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雙雙
(安徽財經大學,安徽蚌埠233000)
隨著中國家庭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中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我國家庭居民的金融市場參與程度也在不斷提高。金融資產客觀上具有保值增值功能,家庭選擇金融資產能夠更加合理地配置資產負債的比例。但是,由于我國普遍存在收入差距,金融資產在家庭間的分布也存在普遍的不平等現象。因此,測算目前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分布的不平等狀況以及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就顯得十分必要。本文運用基尼系數對中國家庭金融資產的有關數據進行分析,對其分布狀況進行一系列的測度,并在此基礎上對有關分布狀況的成因展開分析。
到目前為止,由于樣本選擇以及獲取有效樣本數據的難度較大,關于我國家庭金融資產分布狀況的實證分析還相對較少,僅有部分學者對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的選擇進行了相關的實證分析,如陳國進、姚佳(2009)基于美國SCF數據庫有關美國家庭金融資產的數據,建立家庭金融資產的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研究家庭財產與家庭金融資產的相關關系,并以此給出對中國的啟示;史代敏、宋艷(2005)利用四川省統計局提供的四川省2002年城鎮居民家庭財產抽樣調查所獲得的數據對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的選擇進行了實證研究;張亦茜(2009)對我國家庭金融資產的選擇現狀、成因進行了分析;徐梅、李曉榮(2012)研究經濟周期波動對中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選擇的動態變化,結合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相關影響,通過狀態空間的可變參數模型進行展開分析。
基尼系數是用于測度財富、收入指標分布狀況的首選指標,也常用于對家庭金融資產分布狀況的測度。金融資產是財產的一類,原則上收入的分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金融資產的分布。對此,有部分學者對此展開了深入研究,例如田衛民(2012)使用中國統計年鑒有關數據分布計算了城鎮與農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得出我國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不斷擴大的結論;彭勝(2005)通過基尼系數分析我國居民貧富差距擴大的現狀、出現的原因并給出相應的對策;雍紅月、李松林(2007)運用基尼系數對1994—2004年內蒙古居民收入進行了測算等。
很多學者都不同程度地表示因有關數據收集的難度較大而限制了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加上我國人口分布、地理環境的復雜性,家庭金融資產相關數據的收集難度確實很大,而且目前我國對外公布的基尼系數,無論是政治角度還是經濟角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不能完全反映目前我國家庭財富分布不平等程度的客觀現象,所以在對相關財富分布狀況做定量分析時不能簡單地直接使用,而是需要有條件地進行篩選。
為了能夠定量地精確反映社會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在此引申為對居民家庭金融資產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反映。基尼系數自1922年被提出以來,它的算法經過演變,逐步由繁雜到簡易,由于本文選用基尼系數為測算工具,所以挑選了一種簡易的方法,具體公式為:

Wi是按收入分組后各組的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的比重;Yi是按收入分組后,各組人口所擁有的收入占收入總額的比重;Vi是Yi從i=1到i的累計數,如,Vi=Y1+ Y2+Y3+…+Yi。按每組家庭的人均收入排序,此時,Wi為每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Yi為本組人均收入占人均收入之和的比例。
在2008年以及2009年,中國消費金融調研項目對中國城市(鎮)家庭收入和財富做了細致的調查,較為詳細地給出了中國家庭金融資產分布數據,其中將收入劃分為7個組別,分別為:1~10000元、10001~20000元、20001~50000元、50001~100000元、100001~200000元、200001~500000元、不少于500001元,選取以收入為劃分變量對應的家庭比例得出各家庭年度稅后總收入、家庭凈財富以及家庭所持金融資產具體情況的數據,進而利用基尼系數計算公式得出家庭年度稅后總收入的基尼系數。由于2008年、2009年調研對家庭金融資產的劃分口徑有所差別,為了使得數據具有可比性,筆者對相關口徑進行了統一,利用加權平均法進行了整理,有關數據如表1、表2所示:

表1 2008年中國家庭金融資產持有分布狀況(均值)

表2 2009年中國家庭金融資產持有分布狀況(均值)
通過計算得出2008年和2009年中國城市(鎮)家庭金融資產分布的基尼系數分別為0.4179和0.3032。計算出家庭年度稅后總收入以及上述9類家庭金融資產科目各自的基尼系數,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9類家庭金融資產科目基尼系數

