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明容 唐姣美
(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院,廣西 南寧 530012)
在2013年10月中國和泰國共同發表的《中泰關系發展遠景規劃》中,雙方同意推進兩國各領域的深入合作,惠及兩國人民,為促進本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作出貢獻。《中泰關系發展遠景規劃》涉及到旅游、交通運輸、金融、文化教育、科技創新等眾多服務貿易領域,并以創新服務貿易發展理念、服務貿易方式、服務貿易產業結構來促進中泰服務貿易發展。
隨著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國際服務貿易所涉及的行業和部門已經遠遠超出傳統國際服務貿易的范圍。隨著知識、信息、技術等在國際服務貿易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旅游、運輸、勞務輸出與輸入等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國際服務貿易的比重逐漸下降,而以技術密集型為特征的知識型國際服務貿易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然而,目前中國的服務貿易主要集中于傳統的旅游、運輸領域,且長期存在逆差,2012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額為879 億美元。在全球國際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創新對促進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中國應從服務貿易發展理念、服務貿易方式、服務貿易產業結構和服務貿易政策的創新入手,促進服務貿易的健康快速發展。
2012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為37922 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4726 億美元,約為貨物貿易總額的1/8。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遠遠落后于貨物貿易的發展,服務貿易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被低估。在中國服務貿易發展中,必須對服務貿易進行重新定位,客觀分析服務貿易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將服務貿易全面納入對外開放范疇,逐漸提升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所占的比重,以改變服務貿易發展長期滯后于貨物貿易的狀況。
在《中國—東盟服務貿易協議》與《服務貿易總協定》中關于服務貿易方式的劃分是一致的,均將服務貿易劃分為四種類型: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移動。在《中國—東盟服務貿易協議》附件中,除馬來西亞和緬甸外,中國和其他8 個東盟國家均針對四種服務貿易方式的所有服務部門就市場準入、國民待遇原則作出了限制,主要是針對商業存在和自然人移動的限制。對商業存在的限制最多的是商業存在形式和外資股份比例,對自然人移動的限制主要集中于高級管理人員(董事、經理和專家)等特殊身份自然人的入境及居住方面。
為了應對東盟各國對服務貿易所設置的眾多障礙,中國在促進服務貿易發展方面,應鼓勵采取靈活多樣的貿易方式,不必拘泥于傳統發展模式。在促進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移動四類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上,鼓勵服務貿易方式的創新。以貨物貿易促進服務貿易的發展,同時加強服務貿易產業間的聯動。
從全球服務貿易產業結構的發展趨勢看,知識、技術型服務貿易已經成為服務貿易發展的主導力量。2012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為1914 億美元,其中運輸和旅游的出口額為889 億美元,占比為46.4%;服務貿易進口額為2812 億美元,其中運輸和旅游的進口總額為1879億美元,占比為66.8%。其他服務貿易產業(主要包括通訊、建筑、保險、金融、計算機及信息、專利權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廣告宣傳、電影音像和其他商業服務)在服務貿易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較低。
