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 超
門戶類新聞客戶端有著天然的優勢。創業型移動資訊客戶端沒有包袱、技術上有創新。國家隊在新媒體領域大有可為。
移動互聯網興起之后,門戶網站迅速調整了自己的模式,網易新聞客戶端首先發力,在新浪、搜狐、騰訊、網易四大門戶中率先移動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迅速擁有了2到3億的用戶。新浪的戰略中心調整轉向移動端微博,目前騰訊、網易、搜狐和鳳凰是門戶類新聞客戶的代表。各大網站戰略向客戶端傾斜,客戶端的廣告也是水漲船高,有些新聞客戶端的收入已經超過門戶網站。一個例子就是,目前四大新聞客戶端的每天開機廣告(半天)不低于120萬元人民幣/天。
除了老牌門戶網站之外,移動互聯網時代涌現了一批在資訊類移動產品方面創業的公司,代表性的有今日頭條、一點資訊、ZAKER等。這些創業公司利用智能推薦等新技術,適應移動端的需要,迅速發展壯大,目前今日頭條已經跟四大門戶新聞客戶端有平起平坐的態勢,從用戶的活躍度和增長勢頭來看,還超過后者。
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剛剛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
建設一批新型主流媒體,建設幾個新型媒體集團,怎么理解?按照中央的慣例,一批就是十幾個,幾個就是5個以下。上海報業集團下面的澎湃已經一馬當先,《人民日報》和旗下人民網、新華社和新華網,都摩拳擦掌。所以新聞客戶端的第三戰隊,來自于各大中央媒體和地方黨媒,一出生便風華正茂的澎湃新聞客戶端在原創新聞領域風生水起,依托豐富資源和優勢的新華社發布、我在現場等新華社的新媒體項目,也受到人們矚目。
一、門戶類新聞客戶端從產業鏈的整合、互聯網從業經驗以及應對監管來說有著天然的優勢。
紙媒生產內容,門戶以極低的價格全年簽約,然后再轉移到新聞客戶端,這個產業鏈已經非常完善,傳統新聞生產者其實缺少話語權,在分配中也是處于低端,廣告和流量都被門戶網站分走,每年的授權費用不過十幾萬或幾十萬,遠遠不能抵消紙媒的采編成本。
移動互聯網興起后,新浪有微博,騰訊有微信,網易有云閱讀、云音樂和易信移動矩陣,這些移動渠道還是掌握在這些老牌門戶手里。
但其劣勢也是很明顯的:第一點是門戶的新聞客戶端延續的就是手機上閱讀門戶內容,在技術上沒有創新,大部分跟著創業公司的腳步走,智能推薦系統遲遲不能上線。門戶新聞客戶端變成了拼搶第一時間發稿的媒體,而不是重視用戶的互聯網產品,而且資訊類的App缺乏黏性。
第二點就是移動端崛起之后,渠道增多,作為內容生產者,傳統紙媒有了更高要求。在門戶時代,掌握網絡渠道的門戶低價獲得傳統媒體的內容,贏得用戶后高價賣出廣告,這套邏輯跟傳統媒體沒什么不同,但渠道優勢讓門戶獲得了大部分收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了直接提供移動渠道的平臺,傳統媒體借助新的渠道,不管微信或者今日頭條也好,可以直接達到用戶并通過流量或者廣告受益。
門戶新聞客戶端其實也并不掌握真正的內容所有權。所以搜狐起訴今日頭條的時候,馬上就被財新網維權,傳統媒體才是內容的擁有者,門戶的新聞客戶端們只是網絡世界的二傳手和搬運工,真正的內容創造者也未必真正喜歡門戶所建立的版權售賣規則。
二、創業型今日頭條類移動資訊客戶端優勢在于沒有包袱、技術上有創新。
今日頭條吸引用戶的是其智能推薦和機器學習系統,這些客戶端強調互聯網產品屬性,淡化媒體屬性。
智能推薦系統符合移動互聯網用戶個性化需求,每一個人看到的信息都不一樣。技術的先進讓他們迅速獲得海量用戶,沒有門戶和媒體情節,讓他們更注重業務的拓展,比如今日頭條在信息流里加入商品流,通過今日特賣直接售賣商品,從而其收入來源也多元化。門戶新聞客戶端一直以來依賴品牌廣告,今日頭條可以通過CPC(每點擊成本 )、CPM(每千人成本)等效果廣告盈利,可以收取電商獲利分成。
