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嵐
(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甘肅 隴南 742500)
對優秀的演講者來說,當進行演講的時候,常常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各種充滿藝術氣息的語言,借助講話的強調將晦澀的理論用易于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充分地展現內心的情感,引發聽眾的共鳴。若教師掌握了高超的演講技能,就能夠借助藝術性的腔調、身體語言將晦澀的理論變得淺顯易懂,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講課的效率,最終實現講課的既定目標。
然而,教學上的演講和普通的演講還是存在不同。普通演講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聽眾,目的在于通過演講將演講者的所持的看法告知聽眾,所以在演講的時候可以隨心所欲,受到的約束也比較少;但是教學演講面對的是接受知識的學生,目的在于讓學生真正學會教師所掌握的知識,所以在演講的時候會受到教育法規和教學目標的束縛。
第一,如果說教學具有很強的藝術性的話,那么教師教學過程中所用的語言就更加富有藝術性了。當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和學生必須進行溝通才能確保教學的有效性,而這必須借助語言才能實現。對從事教學活動的教師來說,怎樣使用語言是必備的技能。有關部門通過調查得出如下結論: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的語言水平存在緊密的相關關系。
但是,教育學者指出:如果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未能將授課內容使用藝術性的語言清晰地傳達給學生,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很差。”事實上也是這樣,部分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所講內容讓學生難以準確地理解,即使是優秀的學生,也無法理解教師想要表達的真正的含義,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討厭學習,產生厭學的情緒。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教師講課時使用的語言,晦澀難懂,表明教師自身也沒有真正理解所講的東西。
第二,語言能夠調動情感。無數的教學實踐表明:如果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的時候,能夠充滿激情的將教學內容表達出來,那么學生的情感就會被調動起來,這樣就能夠讓學生真正理解教學內容。接下倆以某位教師在講解《賣火柴的小女孩》時的教學演講為例來說明上述結論。這位教師在向學生講解課文的時候,這樣說道:“小女孩在漫天飛雪、天寒地凍的環境中出來賣火柴,由于過于寒冷,被迫所在冷冰冰的墻角{此時教師說話的情調變慢,帶有一種悲涼的感覺,為學生思考創造了必要的意境)。然而比天氣更加寒冷的是無情的世界,(腔調轉變,突出”更加寒冷的”)。正是由于這個無情的世界,所以可憐的小女孩才會被活活凍死啊!(此處說話的強調充滿憐惜的感情),所以我們能夠既可以這樣說小女孩是被寒冷的天氣害死的,也是可以說小女孩不是被凍死的?相反,她是被無情的世界給逼死的!(此處說話的速度逐漸加快,強調逐漸提高,感情也越來越強)正是這個殘酷無情的世界,可憐的小女孩去了!(強調提高到極致,感情也達到頂峰)”這位教師的教學語言充滿藝術感染力,不但充分顯示了對小女孩死亡的憐憫,而且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世態炎涼的黑暗一面。學生在聽完這位教師講課之后,肯定會內心有所觸動,這樣就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主旨。優秀教師斯霞指出:“當我在向學生講課的時候,如果某個地方重要,我就會有意識的再讀一遍;如果某個地方讓我人感到愉快,那么我就會向學生微笑一下;如果某個地方讓人感到生氣,我就會有意識地提高語調;如果某個地方讓人傷心,我就自然而然地調低語調。”由此,我就能夠讓教學富有激情,提高教學的質量。
第三,教師在教學時使用的語言不但能夠用來向學生傳遞知識,還能夠作為學生的表率,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有意識地重視語言技能。大家都知道,學生模仿能力非常強,教師使用語言的好壞能夠對學生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大量教學實踐表明:如果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的時候,使用的語言富有條理、充滿激情,那么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對學習的愛好,知曉教師的思維邏輯,掌握分析思考問題的有效辦法,和老師產生情感共鳴,最終能夠熟練地使用語言;否則,如果教師言語不清,學生一味模仿,就會出現發音錯誤的情況,長此以往,學生在說話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語言錯誤,這十分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若“講”旨在讓人通過聽,實現內心的升華,則“演”旨在通過讓人看,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說話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此處的“演”指的是非語言因素,旨在通過身體動作的輔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身體語言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含手勢、眼神、表情動作、身體形態。借助身體語言,能夠,能夠表達那些無法通過語言有效表達的東西。我們平常總是說:“只能意會,無法言傳”,這恰恰是身體語言功能的最好反映。心理學專家伯特.梅拉賓通過實驗得出信息效果的計算公式,即信息的總效果=文字*7%+聲音*38%+面部表情*55%。有這個式子可知,身體語言確實十分重要,若能夠合理的使用,將會十分有利于語言的表達。
就身體語言來說,使用最為普遍的是表情、眼神、手勢,借助他們,能夠使得語言形象化。據學者研究,光面部表情就高達25000種。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這樣說到:“面部表情有助于人獲得成功,和嘴相比較,面部表情要復雜得多。”通過表情,可以及時、完整的表達內心的情感,交流信息。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的時候,針對教學內容的差異,能夠通過面部表情表現出合適的神態。
臉的各個部位都能產生不同的表情,這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眼神了,通過眼神傳遞的表情十分生動形象。有些人這樣認為:“當從事教學活動的時候,最好的教師使用眼神,一般的教師使用語言,最差的老師使用懲罰手段。”現實中確實是這樣,學生能夠通過感知教師的眼神的變動來判斷教師情感的變動。所以,若教師能夠把眼神和講課內容有效的結合起來,則教學效果一定遠遠好于僅用語言的課堂。偉人毛澤東在制定教學方法的時候,將手勢也列入其中,由此可知手勢對表達感情來說也至關重要。你想象一下,如果在講到讓人情緒高昂之處,你緊握雙拳;講到讓人生氣之處,你甩一下手;講到讓人感到無奈的時候,你張開雙手;這樣你的演講就富有趣味性,讓學生能夠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進而更好地理解你所講的內容。
盡管身體語言表面上看起來十分容易上手,然而若要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還是需要不斷地努力。身體語言能夠有效地反映老師的知識水平、講課技能,對于優秀的教師而言,是自然而然的行為。所以教師應當努力學習文化知識,通過不斷地練習,提高自己使用身體語言的能力。此外,如果老師會表演技能的話,那就更好了。
“講”與“演”盡管存在不同,然而二者還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假如教師在課堂上,目光呆滯,語言缺乏趣味性的話,學生就肯定不可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教師也沒有理由為此責備學生了。但是要記住一點,演只是輔助性的,如果演代替了講,那么就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但是講也離不開演。所以,應當將“演”和“講”進行有效的結合,只有這樣,“講”的魅力發揮到極致。
總之,對教師而言,教學演講是其必備的技能之一;可以通過考察教師的演講水平來評估教師的講課效果,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現實情況卻是這樣,不少教師輕視演講的重要性。常常會出現有時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想要說的東西的情形。作者覺得有必要在添加“教學演講”這門課來教授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演講,提升教師的演講水平,也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最終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1]袁朝暉.改造課堂教學[J].高等教育研究,2010(01):11-20.
[2]王秀彥.對實習生課堂教學常見問題的思考[J].邢臺師范高專學報,2011(0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