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杰瓊
媒體微博報道業務性失實的成因與糾正
□ 文/李杰瓊
本文針對新聞機構的官方微博在報道中存在的業務性失實現象,剖析了造成這一問題的主客觀因素。同時,嘗試厘清新聞機構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三者的遞進關系。在此基礎上,借鑒國際知名媒體轉型的經驗,對新聞機構在社交媒體時代如何更完整全面地維護自身的公信力給出了建議。
社交媒體 公信力 新聞報道 業務性失實
如果說主流媒體開設微博是對傳播力的建設,那么接下來亟須解決的問題是對媒體公信力的建設。目前媒體微博在新聞報道中的業務性失實行為愈發普遍,已對媒體機構的公信力構成潛在的(甚至現實的)威脅。
業務性失實屬于非故意失實,指的是新聞報道者并無故意造成失實報道的動機,而是由于種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或影響,未能按照客觀事實的本來面目如實做出報道所導致的新聞失實。①以下案例便是近一兩年發生的較有影響的由媒體機構微博的業務性失實行為導致的虛假新聞。
例一:2013年12月3日“外國小伙扶摔倒東北大媽疑遭訛詐”的圖片新聞報道。這組圖片最先由中央級新聞網站“國際在線”發布,后經某央媒新浪微博首先轉發,隨后在微博、新聞網站、新聞客戶端得到廣泛傳播,輿論紛紛指責“東北大媽”。然而隨著真相浮出水面,輿論隨之發生逆轉。②
例二:2014年2月11日“玉兔號月球車長眠不醒”的新聞報道。該報道由某央媒網站科技頻道發布,報道稱美國宇航局(NASA)的中文官方微博@NASA中國于2月10日晚21:05發布的一條微博,其內容為“玉兔本來就屬于月球,現在是到家了”,并附上蠟燭圖案表示悼念。此條新聞不僅在人民網各個頻道轉載,并在微博上得到大量轉發和評論,還引起了外媒的關注,BBC中文網、新加坡《聯合早報》紛紛報道《中國媒體證實玉兔月球車“長眠不醒”》。實際上,@NASA中國由一名科普愛好者創建,與美國宇航局并無關系。
例三:不久前發生的《西游記被韓國》的虛假新聞。2014年8月9日,廣州某報國際版刊登了題為《韓國學者稱〈西游記〉起源于韓國》的報道,該報道稱新聞來源于日本媒體。人民網時政頻道、新華網也刊發了類似報道。③隨后,不少媒體微博轉發。后來人民網國際頻道證實日本網絡媒體上主張西游記起源于韓國的文章信息源都是中國國內的網站,日本權威媒體并未報道此事。④可見,“西游記被韓國”實際上是網絡信息“出口轉內銷”的烏龍劇。
從結果和影響來看,在媒體微博的轉發下,這些不實新聞得以在更短的時間、更廣的范圍內擴散。亦有研究者指出,2013 年有不少起虛假新聞都是被媒體官微廣泛轉載,在真相面前集體淪陷的窘境一再出現。⑤
雖然上述不實新聞并非媒體微博首發,但仍暴露出媒體微博發布新聞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即在轉發時為了搶速度、博眼球,并未進行基本的、必要的信息查證與核實,而是大多懷有僥幸心理,將核實的責任寄予(某種程度上也是轉嫁給)首發媒體。
從嚴格意義上說,媒體微博轉發的新聞也是新聞機構報道的有機構成;任何新聞機構在轉載新聞時必須進行查證、核實,這是新聞機構維護新聞真實性、實現報道客觀公正、體現社會責任的規范化要求。新聞報道無疑也是媒體機構微博體現競爭力的核心產品,但目前這一產品質量情況令人擔憂。媒體機構微博新聞報道的業務性失實在較大范圍內、以較高的頻率出現的原因何在?
