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蓉 王碧珍
摘 要:破壞林業資源的犯罪分子主要以營利為目的,對這種類型的犯罪判處財產刑,有著比判處自由刑更重要的意義。涉林罪名的刑事責任有其獨特的特點,而我國司法實踐中對罰金刑的適用存在著一些問題,檢察機關在罰金刑適用方面監督的缺位使得罰金刑在打擊破壞林業資源型犯罪中的效果。只有完善罰金刑的適用,強化檢察機關的監督,才能提升罰金刑在此類犯罪的打擊成效。
關鍵字:破壞林業資源犯罪;罰金刑;適用;檢察監督
福建省是南方重要的集體林區,森林覆蓋率居全國第一,環境質量居全國前列。林業又是我省經濟發展的一大優勢,保護林業資源對我省經濟全局有著戰略性的重要意義。近年來,破壞林業資源犯罪日益增多,新類型案案件不斷增加,為司法機關準確、有效打擊此類犯罪提出了艱巨的考驗。罰金刑是破壞林業資源型犯罪的重要制裁手段之一,科學地適用此打擊手段有助于提升司法效果。不論是從我國刑法歷次修正的軌跡來看,還是世界各國刑法發展趨勢來看,作為輕緩化刑罰措施的罰金刑所起作用越來越重要。在對罰金刑的監督方面,檢察機關在罰金刑的量刑及執行都存在監督“空白領域”。
一、罰金刑在破壞林業資源型犯罪中的作用
破壞林業資源的犯罪分子主要以營利為目的,對這種類型的犯罪判處財產刑,有著比判處自由刑更重要的意義。首先,罰金刑的適用與現代市場經濟下的價值規律,增加破壞林業資源犯罪成本。環境犯罪,特別是破壞林業資源型犯罪的刑罰體系應當以財產刑為主體。其次,罰金刑的適用對象廣泛,包括自然人,同時也是處罰單位的重要手段之一。單位參與破壞林業資源犯罪的已越來越突出,適用罰金刑從經濟上懲治犯罪單位更加有效。最后,罰金刑的量刑具有靈活性。罰金刑的適用能很大程度地適應罪行的輕重,有利于在審判中綜合行為人的不同情況進行量刑。
二、罰金刑在我國破壞林業資源型犯罪中的適用現狀
(一)我省破壞林業資源犯罪主要類別
一是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主要有盜伐、濫伐林木,非法收購、運輸木材,非法采集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和非法運輸木材及制品等;二是破壞林地資源的違法犯罪,主要有非法占用林地進行工程建設、項目開發以及毀林開墾和毀林采石、采礦、采砂、采土等。在我國現行刑法中,涉及的具體罪名有:1、非法占用家用地罪,2、非法采伐、毀壞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3、非法收購、運輸、加工、出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制品罪,4、盜伐林木罪,5、濫伐林木罪,6、非法收購、運輸盜伐、濫伐的林木罪六個罪名。
(二)實踐中罰金刑適用存在的問題
“舊刑法典只有20個條文規定了罰金,可見適用范圍相當窄;而現行刑法共有160個左右的條文規定了罰金,明顯擴大了罰金刑的適用范圍。”從數字上的變化可以體現出立法對罰金的重視,但在司法實務的適用上存在著一些不足,影響罰金刑在涉林罪名的作用。
1.罰金的量刑缺乏規范操作
刑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判處罰金,應當根據犯罪情節決定罰金數額。”根本犯罪情節來決定罰金的數額,是罪刑相適應原則的體現。但實務中,“繳納罰金作為量刑的從輕情節,罰金刑異化為贖刑……同樣的犯罪,類似的情節,因繳納罰金情況不同,而導致自由刑輕重有別。”
2.罰金量刑缺乏科學裁量標準
從理論上來說,罰金對于制裁犯罪也有其局限方面,即相同數額罰金下,對不同財產狀況的罪犯所起的制裁效果不同。例如在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制品罪中,收購者往往經濟條件較為富裕,而運輸、加工者經濟次之。在執法中,如果不考察這種貧富對罰金制裁效果的差異,就會弱化罰金刑的效果。我國現行涉林罪名中雖已規定了罰金刑,但立法上沒有明確的數額和標準,在司法中審判機關對罰金數額的確定隨意性較大。一方面對于單位犯罪罰金數額較小,起不到犯罪預防效果。
