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永東
新一輪課程改革給教學改革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倡導了促進學生發展,促進教師成長,以學論教的新課程理念。作為思品學科教師應有準備地迎接這一輪課程改革,切實參與到這一輪改革中,并收到實效,必須做好思想觀念的轉變,下面,我就對思品學科教師觀念的更新談一談粗淺的認識。
一、重拾教育的本位觀
教育的本位價值應該是教育最本質的、最終極的、最原始的、最高層次的價值。教育完全是因為人的存在而存在的,教育完全是因為人的發展而發展的,一切教育現象和行為最原始的動因和最終極的歸宿都根源于人的存在和發展。新一輪課程改革無疑應當高舉人本主義的旗幟,肩負起推進課程現代化進而推動教育現代化,從而推動人的現代化的使命,努力實現教育本位價值的復歸。
新一輪課程改革要復歸教育的本位價值,必須主要實現兩個層面的解放,對學生的解放和對教師的解放,于是教育的本位價值進而轉化為學生的本位價值和教師的本位價值。在新世紀,由于知識更新頻率的加快以及因特網的普及為標志的獲取知識媒介的多樣化,學生在教育中的本位價值不再是獲取和記憶知識的多寡,而是自主追求知識的欲望和對現實及未來社會的思考,以及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的本位價值也就不再重要表現為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而應當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將自己先進的教育理念融合到教育過程中,并讓學生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從教師身上看到教育所折射的耀眼的人文主義光芒,享受教育給人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二、師生關系的民主觀
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教學民主,師生平等,教師與學生之間保持一種朋友關系。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個性發展,鼓勵學生敞開思想,暢所欲言,允許學生有自由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學會傾聽和吸收別人的觀點,學會分工,學會協作。在這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顯現學生的天賦,產生智慧的閃光和靈感的展現。
在教學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更要做到心中有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和獨立性,教師的知識能力,思維最終要轉化為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思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積極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轉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才能有利于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教師要探索實行教學民主的程序和策略,合作討論交流是出于學生的內在需要,而不是教學需要。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建立適應新課程教學的新規劃并使之不斷完善和內化,這種規則的確定一定是民主的,有利于全體學生的,而對規則的內化以至形成學生的行為習慣的培養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的實踐觀
在新課程改革的變景下,教師必須努力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新的課程觀強調,課程是師生共建新知識的過程。因此,現在的教學,不能再象從前就課本教課本,而應當基于教師和學生經驗,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實施新課程教師不僅要“洗腦”,還要充電。教師要“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要力爭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在新課程中,教師要有對各種資源的整合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的閱讀不僅限于課本,應該博覽群書,不斷收集各種信息、分析、處理信息。
教師要以教為本的教學觀轉向以學生的學為本的教學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來確定適應于學生學習的教學起點。其次,要以書本知識為本的價值觀轉向以學生為本的價值觀。要把傳播書本知識服從、服務于促進學生有個性的,可持續的,全面和諧的發展。為此,在現代教學中,要把“學科教材知識”轉化為“教師的學科知識”,教學實施中再把“教師的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再次,以靜態教學為本轉向以動態教學為本。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上,把“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上,放在對學生的分層要求,分類的提高上,指導的重點放在學生心理,思維的疏導上,把“考”的重點放在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上。
四、教學評價的過程觀
新課程要求改變以往過分強調評價的區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成長,教師專業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作用,強調評價功能的轉化,評價指標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注重評價過程,終極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實現評價重心的轉移。
關注學生發展,是新課程評課的首要理念。“以學論教”是現代課堂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在這一理念下,教師要按照課程標準,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即優質的課堂教學目標。把基礎性目標與發展性目標的協調與統一,把知識,技能教學與能力,情感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同時,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教師要精心做好教學目標的設計,使之具有層次性、拓展性、科學性。教學內容的組織要體現基礎性、發展性和現代性。盡量保持和發揮課堂教學載體的主導功能,打開學生思路,讓學生積極思維,使研究性學習成為可能。合理安排教的內容和學的內容。教的內容和學的內容要作適度的區分,在處理重點內容,突破難點時,要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時間結構,既保證解決重點內容的時間,又保證學生思考重點內容的時間,保證學法指導和自主學習的時間。教學內容的呈現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符合學科特點,要符合學生實際和教師個性特點。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重要理念,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需要我們教師提高認識,深入學習和研究,從教育功能,師生關系、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等方面改變教師觀念,指導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增強學生學習的效果,并在此基礎上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水平,使新課程成為學生增長知識和技能的殿堂,成為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施展教師抱負的殿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市濱江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