從客觀原因看,網絡時代信息的大量涌現與快速傳播,給媒體機構微博的信息核實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誠如研究機構指出的,在求新、求快的微博生態環境中,媒體微博不會采取如“傳統”媒體一樣嚴格的審稿、發稿流程,這就導致媒體微博所發信息的準確性不能得到嚴格保證。⑥
從主觀原因看,業務性失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媒體機構微博的運營者在新聞專業素養層面有所欠缺,沒有區分“信息傳播”與“新聞報道”兩者在本質上的差別,導致報道意識不足。換句話說,媒體微博在新聞報道中的業務性失實是一種新聞失范行為。
媒體微博業務性失實大多由于新聞工作者在實踐過程中缺乏嚴謹、扎實的專業態度與作風造成的。前文列舉的三個例子,如果編輯團隊能利用搜索引擎、相關機構的官方網站、國際知名新聞機構的網站等技術手段和渠道,對支撐新聞報道的關鍵信息(特別是@NASA中國的身份以及日本媒體的信息來源)進行查證,不難發現其中的可疑點,從而多一分謹慎,或許就不會輕易發布了。
可見,目前媒體機構的業務性失實大多屬于操作層面的技術性問題,與從業者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沒有必然聯系;通過強化、加深對“新聞報道”的認知與理解,提高專業技能和素養,有可能得到糾正。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真真假假的各類信息混雜在一起,只有經過甄別與核實的信息,才能成為加工事實的原材料。在信息查證、核實方面,個體往往難以具備主流新聞機構的資源優勢(特別是信息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如果說在大眾傳播時代,新聞機構的權威性一定程度上有賴于對信息的占有和傳播;那么在當下,新聞機構的權威性應該來自于對信息更加專業和更負責任的報道。
如果媒體微博的業務性失實變成一種常態,不僅會降低新聞機構品牌的美譽度,還會動搖整個新聞行業的公信力,甚至在全社會范圍內引發信息傳播的失序,造成不良影響。
中國媒體微博目前暴露出的業務性失實問題并非特例,西方知名新聞機構在轉型過程中也曾遭遇過。隨著社交媒體對新聞生產領域的全面滲透,這些新聞機構一方面鼓勵新聞工作者利用新興媒體獲得新聞線索,完成報道,一方面堅守本機構的報道傳統,通過制定工作守則的方式,增強本機構員工在利用社交媒體時的專業意識和行為規范。參考這些已有的準則,深入把握媒體微博與新聞機構的關系、媒體微博運營的根本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
1.改革傳統的管理模式,將統一的報道規范融入各個媒介平臺
“80后”已成為一線新聞報道的中堅力量,包括央媒在內的主流媒體機構運營團隊也主要由“80后”“90后”的年輕人組成。從部門設置上看,這些運營團隊在整個新聞機構中相對游離、邊緣,“傳統”業務部門的審核、發稿流程不適用也“照顧”不到這里。但這樣的架構安排其實不利于新聞業務在各個媒介平臺上的深度融合。由此,筆者建議除加強對年輕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教育和職業倫理教育外,新聞機構不妨思考如何改革現有的部門架構及其相關的管理模式,并建立有效、高效的內部溝通機制,實現新媒體部門與“傳統”新聞業務部門的對接和對話,不僅在媒介形態、傳播內容、傳播渠道上實現融合,也要探索在理念和管理上的融合。將媒體機構微博更有效地納入新聞機構的管理范疇,其目的是在遵循新媒介平臺傳播特點與規律的同時,將信息的查證與核實形成制度,保障新聞報道的原則在社交媒體上也能夠得到維護與貫徹,從而使新聞機構的公信力得到完整和全面的維護。
2.完善本機構的資料庫建設,為信息查證與核實降低成本
對現代新聞工作者而言,速度重要,真實更重要。激烈的新聞競爭和信息的秒速傳播,也確實給媒體機構微博的信息查證與核實工作帶來了現實層面的壓力。其實,從日常工作著手,對一些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進行維護和建設,既可以有效地降低查證、核實信息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減小業務性失實發生的機率。這些“基礎設施”包括新聞資料庫、咨詢專家名單、新聞機構名單、可起到示范作用和警醒作用的案例庫等。
各新聞機構可定期更新本機構的新聞資料庫、咨詢專家名單(除政府、企業的新聞發言人外,專家名單在制定時應考慮最大限度地涵蓋各領域、各行業)和新聞機構名單(不僅包括國內外新聞機構的官方網站、官方微博,還應包括各類新聞聚合網站的網址,并對新聞聚合網站的使用給出指導意見),方便本機構的新聞工作者可以迅速、便捷地進行信息核實,最大限度地降低時間成本和人工成本。
另外,新聞機構還可考慮借助社會各方力量,搜集社交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各種典型案例,通過培訓等途徑,使新聞工作者(特別是媒體機構微博的運營人員)更具體地了解社交媒體時代業務性失實與實踐性失范的種種表現、成因及可能的預防手段。
3.編訂社交媒體使用指南,促進行業自律機制的健全
同時,還可以參考國際知名新聞機構的社交媒體使用指南(守則),結合中國國情、中國媒介生態環境的特征以及本機構的媒體定位,制定適用于本機構的社交媒體使用指南,對新聞工作者的行為起到更好的引導作用。制定相關指南時可注意將新聞報道理念與新聞實踐技術有機結合,有利于新聞工作者既能夠熟練掌握“如何報道”,還能夠深入理解“為何報道”。從有效健全新聞行業的自律機制的角度出發,也可嘗試推出社交媒體使用的行業規范,并明確媒體微博業務性失實的更正責任,從而共同建設一個良性競爭的媒體環境。
(作者單位:北京工商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新聞系;本文為北京工商大學青年教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西方財經媒體數據化轉型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號為QNJJ20123-05)
【注釋】
①劉明華、徐泓、張征:《新聞寫作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25頁。
②詳細經過可參考上海《新聞記者》年度虛假新聞研究課題組《2013年虛假新聞研究報告》,《新聞窗》,2014年第1期,第5-6頁。
③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2014/0809/ c70731-25435064.html。
④詳情參見《記者調查:“西游記被韓國”子虛烏有 解析謠言路線圖》,人民網,http://world.people.com.cn/ n/2014/0809/c1002-25435623.html。
⑤上海《新聞記者》年度虛假新聞研究課題組:《2013年虛假新聞研究報告》,《新聞窗》,2014年第1期,第4頁。
⑥新浪微博數據中心、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聯合發布:《2013年新浪媒體微博報告》。
編 輯 張 壘 leizhangbo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