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晨雨



當我拿著手中的相機,看到??吭诤拥肋叺男≈凵?,擺放著那把一半浸泡在水中,隨著水波搖蕩的船櫓,仿佛尋找到了創作的靈感。周莊水鄉阡陌交通的道路,沿著河道鋪陳,不正如同那飄蕩在水中的船櫓,流轉遷延……
當我開始玩攝影藝術創作時,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復興之際。膠片攝影的黑與白,與中國傳統水墨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攝影師如果只是按弄快門的技術工的話,膠片攝影永遠無法稱得上藝術,因此,當我在思索如何在攝影中融入中國的藝術元素時,首先映入腦海的是國畫大師大筆觸魂似的寫意而隨性的發揮。攝影同樣可以像繪畫那樣躍然紙上。
這組拍攝于周莊的作品,是我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歷經三載,浸潤在水鄉含情脈脈的水道之中,古鎮的街巷之間,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心中的疑惑卻越來越深。要知道在中國的水墨畫中,早就有吳冠中、張大千這樣的名家之作,那攝影藝術所應該表達的水鄉究竟是怎樣的呢?
有一天,當我拿著手中的相機,看到停靠在河道邊的小舟上,擺放著那把一半泡在水中,隨著水波搖蕩的船櫓,仿佛尋找到了創作的靈感,周莊水鄉阡陌交通的道路,沿著河道鋪陳,不正如同那飄蕩在水中的船槳,流轉遷延……我順著這含著水的柔情的路,拍攝下倒映在水中的雙橋,走入昔日巨賈沈萬三的沈廳,記錄下往日里大戶人家中,最稀松平常的生活片段。而這些最細枝末節的生活場景,卻正如同水鄉那一滴滴流水,平凡但具有生活味。這也正是一次最美妙的旅行,所希求的體驗——感受最有人情味的當地人生活。
盧捷維
中國當代著名攝影藝術家。50年代生于上海,1994年,加入世界上最早的攝影組織——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榮獲會士稱號,其周莊系列攝影作品被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收藏。1995年,受聘于美國柯達公司,特邀講授黑白攝影巡回講座。1998年,成立自己的黑白攝影工作室和實驗室,潛心鉆研攝影技法和暗房技術,并沿用傳統銀鹽工藝,開創了“散點透視,焦點寫實”的攝影技法,代表作《蝦》系列受到業內人士和攝影愛好者追捧。
如今,回顧這組“昔日周莊”的作品,如同雕刻在膠片之上的記憶碎片,慢慢拼湊出一個不一樣的周莊,也讓我回憶起自己的膠片人生。上世紀60年代,當時還在念小學的我用父親給的50塊錢,買了人生第一臺上海202相機,我們一家住在上海靜安寺附近,后院養著一窩雞,于是我一股腦兒地拍攝家里后院養的雞。后來,鄰居家兩位在海外留洋念書的高才生,看到我在擺弄相機,便給了我一本國外的照相指南,而我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地做下筆記,這就是我與膠片攝影的“初戀”。
在經歷了數碼攝影的浪潮之后,傳統開始復興,膠片攝影藝術近年來如同時髦的復古時尚,成為這個時代永不落幕的輝煌。如同膠片攝影離不開銀鹽一般,攝影就是“光與影的藝術”,而這也正是攝影與繪畫等其他藝術相比,最具魅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