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雪峰
(中國城建中資銀信公司,北京100088)
土地年度供應計劃有利于政府對房地產行業進行調控,加強土地供應統籌管理。近年來北京市經營性用地供應計劃見表1:

表1 2009—2012年北京市土地供應計劃 單位:公頃
1.2009 年土地供應總量在5700公頃左右,其中新增建設用地嚴格控制在3300公頃以內,鼓勵和引導利用存量建設用地2400公頃左右。在2009年土地供應總量中,基礎設施用地2800公頃;工業倉儲用地800公頃;其他產業用地200公頃;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和行政辦公用地400公頃;住宅用地1300公頃,其中:廉租住房及經濟適用住房類用地200公頃,限價商品房及政策性租賃房用地400公頃,商品住宅用地700公頃,商服用地200公頃。
2.2010 年度全市計劃安排土地供應總量6400公頃,全年實際供應總量6489公頃,完成計劃101%,較上年同期增長7%。2010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提前完成,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超額完成。保障性住房及自住型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應量約占住宅用地供應總量的72%,初步實現了住宅用地供應結構的優化。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等產業用地供應節奏加快,為擴大內需、提升經濟總量奠定基礎。
3.2011 年土地供應計劃總量為6500公頃,實際供地5735公頃,完成計劃88.2%。其中交通用地供應1050公頃,特殊用地供應236公頃,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用地1295公頃,工礦倉儲用地813公頃,住宅用地1936公頃(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1338公頃,商品住宅用地598公頃),商服用地405公頃。2011年實際供應土地總量5735公頃,完成全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的88.2%,比上年同期下降12%。總的來說,2011年土地供應量滿足了首都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民生用地需求。
4.2012 年全年計劃完成供地總量5700公頃,其中可供商品房開發的商品住宅用地850公頃,商服用地350公頃。2012年北京市土地計劃出讓共計5700公頃,同比減少12.3%。其中,住宅用地為1700公頃,商品住宅用地為850公頃,工業用地供應量為1100公頃。2012年土地供應計劃住宅用地供應量和保障性用地供應量明顯減少,但從整體供應比例來看,保障房的比重有所上調,住宅用地供應量明顯受到削減。
2/3以上的產業用地供應集中在園區和產業集聚區,有利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嚴格落實了“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量不低于住宅用地供應總量的50%”、“各類保障性住房及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供應量不低于住宅用地供應總量的70%”。
從供地情況看,2009—2012年,北京住宅類土地出讓合計為221塊,合計土地出讓建筑面積為3650.5萬平方米,其中五環外土地供應占比達81%,房山區供地占比達18.22%,大興區占比達16.67%,通州區占比為11% (見表2)。

表2 2008—2012年北京市經營用地區域分布情況
2008—2012年土地成交集中分布在大興、順義、通州、密云和平谷等區域,主要原因如下:
1.北京市中心城區土地日益緊缺
根據北京《2011—2015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十二五”期間,三環內原則上不再新增供應住宅用地和大型公建用地,四環內原則上不再新增供應集中建設的經濟適用住房用地以及大型公共設施建設用地。
2.軌道交通快速發展
近幾年北京軌道交通建設逐步完善,近郊區域商業的發展很快,隨著地鐵亦莊線、大興線、6號線、房山線、順義線等開通,拉近了市區與通州、大興等近郊的時空距離,目前通州、昌平、大興、順義、亦莊開發區均已出現一定規模的居住社區,可以預見,“住宅郊區化”的趨勢將在交通、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助力下進一步強化。
3.京郊土地成本優勢明顯
隨著市中心區域土地供應的減少,土地價格飆升,房屋的價格飛漲,京郊土地成本較低,房屋成本相對較低,越來越多的購房者傾向于選擇在居住密度小、房價成本低的郊區置業,一定程度上激發了開發商的熱情,同時中心城區土地資源緊張,可供應土地稀少,目前土地供應不得不集中在郊區,進一步推動了住宅郊區化的趨勢。
2011年,由于受北京對住宅的嚴厲限購,北京共有249宗地塊成交,其中居住用地44宗,商業辦公用地76宗,工業用地131宗(見表3)。商業辦公地塊成交首次超過居住地塊。另一方面,北京商業辦公用地成交比重為2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而居住用地成交比重2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
2012年住宅、商業辦公、工業供地規劃建筑面積分別為596萬平米、265萬平米、805萬平米,相比2011年增幅分別為-35.9%、-59.8%、8.8%,除工業用地繼續保持上漲之外,住宅、商業及辦公用地規模均出現明顯下滑。

表3 2008—2012年北京市土地市場成交情況
2010—2012年,多宗高價居住地塊提增土地價格,2011年因高地價地塊供應較少,當年總體居住類用地價格下挫(見表4)。通過數據以居住用地為例分析,而土地樓面價格及土地單價呈水漲船高之勢,居住類用地成交單價創近年新高,樓面價也是近年最高點(見表5)。
從統計上看,其他非經營性土地價格變動較為平穩,波動幅度不大,其他用途用地樓面價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商業金融用地樓面價從3033元/m2上升到2010年的9323元/m2,隨后受國家政策的影響價格出現下降,2012年樓面價為6949元/m2,綜合用地樓面價從2503元/m2上升到4919元/m2,2013年下降到4470元/m2,工業用地價格變動較為平穩。

表4 2008—2012北京市住宅用地交易價格

表5 2008—2012年北京市其他各用途土地樓面價格
1.郊區化趨勢更加明顯
根據《2011—2015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三環以內原則上不再新增供應住宅用地和大型公建用地,四環以內原則上不再新增供應集中建設經濟適用住房用地以及大型公共設施建設用地。”“十二五”期間北京將重點推動城鄉接合部、城市南部和西部等薄弱地區發展,引導重點新城和小城鎮建設。城市中心區可利用土地較少,少量的市區可以利用土地由于拆遷成本較高,拆遷難度較大,未來土地供應郊區化將成為主流。
2.產業地產用地供應將會增加
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關于報送2012年北京市商品房投資計劃的通知》,首次將產業地產開發建設項目寫入商品房投資計劃,并納入重點鼓勵目錄。大力發展產業地產,加大非住宅類用地供應,給調控土地市場調控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3.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增加
2007年,國務院發出《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提出進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進和規范經濟適用住房制度;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難群體的居住條件,包括加快集中成片棚戶區的改造,積極推進舊住宅區綜合整治以及多渠道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等。以此為指導,我國開始大規模建設保障性住房,未來每年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將會增加。
[1]國土資源部.2012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EB/ OL].www.mir.gov.cn,2013-04-20.
[2]北京市土地儲備中心.2008—2012年北京市土地成交數據統計報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