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善慧


【摘 要】如何培養學生識圖、用圖能力是所有地理老師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而“地圖化教學”也成為地理教學過程的一種必然趨勢。本文從有效性角度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地圖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有效性;初中地理教學;運用地圖;策略
前蘇聯地理學家巴朗斯基說:“地圖是地理學的基礎,它貫穿于地理研究工作的始終……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真切地感受到地圖是地理課堂教學的核心工具。所以如何培養學生識圖、用圖能力成為所有地理老師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而“地圖化教學”也成為地理教學過程的一種必然趨勢。經過多年的嘗試與探索過程,導學案的使用給了我運用地圖教學的新靈感,下面我就從有效性角度談談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地圖的策略。
一、利用軟件,自制“電子地圖”,增強趣味性。
我曾經使用過導學案運用時始終不能得心應手,究其原因,我認為導學案中缺乏與知識點對應的地圖,致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很困難。后來在嘗試“學案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不斷運用“導學案與電子地圖”相結合的模式進行課堂教學,結果發現這一模式極大的提升了教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識圖能力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
【自讀自學】讀課本49頁內容和圖2—39并結合右圖,找出下列表格中出現的內容,認識黃河概況
【學法指導】首先從形狀來認識黃河,自學過程中可以用紅筆先描出黃河的干流,再認清黃河的流域,遵循自上游至下游的順序,逐步描出并記住黃河源流概況(流經省區、地形區、支流、界點等)。
【小組合作說說看】按照黃河流向,自上游至下游依次流經了哪些干濕區和溫度帶(氣候區)?
【討論探究】為何說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1.主要支流:【讀圖2—39并結合右圖,找出黃河的主要支流】
【學法指導】記憶黃河支流時要按照自上游到下游的順序。
⑥____(山西省)⑦____(主要在陜西省)⑧____(青海省)
2.黃河上、中、下游的劃分【讀圖2—39并結合右圖,思考】
(1)分界點:L為____自治區的____, N為____省的____
(2)三個河段:L以上為____,L與N之間為____,N以下為____。
通過圖與文的結合,學生可以自己思考、探索問題,并獲取知識,有效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由傳統的教師講圖變為學生自己識圖、自己填圖,課堂趣味性很強。
二、自繪填充掛圖,增強實用性。
長期以來,對于地理課的教學眾說紛紜,部分教師上地理課仍是“念課本或劃書”式教學,使許多學生產生了嚴重的厭學情緒,從而對學習地理毫無興趣。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我認為:當務之急是盡快從課堂上和教材上著手,想方設法改變教學模式,活躍學生思維,緊緊扣住他們的注意力。而要想實現這些,莫過于充分運用地圖。所以,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特別注重對地圖的運用,課前依據教學需要,根據學案內容,在白報紙上繪制填充掛圖,在圖中用數字、字母、代號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具體位置和范圍,將地理的文字部分轉化為圖示內容,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簡潔、清晰的地圖存儲各種地理信息,將課本復雜的地圖簡單化。自學時要求學生圖文對照,圈點勾畫;點撥時緊扣地圖,細化知識;提問時結合地圖,歸納知識體系,幫助學生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因果關系。備課時強調圖像的引導貫穿于每個教學環節,要求圖像為教師的提問服務,為學生思考和解答問題服務。
三、放大課本彩圖,增強直觀性。
目前,隨著多媒體的廣泛普及,各校已實現了“班班通”,其中實物投影儀的使用,可以我們有效利用課本中的彩圖、插圖。教材中的地圖與我們自己繪制的地圖相比,具有標準、清晰的特點,所以看圖、分析圖還應以教材為主。實物投影可以將課本圖放大,師生共同解讀、分析,從而高效完成教學目標。
總之,地圖是地理教學的根本,載有豐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學科獨有的綜合載體和教學工具,也具有其他教學工具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因此,如何有效運用地圖教學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我們地理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袁書琪,主編.《地理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39~141,162~169.
[2]范常青,《培養學生利用地圖提出問題的能力》.《地理教學》.2006年2月.34~34.
[3]王剛,《“多媒體地圖”的制作與運用》.《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9年1-2期.
(作者單位:甘肅省永昌縣第五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