目前,中國服務貿易的產業構成主要集中于旅游、運輸等傳統勞動密集型服務產業,而新興的技術型、知識型服務產業的發展較為滯后。因此,服務貿易產業結構的創新是促進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渠道。目前,中國應在進一步發展傳統優勢服務產業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知識、技術型服務貿易,優化服務貿易產業結構,提升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在中國—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本框架下,服務貿易自由化是服務貿易發展的主題,各國逐步減少或降低服務貿易壁壘成為服務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中國—東盟區域經濟體內成員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各國基于對本國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國家安全等因素的考慮,服務貿易壁壘將長期存在于各國的服務貿易政策中。因此,中國在發展與東盟國家服務貿易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應對服務貿易壁壘;另一方面,應制定既有利于保護本國產業又有利于服務貿易發展的貿易保護政策。為了適應區域經濟一體化下服務貿易自由化與服務貿易壁壘并存的大背景,中國需要在服務貿易政策上進行創新,使服務貿易政策既適應服務貿易自由化的要求,克服東盟各國服務貿易壁壘,同時又能尋找到政策切入點,適當保護本國服務產業的發展。
1. 金融合作領域
中泰雙方重申希望到2015年實現雙邊貿易額1000億美元的目標。隨著中泰貿易規模的迅速擴大,對金融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為中泰雙方在金融領域的合作帶來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合作機遇。在《中泰關系發展遠景規劃》中,兩國同意深化金融和銀行業合作,鼓勵使用本幣作為雙邊貿易和投資結算貨幣,完善相關合作機制,為雙方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提供便利,雙方將共同探討提供更便利的人民幣清算服務。加強中泰金融合作,有助于促進雙邊投資和經貿合作,并保持經濟的平穩增長。
2. 交通運輸領域
在《中泰關系發展遠景規劃》中,關于交通運輸領域的合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中泰雙方同意連接經過老撾和緬甸的鐵路和公路網絡、加強港口和機場等基礎交通設施互聯互通建設,以便利本地區貨物與人員往來,推動區域貿易和旅游發展。中國和泰國分別與老撾和緬甸陸地相連,通過連接老撾和緬甸的鐵路、公路網絡,有利于暢通中國與泰國間的運輸系統,加強兩國間的交通運輸合作,使得運輸更加便利,縮短了地區間人員和貨物流動的時間,有助于促進兩國貿易和旅游的發展。二是中方有意參與廊開至帕棲高速鐵路系統項目建設,以泰國農產品抵償部分項目費用。同時泰方表示歡迎,并將適時與中方討論合作的相關事宜。中泰雙方這一合作計劃被簡稱為“大米換高鐵”計劃,對于中國而言有助于促進中國高鐵技術的出口;對于泰國而言,既可以促進本國大米出口,又可以加快國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并帶動高鐵沿線城市經濟的發展。
3. 文化教育領域
在文化方面,中泰雙方同意加強兩國文化部門的合作,加大在對方國家推廣本國文化藝術的力度。在教育方面,雙方同意落實好教育合作協議和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的協定,深化兩國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和民間教育的合作研究。基于中國與泰國間的戰略伙伴關系,加強兩國間文化教育領域的合作,有助于培養出更多了解兩國文化、法律法規、精通金融貿易領域專業知識的人才,增強兩國間的人文交流以及國民間的了解互信。深化中國與泰國在文化教育領域的合作,對于推進兩國合作關系健康持續發展、增進兩國人民的世代友好,以及促進兩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4. 科技創新領域
在科技創新合作方面,中泰雙方同意加強科技創新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構建更緊密的合作關系,助力兩國創新型與知識型社會建設。雙方同意加強高技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建立合作平臺,深化移動通信、高速互聯網等領域相關企業的經貿合作,促進在航空、航天、衛星技術與應用、生物醫藥等領域開展項目合作。雙方同意積極拓展兩國在空間技術及其應用領域的合作,加強遙感衛星數據共享與服務平臺建設。通過開展科技與創新合作,共享科技發展的成果,有助于增強兩國的科技能力,加速本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社會進步。
5. 旅游
在《中泰關系發展遠景規劃》中,雙方有意愿商簽互免持普通護照人員簽證諒解備忘錄,促進兩國人員往來,以鼓勵兩國更多游客赴對方國家旅游觀光,提高旅游產品質量,為雙方游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和便利,切實保障游客利益,擴大雙向旅游規模。如果中泰兩國就持普通護照的人員達成免簽協議,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兩國間人員移動的壁壘,對促進兩國間旅游的交流與合作具有深遠的意義。
1. 服務貿易發展理念的創新
在《中泰關系發展遠景規劃》中,以加強國家間政治、國家安全和防務的合作,以及加快雙邊貿易的發展,尤其是服務貿易的發展,作為加強中泰兩國間合作的重要發展理念。該規劃涉及服務貿易發展的眾多領域,從傳統的旅游、交通運輸領域到知識、技術型服務領域。這意味著,中國將服務貿易發展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將其視為處理國家間外交關系的重要手段。