除了智能推薦系統之外,轉碼和導流也是他們獲得傳統媒體支持的原因。他們雖然不生產內容,但是會把聚合的內容流量直接導回傳統媒體的網站,傳統媒體從而可以售賣流量。這樣的方式直接打擊了門戶的生存模式,提高了傳統媒體的話語權。財新網一直跟今日頭條合作密切,獲得流量也很多。
在自媒體的業務拓展上,今日頭條等也走在了前面。今日頭條歡迎自媒體進駐,并給自媒體導入流量和廣告,自媒體人可以在今日頭條內部實現閉環的變現。這種模式大大顛覆了傳統媒體和傳統門戶,優質的內容生產者開始聚集在今日頭條里。
當然今日頭條等創業類客戶端時時面臨著“版權門”,《新京報》等媒體起訴今日頭條,傳統媒體也經常發文批評今日頭條“不生產內容,是內容搬運工”的模式,在轉碼方面很多人也有不同看法,未來今日頭條還會持續面臨這類問題。
三、上海報業澎湃新聞客戶端、新華社“我在現場”客戶端,背后擁有龐大的政治和資金資源。
上海報業著力打造移動互聯網話語權,政治資源傾斜,上海報業掌門人裘新大力支持,《東方早報》傾全報社之力打造澎湃。擁有近500名精干記者團隊,擁有國資、民資等資本集團的資金注入,同時門戶網站碰不了的時政、突發、深度調查等領域,澎湃都能自由報道,擁有稀缺的時政報道牌照資源。澎湃新聞客戶端擁有40多個欄目,每天幾百篇原創新聞。
新華社是國家重點媒體,“我在現場”利用密布全球的信息搜集網絡,獨家專業快速的信息源可以迅速擁有很多讀者。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指導意見出臺后,最有希望拔得頭籌的就是新華社的新媒體團隊,新華社擁有比地方黨報更有優勢的全國全球資源,可以觸碰很多報道領域。但是國字頭的新聞客戶端也有弊端,它們最強大的是采編資源,但是沒有互聯網推廣變現經驗,更缺少一流技術人員和產品經理,比起門戶還有很多課要補。體制的僵化讓產品反應太慢,上海報業的澎湃是在微信公眾號試行半年之后才推出客戶端。
門戶新聞客戶端目前占有絕對優勢,但是未來會遭到分流。首先是其形態比較落后,收入模式探索也不足;中央打造國有新媒體集團的戰略也會打壓其發展。網易針對此已經開始轉型,網易新聞客戶端4.0版本,除了智能推薦功能之外,加上了O2O功能,網易新聞客戶端操盤手徐詩認為,網易新聞客戶端已經有了獨特的地域色彩,其LBS功能已經足夠強大,后臺監控顯示,曾經有個用戶一個月竟然換了三十多個城市,地域性細分用戶為網易O2O打下堅實的基礎。
目前,網易本地資訊覆蓋全國300多城市,網易新聞客戶端打造的本地資訊平臺融合生活服務,為用戶提供更多吃、住、行、游、購、娛的可能性,“承包”一站式服務。4.0版本中,網易新聞客戶端選擇美食、購物、休閑娛樂、酒店等為主體,而地域則是從北上廣深等10多個一線重點城市向下擴張。
騰訊和搜狐新聞客戶端也作出了相應的轉變,門戶新聞客戶端很快見頂,其未來走勢還看各家操盤手的操控能力。
創業類的新聞客戶端船小好掉頭,本來在技術上和商業模式上有一定優勢。除微信這種社交類包打天下的入口,資訊類客戶端也擁有電商領域的巨大想象。只要繼續滿足移動時代用戶的需求,不斷調整策略,創業類新聞客戶端可以發展出很多玩法,也會產生一批黑馬。
國字號的新聞客戶端在國家政策的保駕護航下,如不考慮盈利問題和生存壓力,主要在渠道和內容上做文章,未來幾年肯定能獲得很多用戶。國字號的新聞客戶端想大力發展,還需要上層給這些新媒體項目更加靈活的政策,從考核到持股都要有整體的設計?!拔以诂F場”就利用了政策優勢,記者在我在現場發稿算作新華社里的KPI,激勵記者為新媒體供稿供獨家稿;雖然新華社在我在現場是大股東,但我在現場也吸納了很多社會資本的進入,股權多樣化,其員工的工資也高于其他部門??梢哉f,國家隊在新媒體領域大有可為,巨大的市場還等待勇敢者去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