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嘉興學院,浙江嘉興314000)
中智兩國的政治、文化交往和經貿往來頻繁,具有良好政經關系,智利是拉美第一個與我國建交的國家、第一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兩國的貿易結構互補性較強,2006年10月1日《中國—智利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開始實施,這是我國與拉美國家簽署實施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具有里程碑意義。
2013年中智雙邊貿易額達349.21億美元,同比增長7%,其中,我國對智利出口157.02億美元,同比下降1.4%,自智利進口192.19億美元,同比增長7%,占其對外總出口額的24.8%,中國為智利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中智兩國在出口商品構成上存在一定差異性。2013年中國向智利出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和賤金屬及制品,出口額分別為53.4億美元、21.6億美元和14.8億美元,均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合計占中國向智利出口總額的64.9%。中國在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賤金屬及制品、鞋靴、傘等領域具有優勢,分別占智利同類產品進口市場的32.0%、67.9%、39.4%、71.3%。
2013年智利向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有:賤金屬及制品、礦產品和纖維素漿、紙張,出口額分別為95.0億美元、69.3億美元和10.6億美元,占智利對中國出口總額的49.7%、36.3%和5.6%,其中賤金屬及制品出口額同比下降7.7%,礦產品和纖維素漿、紙張分別增長29.9%和17.6%。2013年智利對中國出口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表現不俗,增幅分別為193.3%和90.0%。
從中國和智利的出口市場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中智兩國出口市場重疊并未造成過度競爭現象。從貿易結構看,中國向上述市場主要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智利出口主要以資源密集型產品為主,因此,兩國都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并不存在激烈競爭。
對貿易競爭性的度量,最常用顯性比較優勢指數。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evealed Compatitive Advantage Index,簡稱RCA),指一國某種商品的出口占該國總出口的份額與世界該產品出口占世界總出口的份額的比值。它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巴拉薩首創的,能夠較好地反映一國某商品出口與世界平均水平比較之后的相對優勢。基本公式為:

其中,Xij為i國j產品的出口總額;Xi為i國的出口總額;Xwj為世界出口j產品的總額;Xw為世界的總出口額。當RCA<1時,那么該國此種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不具有比較優勢,即處于競爭劣勢;當RCA>1時,表明j產品在i國的出口份額超過了該產品在世界的出口份額,即該國j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比較優勢,即競爭優勢。
本文根據標準國際貿易分類(SITC REV.3),將商品分為0-9共10大類,SITC-0:食品及活動物;SITC-1:飲料及煙類;SITC-2: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SITC-3: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SITC-4:動植物油、脂及蠟;SITC-5:化學產品及有關產品;SITC-6: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SITC-7:機械及運輸設備;SITC-8雜項制品;SITC-9未分類產品,其中,0-4類為初級產品,5-8類為工業制成品,第9類基本是未分類的其他制成品。
將所查數據代入上面貿易競爭性指數公式,結果見表1、表2(由于中智FTA成立于2006年10月1日,為確保統計結果的準確性,本文將2006年兩國的RCA指數也統計在內):

表1 2006—2012年中國對智利出口RCA指數

表2 2006—2012年智利對中國出口RCA指數
表1顯示,中國向智利出口的STC3類產品,SITC6類產品、SITC7類產品、雜項制品類(SITC8)具有競爭優勢,呈現逐年遞增趨勢;而其他產品出口則處于相對劣勢地位。
表2顯示,智利具有明顯出口競爭優勢的產品有SITC0、SITC1、SITC2、SITC3,2006—2012年呈現出競爭力逐年遞增的趨勢。
綜上可得,中智兩國出口競爭力優勢分處在不同產品部類,兩國貿易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中智兩國的貿易競爭性不顯著,貿易互補性在中智兩國的貿易中占據著主導地位。本文運用貿易互補性指數(Cij)這一綜合性指標來衡量中智兩國整體貿易互補性情況。

RCAxik表示國家i在產品k上的出口比較優勢,其中RCAxik=(Xik/Xi)/(Wk/W),Xik為i國k類產品的出口額,Xi為該國的出口總額;RCAmjk表示國家j在產品k上的進口比較劣勢,其中,RCAmjk=(Mjk/Mj)/(Wk/W),Mjk為j國k類產品的進口額,Mj為該國的進口總額。RCAxik越大,表示國家i的k類產品出口比重越大,說明該國在此產品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相反,RCAmjk越大,表示國家j在產品k的進口比重大,那么該國此產品就不具有相對優勢。因此,當i國出口產品類別與j國進口的產品類別相吻合時,兩國間的互補性指數就大;相反,如果不吻合,則互補性指數就小;比較優勢均相同時,那么互補性指數就為1。
根據公式(2)以及中智兩國2006—2012年的貿易數據得到以下統計結果:

表3 中智兩國在FTA實施后的貿易互補性指數
從表3可以看出,在中智FTA實施后,雙方貿易互補程度較高,指數都大于1。2007—2012年,兩國的貿易互補性明顯增強,這充分說明中智兩國貿易中存在很強的互補性,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中國強勁的經濟發展對智利經濟具有強大的帶動作用。同時,借助中智自由貿易協定平臺有利于我國加快開拓拉美市場。
中智兩國貿易具有較強的互補性。智利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特別是在我國大力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的背景下,應高度重視智利等新興市場。智利的農業、漁業、林業及礦產資源對中國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且其經濟發展在拉美國家中最穩定、發展速度最快。我國應充分利用智利這一進入拉美市場的橋梁,改善中拉貿易條件。同時,智利與我國政治關系穩定,兩國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能有力地促進雙方經貿合作。
目前,我國向智利重要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存在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缺乏核心競爭力等問題。一是應加快出口商品結構調整,發展比較優勢及核心產業;二是擴大出口規模,保持出口適度增長;三是提高出口商品檔次;四是大力發展服務業,將服務貿易培養成為我國與智利貿易新的增長點;五是努力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大企業技術創新步伐;六是鼓勵我國企業走出去,加大在智利的投資力度。
良性競爭是兩國貿易順利發展的前提,應進一步優化雙邊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生產者之間實現優勝劣汰,提高生產效率。中智兩國作為貿易伙伴國,應正確對待貿易中的競爭,加快完善市場體系,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反對不公平的競爭和惡性競爭。政府應制定針對雙邊的貿易政策,合理運用非關稅壁壘、加強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領域的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兩國對話和溝通,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經貿合作。
[1]崔玉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貿易效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2]陳漢林,涂艷.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下中國的靜態貿易效應——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7(5).
[3]蔡宏波,黃建忠.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的有效性:基于商品競爭性與互補性的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0(3).
[4]馮殼中.新編國際經濟學[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5]Enrique Valenzuela R.淺析智中自由貿易區在兩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J].科技向導,2011(6).
[6]胡均民.試論在CCAFTA框架下廣西對外貿易發展的策略[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3).
[7]李占衛,李皖南.試分析中國—東盟貿易區的貿易和投資效應[J].亞太經濟,2004(6).
[8]Bergstrand.The Gravity Equ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Some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and Emperical Evidence[M].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5.
[9]Balassa B.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M].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 Ltd,1962: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