基金凈值0.505084 0.254522國債市值0.598221 0.419954儲蓄性保險價值0.380097 0.316566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0.71104 0.97755養老金賬戶余額0.290834 0.352734 0.300932 0.365763其他金融資產
從表3中可以看出,我國家庭金融資產持有分布以及9類家庭金融資產科目的基尼系數幾乎都是2008年大于2009年,造成以上結果的原因如下。
首先,基尼系數值證明,收入分布狀況可以完全反映金融資產分布狀況,即收入分布在中國家庭居民中的分布越不公平,金融資產在中國家庭居民中的分布也就越不公平。
其次,家庭貨幣量由現金和活期存款科目與定期存款科目構成,不難看出,表示這兩類科目分布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數都與資產分布的基尼系數幾乎一致,結合我國金融市場是銀行主導型的,居民投資渠道相對匱乏,以及我國金融市場尚未發育完全等情況,這樣就使得低收入家庭與高收入家庭的儲蓄傾向相差不大、與收入水平無關;對于保險,可以肯定在不同收入組別家庭中的分布相對比較公平,無論是低收入群還是高收入群的家庭都比較注重保險,反映出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力度不足、遠沒達到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
第三,股票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典型代表,它的波動足以反映整個金融市場波動情況。結合當年經濟形勢,2008年爆發國際金融危機導致中國股市遭受重創。結合表3,可以發現2008年和2009年家庭金融資產中股票的基尼系數都相當大,說明家庭持有股票的分布相當不平等,聯系當年的宏觀經濟形勢,造成股票主要被有相關知識以及風險偏好型的家庭所持有,可以確認它的不平等分布是促成整體金融資產不平等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可以發現國債的基尼系數同樣很大,在金融資產中,國債是風險最小的金融資產,幾近于零風險資產,但是由于居民獲取渠道少加上收入分布不平等,國債在不同收入組別的家庭金融資產分布嚴重不平等也就不意外了。
第四,需要明確說明,由于調研時對受訪家庭樣本的選取受其所在城市的地理分布、所屬城市類型的影響,使得獲取的相關金融資產科目按不同收入組別分類時出現一些極值,從表1就可以看出,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科目就出現了此種現象。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2008年家庭金融資產分布不平等程度遠比2009年大。
通過對數據的一系列測算與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幾點重要啟示:
第一,我國應加快金融市場改革,逐步建立高效市場調節機制,改善我國金融市場上信息嚴重不對稱的現狀,提高金融信息的透明度。
第二,加快培養專業人才,加強金融知識普及,提高中國家庭對金融資產的認識,增加相關知識儲備,培養和提高家庭投資者的金融知識和技能。
第三,政府應出臺一系列政策解決收入分配不合理問題,如在初次分配中給低收入者提供較多的生產要素,配合再分配中所實行的累進稅制度以減小高收入群與低收入群的差距,在宏觀上促使金融資產在金融市場上形成合理的供求關系,優化金融結構,提高金融運行效率。
第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使得中國家庭能夠擁有更多的可支配資產用于持有具有高收益的金融資產。
第五,積極支持中國消費金融調研項目的持續開展,以求獲得更多更全面的相關數據,彌補相關統計數據的缺失,以利于政府全面、真實掌握社會金融動態,不斷提高我國金融改革決策的科學水平。
[1]陳國進,姚佳.家庭風險性金融資產投資影響因素分析——基于美國SCF數據庫的實證研究[J].金融與經濟,2009(7):27—29.
[2]史代明,宋艷.居民家庭金融資產選擇的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05(10):43—49.
[3]張亦茜.中國家庭金融資產選擇初探[J].消費導刊·經濟研究,2009(12):85.
[4]徐梅,李曉榮.經濟周期波動對中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結構變化的動態影響分析[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2(5):56—62.
[5]田衛民.中國基尼系數計算及其變動趨勢分析[J].人文雜志,2012(2):61-66.
[6]彭勝.從基尼系數看我國現階段的貧富差距[J].企業經濟,2005(7):17-18.
[7]雍紅月,李松林.基尼系數的計算方法與實證分析——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J].內蒙古大學學報,2007 (2):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