2. 服務貿易方式的創新
《中泰關系發展遠景規劃》中關于服務貿易方式的創新主要集中于兩方面:一是以貨物貿易促進服務貿易發展;二是加強服務貿易產業之間的聯動發展。
在以貨物貿易促進服務貿易發展方面,中泰“大米換高鐵”計劃便是十分成功的案例。中國參與承建泰國廊開至帕棲高速鐵路系統項目建設,而泰國以農產品(主要是大米)抵償部分項目費用,這是計劃中的貨物貿易部分。而對于中國而言,高鐵技術的出口有助于提升技術出口比重,優化服務貿易結構。
在加強服務貿易產業聯動發展方面,電影《泰囧》的上映從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泰國旅游業的發展就是很好的案例。2012年12月12日,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一上映,其主要拍攝地泰國一時間成為旅游熱地。國內各大旅行社順勢而為,紛紛推出了不同路線的泰國游。據途牛旅游網站監測數據顯示,《泰囧》上映對泰國旅游的咨詢預訂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截至2012年12月17日,當月通過該旅游機構預訂赴泰旅游人數同比增長150%左右。
3. 服務貿易產業結構的創新
在《中泰關系發展遠景規劃》中,雙方服務貿易合作領域更加寬泛,不僅涉及運輸、旅游等傳統領域,而且更加重視在金融、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而中國在這些領域所具有的競爭優勢較弱,加強與其他國家之間知識、技術型服務產業的合作,有助于優化服務貿易結構,提升服務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4. 服務貿易官方合作的創新
進一步加深中泰兩國政府在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有利于搭建更高效、便利的服務平臺,促進雙邊服務貿易的發展。在《中泰關系發展遠景規劃》中,雙方關于普通護照免簽的談判就是一種創新。繁瑣的簽證程序是人員跨國移動的主要障礙,中泰雙方就普通護照免簽達成一致,進一步掃除了這一障礙,為兩國間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中泰兩國在其他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也可以借鑒這一做法,逐步減少其他服務貿易領域的貿易壁壘,加深兩國間服務貿易領域合作。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迅速發展的今天,各國紛紛尋求貿易伙伴進行雙邊或者區域合作,以擴大本國經濟發展空間。自2002年《中國一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后,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在服務貿易合作方面,2007年7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議》正式生效,2011年11月,中國與東盟簽署《關于實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議)第二批具體承諾的議定書》,進一步擴大了中國與東盟國家間服務貿易的合作水平。隨著《中泰關系發展遠景規劃》的簽署,中泰兩國在旅游、交通運輸、金融、文化教育、科技創新等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進入全新的發展時期。
中國應搶抓中國—東盟自貿區發展機遇,促進服務貿易的發展。由于中國和東盟各國都是發展中國家,都具有服務貿易發展水平不高、旅游和交通等傳統服務業優勢明顯、各國對服務貿易的保護程度較高等特點,以服務貿易創新促進中國—東盟自貿區發展成為必然的選擇。
在中國—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框架下,中國應借鑒《中泰關系發展遠景規劃》中關于服務貿易創新的成功經驗,從服務貿易發展理念創新、方式創新、產業結構創新以及官方合作創新等方面入手,推動雙邊服務貿易談判和發展,由泰國擴大到東盟各國,擴大到“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框架協定(RCEP)和其他與我國簽訂自貿區協議的國家,以促進中國服務貿易快速發展。
[1]劉東升. 國際服務貿易:原理、政策與產業[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2.
[2]齊虹麗. 中國—東盟自貿區法律協議條文釋義[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
[3]王興珠. 新經濟時代的國際服務貿易創新研究[J].國際貿易,2007(9).
[4]楊建斌. 知識經濟時代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新趨勢研究[J].中國商貿,2011 (3).
[5]郁文蕾. 加快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對策[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10(6).
[6]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課題組. 上海服務貿易創新突破發展對策思路研究[J]. 科學發展,2013(6).