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韜
(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3)
淺析人物形象設計中“蔻”元素的運用技巧
王韜
(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3)
形象設計師就需要對社會的文化狀況以及民眾的生活狀態進行關注,了解他們對理想和現實的態度,打破傳統設計風格的約束,以消費者的需求作為導向來塑造個人獨具風格的設計特點,充分運用“蔻”元素的設計技巧等,這主要表現在發型、妝容、服裝構成以及配飾等方面的技巧性使用,以滿足當前人們渴望留住美好青春、渴望回歸童年的心理需求。
形象設計;“蔻”元素;技巧運用
“蔻”是典型的外來品,是從日本傳入而來。“蔻”是英文“cute”一詞的音譯,意思表示為“可愛”,現在人們一般將其解釋為天真純潔、逗人喜愛等。“蔻”既是指人們的一種生活狀態,也是人們面對人生的生活態度。一般來說,我們所談到的好玩、年輕、活力、可愛、漂亮、快樂等均可稱為“蔻”,其展現了天真爛漫的特征,并逐步在社會上培育出新的“蔻一代”。
“蔻”元素的產生及其流行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新一代青年思想和行動都十分開放,受到外界因素的束縛較少。這些年輕人觀念更新較快,成長環境較好,其身體發育往往呈現出“性早熟”狀態,但與之相反的卻是其心理年輕往往不很成熟,這就導致他們開始扮演各種“蔻”。都市生活壓力日趨增大,導致很多人產生了渴望被人關愛的心理,以減少自己作為成年人所應當承擔的責任。“蔻”作為一種時尚潮流的出現,其善解人意、呈現出年輕化和兒童化的心理特點,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蔻”的出現及流行需要我們在人物形象設計過程中予以把握,即要技巧性地運用使用“蔻”元素。
流行一詞往往與時代相結合,往往呈現出一種新鮮美,并以這種新鮮美為人們提供生活樂趣。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社會流行的風格等是不一致的,其都是當時社會文化的外在體現。在每一設計領域,流行性因素都普遍存在。
在某一階段,人們普遍認為裙子不到腳踝就無法出門見人,否則就是傷風敗俗;而在另一階段,人們又認為短裙才是社會時尚。在某一階段,女人傾向于將頭發做成各種的發卷;而在另一階段,人們則認為頭發拉直才是社會時尚。因此,不同的流行審美觀影響著人們個人形象的塑造。
在盛唐時期,由于國家經濟繁榮,與少數民族的聯系十分緊密,其生活方式受到多種流行因素的影響,這就導致唐代婦女的外在形象趨于華麗造型,表現形式十分開放,這與原先的婦女風格差異很大。正是由于當時的唐朝婦女將流行元素與本國傳統相結合,才造就了以華麗豐美為主要特點的唐朝婦女形象,這在我國女性人物形象設計發展史中占據重要地位。
人物形象的產生及其發展與社會流行因素聯系緊密,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人物形象設計時需要加深對其的認識,需要正確地對待流行性文化,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以順應民眾審美心理,獲取形象設計的成功。“蔻”元素的產生及流行正是當前我國社會文化的外在表現,其必然會對我國人物形象設計產生重要影響。對此,形象設計師就需要對社會的文化狀況以及民眾的生活狀態進行關注,了解他們對理想和現實的態度,打破傳統設計風格的約束,以消費者的需求作為導向來塑造個人獨具風格的設計特點,充分運用“蔻”元素的設計技巧等。
“蔻”元素的使用面十分寬廣,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發型設計。在發型設計過程中,對于“蔻”元素的使用主要是以可愛風格為主,并在可愛中略加調皮性色彩,以給人以動感和飄逸感。在長發設計中,我們可以運用蓬松隆起的大卷造型,在頭發頂部創造出立體感,根據臉型做出適合消費者的劉海,以給人甜美親切感;在短發造型中,我們可以將BOB設置為基礎性因素,將頭頂部分進行稍微的修剪,以增強發型的飽滿度,可以根據臉型做出一些卷發,來增強層次感,以打造在甜美純真中略帶俏皮可愛的造型。
面部化妝。在面部化妝中,“蔻”元素的使用主要是表現在可愛妝上,即要在雙頰、雙唇等部位做到圓潤柔和,做到膚質自然,以給人創造明朗、親近感。在面部,進行妝扮時需要做到淡而清新,做到底妝與原先膚色的均勻相近,而非刻意地追求美白或者刻意追求美黑。如果稍微覺得“裸妝”不夠出眾,那么可以在局部地區突出重點,在其他妝上則要做到感覺的若有若無等。
服裝形象設計。在服裝形象設計時,設計師可以根據自身對服裝整體外在輪廓的把握,做到在內在輪廓上的恰當搭配,以表現出女性的天真爛漫、可愛活潑等特點。在服裝色彩方面,設計師可以根據“蔻”元素的相關特點,外加當前的流行趨勢。通過采用明快亮麗的色彩搭配來做到服裝形象的自由活潑,以在外在氣質上顯示出清新氣息,來展現穿著者的可愛形象。
配飾。與發型、妝容、服裝構成等同樣,配飾對人們的形象設計具有點綴、強調和畫龍點睛等方面的作用,這就需要服裝設計師在設計時從整體出發,在不同部位點綴多種多樣的配飾。在“蔻”元素的使用上,設計師可以通過采用活潑、可愛的配飾來滿足當前人們渴望留住美好青春、渴望回歸童年的心理需求。
[1]夏雪敏.論個人形象設計的設計美學原則.藝術科技,2014/01.
[2]毛金定.個人形象設計的人群經濟宏觀分析.改革與戰略,2014/01.
[3]楊文婷.深描個人形象設計中的兩大范疇.美與時代(上),2013/12.
[4]郝馨,田偉.論服飾在個人形象設計中的運用.藝術科技,2012/02.
J524
A
1005-5312(2014)05-00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