三、破壞林業資源型犯罪罰金刑適用及檢察監督的完善
罰金刑的適用包括實體和程序兩個方面,與之相對應地,在司法實踐中完善破壞林業資源型犯罪的罰金刑適用也包括這兩個方面。
(一)涉林犯罪適用罰金刑的實體完善
涉林犯罪屬于貪利型犯罪,刑法立法時將所有涉林犯罪罪名均設計了罰金刑,其用意也在于此。恰當的罰金數額確定及適用有利于實現保護林業資源的長遠目標。
第一,要進一步明確罰金刑數額的量刑標準。罰金刑所具有的非專屬性、非自由刑性、財產性等特點。要在涉及林犯罪中實現罰金刑就有的作用,就要在立法上和司法實踐中真正體現罪刑法定原則。結合各地的經濟收入情況,罰金刑數額確定的參照標準有:破壞林業資源的數量、林業資源類型、破壞手段及犯罪后果等。
第二,要完善罰金的去向管理制度。對于已經對林業資源造成重大破壞的犯罪分子科處罰金,不僅是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也是修復被破壞林業生態環境的經濟成本需要。有觀點認為,檢察機關在對涉林犯罪提起公訴時,應該代表國家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向被告人提出損害賠償。事實上,檢察機關在代表國家起訴犯罪時,即已經行使了國家對犯罪人追訴的公權力,而這與附帶民事訴訟的私權有著本質的區別不宜混淆。對犯罪分子判處罰金刑的已經體現了國家對被告人公共利益損害的追究。相比之下,對破壞林業資源犯罪的罪犯繳納的罰金進行專項管理,確保這部分資金用于林業生態修復,更具有現實意義。
(二)恢復性司法在涉林犯罪罰金刑的執行中的替代作用
罰金的執行是指執法機關為使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所確定的罰金付諸實施而進行的刑事司法活動。罰金刑的執行方式是指罰金的繳納方式。理論上對于罰金刑的執行方式有不同的規定和做法,在我國一般認為,罰金的執行方式分為兩種:一是一般執行方法,分為:(1)一次或分期繳納;(2)逐日繳納;(3)延期繳納;(4)暫緩繳納。二是特別執行方法,分為:(1)強制繳納;(2)以自由勞動繳付罰金;(3)易科勞役;(4)易科自由刑。涉林犯罪罰金刑的執行,不同于其他類型犯罪的罰金刑執行。綜合考慮處罰破壞林業資源后,亟待修復被破壞的林業生態環境的這一特殊情況。
(三)強化林業檢察在涉林犯罪罰金刑適用的監督
檢察機關對林業刑事審判進行檢察監督時存在認識不清問題。應當看到,罰金刑也屬于刑罰體系中一種,其適用的頻率較高。在懲罰教育改造罪犯中,罰金刑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在未單獨設立林業檢察科的檢察機關,此項工作的監督適宜由監所檢察部門進行。一是考慮到監所檢察部門在執行監督方面經驗較豐富;二是在對羈押執行監督、社區矯正監督的過程時,往往也牽涉到對罰金刑的執行監督。檢察機關有關監督部門在行使法律監督職能時,應加大對罰金刑適用及執行情況的監督。在對判決情況進行審查時,對于法院作出的罰金判處畸輕的,應當提起抗訴。
[參考文獻]
[1]高銘暄,徐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環境刑事立法的回顧與前瞻.法學雜志. 2009(8):33.
[2]張明楷.刑法學(第四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483.
[3]劉光輝. 加強對罰金刑判決的有效監督.檢察日報. 2008-2-26.
[4]馬克昌,楊春洗,呂繼貴.刑法學全書.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3:224.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人民檢察院,福建 德化 3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