜志策劃與制作模塊和網頁設計與制作模塊等,盡可能為學生適應媒介融合發展,適應未來不同媒體的需要創造條件。而學生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模塊來完成對自己專業知識和能力進一步建構。
筆者將以上畢業設計(論文)教學改革方案應用于北京城市學院新聞傳播學專業的教學中,從統一做畢業論文改革為推行畢業設計、鼓勵學生選擇畢業設計完成畢業綜合訓練環節。畢業設計結合專業方向特色設置多模塊,實施畢業設計、論文學生自選機制,并配備專業教師指導。通過循序漸進的推動,2012屆北京城市學院新聞傳播學專業223人中有106(48%)人,2013屆191人中有103(54%)人,2014屆251人中有203(81%)人選擇做畢業設計。從整體完成情況看,學生畢業設計作品較有創意和特色,作品能夠體現較高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具有較為精良的制作水平。畢業設計(論文)環節教學改革的效果分析如下:
第一,畢業設計較好地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在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后的學生小組訪談中,選做畢業設計的學生普遍反映通過畢業設計的學習和實際動手訓練,較好地提高了專業實踐能力,如果能再次選擇還是會選做畢業設計。大多數學生畢業設計能與行業一線實踐相結合,有的學生結合實習或就業單位的實際和需要來完成畢業設計,如為就業單位做了企業宣傳冊和企業內刊,受到領導肯定和就業單位重視;有的學生在指導教師帶領下結合真實產學研項目來完成畢業設計,如為華洋紫竹幼兒園進行視覺識別手冊設計被采用;有的學生參與學科競賽來完成畢業設計,如參加時報廣告金犢獎、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等,畢業設計成果獲得了大賽獎項。
第二,自選機制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學生在專業方向培養的框架下自選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模塊的方式,從三屆學生完成情況看,該機制能較大程度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專長和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選做畢業設計的學生通過項目驅動實踐訓練,獲得了項目完成的自信心與成就感。而選做畢業論文的學生,多數為考研的學生,對學術研究感興趣,有的學生在北京市新星計劃等項目的基礎上,完成了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有的學生通過扎實認真地完成畢業論文,提升學術分析與科研的能力,做出有價值的學生論文并在國家級或省級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
第三,畢業設計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畢業設計的各項目模塊鼓勵并驅動學生將所學運用于實踐,而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人際交往、與人合作等綜合素質都有所提升,為順利步入就業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學生在以團隊完成畢業設計的項目中,相互協作、優勢互補,在共同的學習與實踐過程中共同進步。在訪談中,學生說“我們一起完成短片的策劃和制作,整個過程并不容易,我們一起戰斗過來,感到之間的友情更深厚了。”又如,參與產學研項目的學生,通過與老師一起了解客戶需求,反復與客戶溝通,實地調研等實踐,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了解了真實的工作流程,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綜合技能和職業素養。
【注釋】
①霍芳:《論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08年S1期
②劉昊,《面向媒介融合的網絡傳播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析》,《新聞教育》,2011年8月,第76-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